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來了,我還是在菊花叢中等你
今年的中秋節的天氣確實有些不同往常,好像是在陽曆八月底,天就沒有爽爽利利晴過,隔三差五的下著雨,看看到了中秋,變本加厲,淅淅瀝瀝幾天都沒有停過。
儘管如此,還是沒有打消人們登山賞菊的激情。五腦山的菊花展如期舉行,人們也如約而至。
打著五顏六色的雨傘,穿著尼龍雨衣,菊花園裡細雨霏霏,可仍然是遊人如織,歌聲如潮。
細雨蒙蒙中,遠處的五腦山消失在騰騰霧氣當中,可是雨水的自然,讓菊花的顏色更加艷麗,那種黃,黃的逼人的眼,那種紫,紫的動人的心,那種紅,紅的動人的情。
從菊花園的正門走進去,迎面就是一個大大的鏡框,這是由綠色的織物精心編製而成的,從鏡框望過去,一大片黃黃的菊花地展現在眼前,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是這樣的一種意境。再遠處飄揚著一面紅旗,紅旗上有喜迎十九大召開的大字,歷歷在目。有很多人紛紛以此為背景留影,有滿頭白髮的老人,有深情款款的年輕情侶,更有天真爛漫的兒童,他們紛紛用相機記錄著這精彩的菊園,這暢快的旅行。
走過大鏡框,過了一座小橋,沿著溪邊的小徑走著,放眼望去,一大片山地上,都是各種各樣的菊花,紫的像霞,白的如雪,紅的似火,黃的像金,美麗極了,菊花一團團,一簇簇地迎著舒爽的秋風展開它們美麗的笑臉,向我們點點頭、招招手。
走進一片片菊花地,有的菊花完全開放了,像幾位少女,微風一吹,這幾位少女就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有的才剛剛開放,像孩子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媽媽的懷抱;有的還含苞欲放,像一個小巧可愛的酒瓶,又像小小的鈴鐺。雖然菊花沒有牡丹那麼艷麗的色彩,但是它很高尚純潔、不畏嚴寒;雖然菊花沒有月季那麼香,但那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使人心曠神怡。蝴蝶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螞蟻在腳下爬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從花徑漫步,放眼遠看,右手邊,有一個巨大的鳳凰,身披五彩花衣,似乎是在靜候這遊人,又似乎在展示著盛世的精彩。左手邊,有座巨大的麻姑塑像,麻姑右手手持一顆巨大的仙桃,似乎要把這美味與所有的有人共享。
徜徉在菊花園中。想起這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喜愛。關於菊花的詩文作品更是讓人難以計數。
菊花,有人說是隱士的象徵,或許是來自周敦頤那句「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是個真隱士,寫了很多關於菊花的詩作,「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那種擺脫了官場羈絆的躬耕隴畝的悠閑,是很多人追求的境界吧!可是實際上,菊花並不只是如此低調,古人也有很多人是把菊花看作高調的鬥士的。
唐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詩句: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此中的菊花不甘沉淪,傲視西風的肅殺,低於寒潮的襲擊,志與桃花爭春,這是多麼難得自信和堅毅。
黃巢還有: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除了精通武藝外,也愛讀書,能詩能文。他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不過,科場的失利卻使他有了另外的收穫:那就是看到了考場的黑暗和吏制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考試不第後,卻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寫了菊花的精神,也寫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備;既寫了菊花的香氣衝天,又寫了菊花的金甲滿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鮮明。語言樸素,氣魄宏偉,充滿了使人振奮的鼓舞力量。
有人說,菊花是高潔傲岸的的象徵,看看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吧: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蘊藉,不減酴醾。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詞的上闋描寫吟詠白菊的高潔姿質。起筆寫秋寒、長夜,襯出孤寂不安的心情;接著抒情,「恨無情風雨」『「揉損瓊肌」,寫出了白菊所處的惡劣環境,表現了愛憎,點明了題旨。然後用對比法,並引一系列歷史人物做反襯,讚頌白菊高潔清芬,傲岸不屈的性格。下闋續寫白菊的高潔品質,轉而抒發惜菊之情。先寓情於物,賦予白菊以人的品格,讚美白菊在寒秋仍清白如雪,瘦姿如玉,惋惜它在「濃煙暗雨」侵逼下日漸枯萎的姿質;接著寫愛菊之心,抒惜菊之情……結尾承上文,用「澤畔東籬」突出表現了對屈原、陶淵明的仰慕之情。全詞委婉雅緻,含意深遠,化用許多典故而不嫌堆垛,通篇不著一個「菊」字,而以白菊隱喻自詠,表現了女詞人憎惡鄙俗,追求高潔人格的情懷,以及在詠物詞中卓爾不群,創意出奇的藝術追求。
在菊花園中,因景生情,默念著這些詩文,欣賞著這滿眼嬌艷的菊花,自是一種情趣,不由信步走到麻姑賜福廣場,近看這高達十六米的麻姑塑像,思緒不由得飛騰起來。麻姑在古文化中,出現的典故不少,她是「滄海桑田」的見證者,她也是「麻姑獻壽」的孝行化身,但是我更熟悉的則是「麻姑學做雞鳴,解救窮苦築城人」的傳說。
東晉年間,十六國中的後趙大將麻秋(亦稱「麻胡秋」)被委派主政信安縣(今麻城市)。麻秋系騎武出身,橫徵暴斂,驅民夫日夜築城。由於麻城地區連年遭受兵禍,青壯年大都死於刀口馬下,上工者多是老弱病殘。築城工程十分龐大,加之饑寒雙至,北胡兵卒往往鞭杖督工,場景十分凄慘,麻城百姓對麻秋是人見人畏。當時,大人們嚇唬小孩便常說「麻胡秋來了」。
但麻秋卻有一個善良美麗的女兒,名麻姑。麻姑自幼聰慧伶俐,被麻秋視為掌上明珠,麻姑天生便有一副好心腸,可謂是人見人愛。並且,麻姑很有靈性,似乎也與麻城格外有緣。於是,老先生完全拋了對麻姑父親的偏見,盡心儘力地教育麻姑。儒家的「仁義之道」,道家的「天法自然」早以滲透到麻姑頭腦深處。麻姑每天讀一讀《詩經》,悟一悟《道德經》,習一習碑帖,唱一唱吳楚小調,她日漸知曉詩書禮樂,也漸漸厭棄父輩四處征戰的生活,更深深地愛上了麻城這方土地。
一天麻姑又準備去郊遊,路過築城工地時,看到自己的父親正在兇殘地毆打民工。一群衣衫褸襤、面如菜色的民工,在棍棒交加之下,紛紛嚎啕大哭。麻姑見了淚流滿面,她跑到父親跟前,苦苦哀求父親手下留情,可酷暴的麻秋哪裡會心慈手軟。後來,麻姑不得不在父親面前長跪不起,麻秋無法,總算住手。可憐的民工總算沒被大死。
在一次郊遊的路途之中,麻姑聽到了許多關於父親的傳聞,百姓們都在議論什麼「雞鳴」。原來,麻秋為趕工期,新近下了一道死命令:築城民工聞雞鳴而息。這哪裡是把麻城百姓當人啊,麻姑的心像刀絞一樣,她冥思苦想幫助民工的法子。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麻姑終於有辦法了,她決定調教雄雞提前報曉。那一天剛過半夜,麻秋府上的雄雞就叫了,緊接著滿城雄雞都跟著叫了,築城的民夫整整提前兩個時辰就歇息了。第二天,全城都在為雄雞早鳴議論紛紛,都說麻秋無道,是觀世音菩薩下凡促雞早報救民的。麻姑首戰告捷萬分欣喜,那麼多天的痛苦一下子消失了。麻姑唱著麻城山歌跑出城,她從來沒有體會到做善事有這麼痛快。
麻秋卻困惑了,公雞怎麼會早叫兩個時辰,這不是出鬼了嗎。不過,他又想偶爾早鳴一次也沒什麼。可是,第二天府上的雄雞再次早鳴。第三天依然。麻秋感到事情並非那麼簡單,他開始秘密偵查。很快,麻秋知道作祟者正是自己的女兒。越是殘暴者越是無法容忍別人的背叛,更何況自己女兒的背叛。麻秋決定嚴懲麻姑,他命手下對麻姑進行了十分殘酷的鞭笞。麻姑更加尖銳地指斥父親的無道,不停地反抗。突然,麻姑不知哪裡來的神力,竟然掙脫了士卒的捆綁,她一路奔跑,跑出了府衙,跑出了城,士兵們則一路追趕,卻怎麼也追不上。追到後來,麻姑不見了。原來,麻姑跑到了五腦山,在五腦山山洞中修行。不知道經過多少年,麻姑得到觀音點化,終成正果,羽化成仙。
徘徊在菊花園的美景之中,想到麻姑的傳說,想到古人賦予菊花的象徵意義,猛然覺得,這滿上遍野的菊花,正是顯示著麻姑精神的精靈。是呀,誰能不說,麻姑就是一個敢於與邪惡勢力的鬥士?誰能不說,麻姑具有高潔傲岸的品質?誰能不說,麻姑不是遠離世俗的真隱士?歷史總會昭示未來,英雄總會喚醒來者,欣賞者美麗的菊花園,再次體會麻姑這位文化精靈的精神品質,在這裡,在菊花園中,在五腦山下,又有誰不會感覺到,這是視覺的大餐,這是靈魂的升華呢?
孟浩然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中秋過後,就會是重陽了,那時必然是大雁南飛,秋高氣爽,到那時我還會在菊花叢中等你。
TAG:清風明月語文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