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造共和三次力挽狂瀾,段祺瑞的勇、硬、智,想成大事者需深品!

三造共和三次力挽狂瀾,段祺瑞的勇、硬、智,想成大事者需深品!

段祺瑞,想成大事者需要深品的一個人。

他不像袁世凱那般具有亂世梟雄的王者傳奇,也不像張作霖那般具有草莽英雄的霸道風雲,稍加了解,你會發現這是個路走得很硬也很正的人。俗話說事不過三,在整個民國史上,唯有段祺瑞屢次破三,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三造共和——能有這樣的造化成就,你能說是運氣偶然!

三造共和三次力挽狂瀾,段祺瑞的勇、硬、智,想成大事者需深品!

但比起那些傳奇味道很濃烈的人物,如段祺瑞這樣的人似乎顯得有些平淡無奇,可往往真正對我們有啟發有幫助的恰恰是這種人,因為促成這種人成大事的那些東西,我們往往也具備,只是我們不夠精深,又或者我們沒意識到朝哪裡去精深。

說到段祺瑞,他只所以能屢次事而有三,不因別的,只因他身上這三點很精深——一個勇,一個硬,一個智。

為什麼說這看似無奇的三點那麼重要,因為咱們遇到的大事境況,一般逃不出這三種境況——關鍵時刻能不能衝起來,艱難時刻能不能扛得住,複雜時刻能不能玩得轉,而要贏下這三種境況靠得恰恰就是這勇、硬、智三點。

作為不是太幸運或者太不幸的人,我們每個人能遇到的境況其實都差不多,能成事的無非是他在勇、硬、智上有過人之處。

很多人為什麼不行,那是因為我們特容易忽略自己身上有一些而不夠精深的那些東西,也正因為如此,咱們老是會陷入不服氣或者不深究的陷阱。他有什麼呀!無非是運氣好遇上罷了!換是我運氣不差也能行!

越是這樣,我們越容易忽略一些其實特值得咱們去深品的人和事。

再說到段祺瑞,三造共和咱們都知道,可一說到這三造共和,我們能記住的往往就是三這個數字,至於其他的,似乎找不到太大的興趣點,可如果深品一番,你不覺得段祺瑞這三造共和就是咱們上面說的那三種境況嗎?

下面咱們就來聊聊段祺瑞的這三造共和,看看他的勇、硬、智究竟有什麼精深之處。

三造共和三次力挽狂瀾,段祺瑞的勇、硬、智,想成大事者需深品!

先說聯名四十六位將領通電逼迫清廷退位,一造共和。

要知道當時袁世凱手下手握重兵的將領不在少數,為什麼單單段祺瑞沖在了最前頭?那是因為段祺瑞勇而不莽,勇而有謀。跟他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馮國璋,論勇,馮國璋在當時絲毫不弱段祺瑞,但他獨缺了段祺瑞有謀不莽。所謂謀,那是你要能心領神會袁世凱的意圖,能把勇用巧用妙;所謂不莽,那是你不能勇起來不管不顧,剎不住陣腳。

在武昌前線,一開始是馮國璋的舞台,但在這個舞台上,馮國璋的勇既沒有剎住陣腳,又沒能領會袁世凱意圖,因為這個,他很快被段祺瑞取代了,到段祺瑞開始用這個勇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和袁世凱那是配合得相當精妙,該威的時候威,該脅的時候脅。

正因為能把勇駕馭到這個份上,他才衝到了那批勇將的最前頭,成了關鍵時刻衝起來的人。

三造共和三次力挽狂瀾,段祺瑞的勇、硬、智,想成大事者需深品!

接著說勸阻袁世凱稱帝,二造共和。

客觀地說,五次勸阻袁世凱,三次吃閉門羹,段祺瑞這份硬氣那是拼上了身家性命的,但他何以能全身而退,進而又居功至偉呢?

段祺瑞硬,但絕不生硬。

反對袁世凱,段祺瑞堅持了兩個原則。一個,只動口,絕不動兵;二個,境遇再兇險,絕不離開北京。就這兩點弄的袁世凱是既感念又佩服,無法痛下殺手。沒有這第一個原則,段祺瑞可能活不了,沒有這第二個原則,段祺瑞沒法日後實至名歸。

什麼是高明地硬抵抗?硬而不生硬,段祺瑞的兩個原則就是最好的演繹。

三造共和三次力挽狂瀾,段祺瑞的勇、硬、智,想成大事者需深品!

最後說驅逐張勳復辟,三造共和。

三造共和可以說是段祺瑞導演的一處暗戰大戲,他的智幾乎達到了奸詐的程度。

與黎元洪的府院之爭,這是利用矛盾;慫恿張勳復辟,這是製造矛盾;馬廠誓師討逆,這是解決矛盾——在舊矛盾的不利局面下製造新矛盾,在新矛盾的衝突下佔據道義制高點,然而振臂一呼,既打擊舊敵又驅逐新敵,化不利為有利,化被動為主動,段祺瑞玩的這矛盾三部曲可以說是教科書級的表演——

三造共和,三種境況——關鍵時刻衝起來,艱難時刻扛得住,複雜時刻玩得轉——想成大事者,必遇段祺瑞式的三造之事,所以說,我們得修鍊自己身上的勇、硬、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句本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高端話術,清帝退位詔書是個範本,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張嘯林炒棉紗虧吐血,損失怎麼找回?讓杜月笙耍流氓手段三板斧!
剛為災區募過款,又出更大災情,看沒錢的杜月笙怎麼誠心創善舉!
心腹遭惡意通緝,怎麼辦?杜月笙說,躲自家難辦;不躲對家難看!
越簡單越高明!批款張作霖點個墨點算簽字,不怕下屬鑽空子吃錢?

TAG:黑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