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里的享受,你知道多少?
本
堂
拆
字
本周大家沉浸在中秋的快樂中,享受著難得的小長假,我就想和大家聊聊,什麼是「享」、「受」。
首先要告訴大家「享」字在《說文解字》中寫作「亯」。解釋為:獻也。從高省,曰象進孰物形。翻譯成白話,就是進獻、上供的意思。這個字由「高」字簡省得來。到底是不是「高」的簡化呢?我們看這個字早期的寫法。
這是甲骨文的「亯」,看上去有點象「高」字。但是更像一座建築,這個建築上部是宗廟,下部是高台。這是古人向先人祭享之所。
金文中下部的高台寫的圓圓的,很可愛的樣子。這個字後來逐漸分化為三個字,亨、享、烹。
隸變之後,「亯」的下部寫為「子」成了「享」的樣子。
這個寫法很好玩,上部修長,下部寬綽。兩個長橫左低右高且勢態各異,讀這樣的字很享受。
寫成這樣,帶有祭享的莊嚴性。
這個字的字的寫法,改變了中軸線,上部中軸線垂直,下部中軸線左傾,造成動態。
草書寫法比較簡單,就是一點一橫加上一個子字。
空白
受
相付也。(《說文解字》)許慎老先生講這個字是相互交付的意思。拿掉中間 冖留下上部一個「爪」下部一個「又」那個字讀「biào」就是上手交付下手的意思。
輸入
甲骨文的「受」上下兩隻手,中間是一條小船。「舟」在這個字中表示讀音。除了別是讀音我們可以聯想一下,「舟」一隻手肯定是拿不起來遞給另一隻手的,這裡的「舟」很可能代表一種生活技能,下水捕魚勞作。或者是一人蹬舟站不穩,另一人伸出援助之手,也可以解釋為相付也。
殺 人 的幾種方式
反正就是兩個手一個舟,那麼三個構件,怎麼擺放就是作者的事了,我選了三個,在這裡我們能夠看出古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個字後來分化為兩個字,上部傳遞的手後來加上提手旁成為「授」,下面承接的手,也就成了「受」。
到了小篆中,「舟」的部分就簡化為「冖」了。
隸書的「受」已和我們今天見到的樣子基本一致了。
楷書、行書中,下部多寫為「丈」。
書聖這個「受」傳授了我們很多技能,上下密,中部疏。筆畫重的部分向右移,這樣字就很鮮活帶有了生命。
行書中也有將上部簡化為兩點的。
草書將幾部分草化後連寫。
「享、受」就講到這裡了。小長假乘著秋風出去旅行是享受,窩在家裡發獃也是享受,各有各的「享」就看受不受得了。喝喝茶拆拆字,這樣我就挺享受。
本文作者
本堂
1987年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
天津印社社員、現供職於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館。
※「民國四公子」——張伯駒
※《何君閣道碑》,失蹤1000多年後重返人間
※不寫這張字,中秋該多寂寞
※有獎競臨《孔侍中帖》獲獎結果出爐,看看有你嗎?
※中秋節,最宜讀此帖!
TAG:書法日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