第一本書出版始末·上——《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1968年,當龐中華把兩年多艱辛探索的成果——《談談學寫鋼筆字》的書稿寄出後,他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他多麼希望,這本凝聚著他的心血、寄寓著他的夢想的書稿,能夠像當年他投給家鄉報社的組詩《華瑩山寄語》一樣,被他心儀的上海、北京等地出版社慧眼識珠,也變成散發著油墨香味的鉛字,變成一本本受人歡迎的書籍啊!
然而,龐中華失望了:在那個連刊發一篇「豆腐塊」文章,都要經過再三「政審」的年代,一個普通地質隊員要想出書,何其難也!更何況他的書稿內容,與當時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的「大批判」八竿子也打不著!因此,他所寄出的書稿,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換來了一封封鉛印的退稿信。信中那些例行公事的鉛印文字,像一個個冰冷的鉛球一般向他砸來,給他年輕而熱情的心靈帶來不可承受之重。那些日子,在豫南大別山嚴寒的冬夜裡,他常常獨自屹立於曠野,仰望著滿天繁星,冷峻而嚴肅地回顧以往,思考人生。骨子裡天生倔強的他,不相信人間會如此冷漠,命運會如此無情。自「文革」以來幾乎不再寫詩的他,終於抑制不住,吟出了這樣的詩句:天上的星辰萬千顆,總有一顆會照耀我;只要你給我一線光明,點燃我心中一團烈火!
龐中華臨帖
1976年,龐中華終於捱過了漫長的十年「文革」。1979年夏天,他攜帶經過精心修改的書稿來到北京,希望尋找到能夠照亮自己的「星辰」。
在北京東城中街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陋室里,龐中華邂逅了剛剛走出「四人幫」監獄的著名文學家文懷沙教授。文老先生捋著一把飄然欲仙的花白鬍須,風趣地給他講述獄中的經歷,他也向文老傾訴了自己在「文革」中的自學歷程和坎坷遭際。接著,他又為文老吟唱了他自己譜曲的南宋陸遊的古詞《釵頭鳳》,並捧上自己的《談談學寫鋼筆字》書稿,請文老予以指點。博古通今的文老,認真翻閱著他的書稿,依稀感到愛國詞人陸放翁的韻律,竟在他鋼筆書法的字裡行間或隱或顯地流淌,聯繫到他的坎坷遭際,不禁為之動容。老人對龐中華說:「不要擔心懷才不遇,可悲的是遇而無才。」
龐中華自題詩
當天下午,熱情的文老便攜帶龐中華的書稿,找到他的老友、時任中國美協主席的江豐。那時,江老因心臟病瘁發住進友誼醫院,經過搶救剛剛轉危為安。聽了文老的轉述,惜才愛才的老人強撐著病體,仔細地閱讀了龐中華的書稿,對這位素昧平生的晚輩後生表示出極大的關注。從龐中華的書稿里,老人預感到在中國古老的書法藝苑,從此將產生一個嶄新的品種——鋼筆字書法。由於江老正在病中,體弱不能握筆,便親自口授,由文老記錄,為龐中華的字帖寫下了熱情洋溢的序言。在短短不足千言的文字中,老人高瞻遠矚,獨具慧眼,深刻而辯證地指出了書法藝術的變革和發展同書寫工具之間的關係:
「書法藝術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書法藝術的變革和發展,和書寫工作密切相關。殷墟文字用刀子做工具,甲骨文上留下明顯的峻峭的刀刻深痕。殷蚪文是蘸了漆寫在竹帛上的,漆的流注,前多後少,出現了蝌蚪的形象,這是很自然的。後人用毛筆寫在紙上模仿的蝌蚪文,終不免造作。晉人多用紫毫,筆下挺拔生姿,明清流行羊毫,取其價廉,製作方便。但羊毫出不了紫毫的藝術效果。總之,工具作用於產品的特色關係是很大的。」
——這裡,江老提出了「工具作用於產品」的觀點。接著,他筆鋒一轉,樂觀地預言:
「毛筆字在生活中的應用範圍,顯然是縮小了。現代我國書寫工具,無疑鋼筆佔據統治地位,這是因為鋼筆無論攜帶或書寫都更為便利的緣故。滿足了應用,勢必愈來愈多地會有美的要求。因此,我們認為寫鋼筆字也將產生書法家,正像毛筆字在晉代出現了二王、唐宋出現了顏柳歐蘇一樣。這在某些厚古薄今人的頭腦中,也許是難以設想的事。」
「寫鋼筆字也將產生書法家」——這在傳統的毛筆書法獨佔書壇的當時,不啻石破天驚之語,非江老不能道也。
龐中華臨帖
不久,江老康復出院,立即把龐中華的書稿推薦給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此時,龐中華早已告別北京,回到大別山下地質隊的後方基地信陽。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寄自北國津門的來信,牛皮紙信封上,赫然印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字樣。由於十年「文革」給他造成的「心理定勢」使然,他拆信時的心情頗為複雜:儘管他經過北京之行,滿心希冀著文、江二老提攜後進的義舉能成為照亮自己的「星辰」,使自己的書稿能夠印行出版;但同時也心懷忐忑,擔心會否像投稿十餘年的遭遇一樣,看到的又是印著冰冷鉛字的退稿箋。直到他惴惴地打開信封,心中方才釋然——那是出版社編輯趙春堂鋼筆手書的長達3頁的回信。信中說,出版社對他的書稿給予了肯定的評價,並決定出版,同時考慮到業餘作者請假出門的艱辛,即將派趙親赴信陽,與他商討書稿修改事宜……這是龐中華平生第一次收到編輯手寫的回信,而且是預示著自己多年夢想即將變為現實的回信。(谷文雨、周亞非。連載05。待續,敬請期待)
※深山幽谷的尋夢歲月——《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1999版人民幣上的「六朵花」:梅、菊、荷、月季、水仙、蘭花
※古畫閑讀思緒:宋代畫家不拘成法,元代文人重立意創新
※書法藝術欣賞:入乎其內出其外,韻外之致有妙境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