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犯一夜變網紅,島國片又刷我三觀
最近的國產犯罪懸疑片來了一波大逆襲。
《白夜追兇》這部實力佳作刷爆了朋友圈。
雖然只是網劇,但其製作水準完全不輸院線電影。
人物硬派,氣氛緊張,故事編排精妙。
有好演員、好導演、好故事,自然贏得好口碑。
無獨有偶,周末閑來無事的小新也被朋友圈安利了一部同類型島國作品——
《22年後的自白:我是殺人犯》
Confession of Murder
豆瓣7.5,值得一刷。
作為一部懸疑、推理作品,這部電影的看點主要在於取材、鋪墊和反轉。
首先,故事取材於真實案件。
該片改編自韓國版電影,而無論改編版還是原版,他們的靈感都來源於韓國史上一樁至今未果的懸案——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電影《殺人回憶》
華城連環殺人案:從1986年到1991年在京畿華城市泰安一帶發生的婦女強姦殺人案,在4年零7月內罪犯連續作案10次。
截止到2006年,所有案件的上訴時效(15年)宣告終結。
即使今後抓到罪犯,也不能判刑。而警方只抓到了與連環殺人案無關的第八起事件(1988年9月)的罪犯。
奉俊昊的代表作《殺人回憶》也是取材於此。
而本片編劇在原案件的基礎上虛構了兇手和案件(案發時間改成了1995年)。
故事背景建立在該案一直未破的22年後,也就是2017年,法律的時效已過的基礎上。
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十五年的訴訟時效早已經過去。當人們都開始慢慢淡忘這件事的時候,兇手突然自首了,還舉辦了個新聞發布會廣而告之,一時間媒體鋪天蓋地的爭相報道。
隨著兇手的一句:「初次見面,我是殺人犯,曾根崎雅人。」
故事也就從這裡正式開始了。
發布會上,雅人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並希望通過出版告白書的方式得到精神上的贖罪。
然而,書中的描寫儘是他對受害者的折磨,這對於倖存活下來的家屬而言,簡直是精神上的二次傷害。
電視機前,一個個受害者家屬悲痛而憤怒的看著直播。
他們知道,即使真兇出現也不能將他繩之於法,於是那一顆顆急於為家人復仇的心起了殺意。
正式的簽字售書會上,家屬們紛紛尋來,把這次赴會變成了兇手的鴻門宴。
而面對這一切,當年差點抓住真兇的牧村航警官卻一直在保護他。
這讓人非常奇怪,因為這名警官的妹妹理香是最後一名受害者。
到這裡影片的鋪墊做的都剛剛好。
兇手為什麼自首?警察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一次次的保護他?這些疑問都讓你跟著片子漸入佳境。
在殺人犯自白事件發酵的同時,一名一直調查此案的獨立記者仙堂俊雄關注了兩人,並邀請雅人做直播採訪。
很快,第一次反轉就出現了。
採訪過程中,仙堂提到網上一個自稱是兇手的人上傳了最後一名受害者被害的經過,發布者稱引發社會嘩然的曾根崎雅人只是個騙子,並上傳視頻作為證據。
視頻中,出現了牧村妹妹里香被綁架和牧村公寓爆炸的畫面。
看完視頻的雅人並沒有表現出憤怒,而是一種難以抑制的悲傷。
面對主持人的質疑,他並沒有過多解釋,只是依然堅持自己就是兇手。
兩個兇手,亦真亦假,真假美猴王的猜凶戲碼,瞬間讓劇情變得有趣起來。
很快,視頻發布者聯繫上了電視台,並稱自己才是真兇。
兇手答應上節目,並要求曾根崎和牧村警察一起出現。
在這次直播中,兇手戴著面具出現了。
四人對峙的場景,瞬間引爆了劇情的高潮。
蒙面人說自己是為了揭露曾根崎的騙局,並交出了視頻的完整錄像。
但錄像畫面太過殘忍,只在直播間播出。
前半段內容和之前網站上傳的一樣,後半段卻是兇手勒死牧村理香的全過程。
視頻中里香被斷氣的那一刻,牧村警察痛苦不止。
而雅人卻一把奪過主持人的鋼筆,刺穿並揭下了兇手的面罩。
直播間瞬時亂成一團,眾人合理上前制止住雅人行兇。
此時,從悲痛中恢復過來的牧村警官站了出來,道出了整件事情的真相。
原來,雅人是理香的戀人,小野寺拓巳。案件過了訴訟時效的當晚,小野寺跳樓自殺,結果沒有死成。
後來他決定換個身份,找到真兇,於是找到醫生改頭換面。
經過討論,他和牧村警察一起,兩人聯手,牧村把寫的筆記出書,小野寺用虛假的兇手自白來引真兇出現。
劇情來了個180度二次反轉,自白兇手居然是受害者,不得不說,萬萬沒想到。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當你以為真相就要大白的時候,導演再次次給了你的智商重擊一錘,又來了一次反轉。
戴面罩的人也不是兇手,他說自己只是在網上做代理的,有人通過郵件聯繫他,給他錢發布視頻,來電視直播。
兩個兇手都是假的,案件重新陷入黑暗。
影片到了這裡的鋪墊與反轉,都算是可圈可點。
僅憑這一點,這片子的水準就可以秒殺市面上毫無邏輯的三流推理劇了。
為了保持故事的可看性,小新就不再劇透了,結尾到底真兇是誰就留給大家猜猜看吧。
不過小新也可以給個小提示:電影里一直反覆出現的人一定很重要 。
總結來看《我是殺人犯》這部作品算的上懸疑片里的水準之作,但也不能說他沒有缺點,其實結尾部分的處理就稍顯的有些不盡人意。
導演在結尾部分對於真兇的交代顯得過於刻意,好像急於把兇手找出來給觀眾一個結果,這樣反而忽視了影片的戲劇性效果。
而對於兇手的殺人動機,編劇給出的理由也是強行解釋——
一次親眼目睹朋友被殺的經歷讓兇手患上了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他只能通過不斷重複殺人時的場景來讓獲得自我救贖。
你說這樣結尾有問題,他給你的人物條件和事件也都符合。
但你說他沒問題,片子表達的主題又找不到立足點落地。
一部好的懸疑推理作品除了玩反轉、秀智商的,還應該承載著更深刻的主題。
那麼什麼樣的推理片算的上是神作呢?
小新在最後給大家做個梳理。
好的懸疑推理片主要有兩種——
第一,你的敘事線特別牛逼,可以讓人猜不透,可以讓觀眾看的後知後覺,不多看幾遍根本看不懂,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諾蘭的《記憶碎片》,全篇倒敘的剪輯手法和敘事方式讓你猜不到結局。
還有一種,就是反轉之後的的移情。
什麼意思,影片的推理邏輯你大致可以猜到,對於那些常看懸疑小說、電影的骨灰級粉絲稍微反應下就能看出個二三。
但是,導演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轉變故事的主題,這裡就不得不提下東野圭吾的系列代表作了。
看過白夜行和嫌疑人X獻身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兩部片子故事結構上並沒有很燒腦,看到一半就能猜出兇手,而且劇情線也只是反轉再反轉這樣來刺激你的神經。
但是看過的人都稱讚是佳作,原因就在於他筆下故事超出推理的部分。
舉個例子,嫌疑人獻身里故事講到最後就不再是推理了,他在跟你說一個固執男人的愛情。
兇手的殺人動機是為了保護自己最珍貴的東西,不惜犧牲掉任何不相干的人。
推理在這個時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東西是推理背後人性的可悲(你智商再高還不是輸給了愛情)。
所以,如果你真的是個推理迷的話,那就找個周末按照這個順序把這幾部片子都刷一遍吧。
相信我,看過之後的你三觀肯定會一遍又一遍的崩塌、重塑、再崩塌。
不過請放心,最後伸個懶腰打開窗看看四周,這個世界依舊那麼美好。
只是黑暗一直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