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操為何不稱帝?據正史《三國志》記載,曹操遺言都說了什麼

曹操為何不稱帝?據正史《三國志》記載,曹操遺言都說了什麼

曹操,東漢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書法家,被稱為世之奸雄。從平黃巾、討董卓的戰績,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控整個中原大地,他以自己勢不可擋的雄才大略,叱吒風雲數十年不止,統一了我國北方,奠定了曹魏王朝的根基,成為了三國時期軍事力量最強大一國。曹操有特別大的野心,從封三公、授魏王可見一斑,但其始終沒有廢掉漢獻帝而自立,這是為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內部意見不統一。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欲進爵魏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是對大臣最高的待遇)。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觸怒了曹操。荀彧因此遭到曹操疏遠,最終憂慮而死。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賜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荀彧雖死,但曹魏內部還很有許多忠於漢室的臣子,漢代推崇儒家思想,文人學士一般不會隨便易主,他們雖然不會正面反對,但內心是無法承認漢室江山旁落他人。曹操正是看穿了這一點,所以才未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貿然稱帝。

第二,吳蜀未平,天下未定。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國力空前強大,天下三分已有其二,但經歷赤壁之敗後,又遭到馬騰韓遂等反叛勢力的牽制,暫時無力南下征討吳蜀。而孫權、劉備也非等閑之輩,皆有取天下之志,都在伺機而動。孫權曾上書曹操,表示願意俯首稱臣尊奉曹操為帝,欲陷曹操於水深火熱,藉機製造事端。

但以曹操的聰明才智,當即識破了孫權的伎倆,笑說:「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而劉備更是肩負匡扶漢室之大義,討伐曹魏是必然的事。據《三國志》記載,曹操臨終前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服時,無藏金玉珍寶。」這裡說道,凡是領兵戍守的將領都不得離開駐地奔喪,有關官員要各盡其職。如此強的戒備心可見,曹操心裡非常清楚吳蜀不平,天下難安,若稱帝豈不是成為眾矢之的。

第三,自身原因。曹操是一個務實主義者,這從他不問出身、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上就可以看出來。身為魏王的他,授金璽、赤紱、遠遊冠(以上三種是東漢末年諸侯王所佩戴的物品),已經位於諸侯王之上。名義上,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魏王,而實際上他是身居人臣之位,行君主之事的最高掌權者,他就是披著魏王外衣的皇帝。稱帝這個名號對他來說是慕虛名而處實禍。

他曾對勸他稱帝的臣子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若天命在吾,吾其為周文王矣」。他要做的是為武王代商鋪平道路的周文王,如此他既實現了自己的野心慾望,又維持了儒家思想的倫理綱常,可謂是明智之舉。曹操是真正做到了心胸似宇宙,得失來去如過眼煙雲,如他死後的七十二疑冢,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任人猜忌評說,也免得世人擾他清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秦趣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焚書坑儒這口黑鍋,秦始皇已經背了兩千多年,真相真是這樣?
此女和兄長斷義,與丈夫離婚,被後世稱為民國第一女刺客
歷史中一代文豪蘇東坡,是怎樣度過少年和青年時光的

TAG:老秦趣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