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上漢服去旅行 日本游之「食」篇(二)

穿上漢服去旅行 日本游之「食」篇(二)

「始於衣冠 達於博遠」

本文開始前要慶祝一下,霜雲居漢服微信公眾號終於開通原創評論功能啦!看來堅持寫原創文章的努力沒白費!各位讀者們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交流!

分享日本的飲食文化之前,同樣也要先科普一波日本飲食的大致分類。在日本,不會像中國那樣豐富,光中餐就有八大菜系之分。按日本人的習慣,一般平時吃的菜分為「和食」和「洋食」。「和食」指的就是日本本土的飲食,大致也就是國人所熟知的壽司、刺身、懷石料理之類的。「洋食」就是指西洋外國的食物,義大利面、披薩餅、咖喱飯都屬於這一類。

其中還有一個奇葩的存在——「中華料理」,說是「中華」,但味道和中國的菜相差很大,算是受中國飲食文化影響誕生的日本菜,在日本很受普通民眾的歡迎。比如中華料理中有一個菜叫「天津飯」,其實就是蟹肉炒蛋燴飯,天津人表示這是個啥玩意兒??

龍珠中還有一個角色特意用這道食物來命名

在日本的七天行中,筆者嘗試過日本各式各樣的食物,大部分都是在日本經常能吃到的,總結下來大致就是以下四點:

食物新鮮衛生、低油低鹽味道淡口味偏甜、量少花樣多

日本不僅街道乾淨,他們對食物衛生新鮮的追求也相當嚴格。日本很多食物都是生食,為了追求口感都需要用最新鮮的食材。日本對飲食行業的要求都相當嚴格,一家餐館如果發生了衛生問題,那麼餐館老闆會被列入黑名單,包括他的妻子、子女等今後都不能從事與餐飲相關的職業。

作為一個江南人,我以為我們這吃的已經夠清淡的了,到了日本吃過他們的食物後,感覺自己以前吃的菜都是重口味。日本的飲食文化喜歡追求食物的原味,所以他們平時吃的東西都以生冷、清淡、新鮮的蔬菜海鮮為主,很少甚至是不加油。在中國點一份毛血旺的油水,大概比日本人一年攝入的油脂還多。隨行導遊還特意告知我,中國人在日本容易得便秘,因為日本的飲食實在是太清淡了,對於吃慣了油水的中國人來說,腸胃適應需要一個過程。

日本的飲食習慣以清淡量少為主,中國人吃起來很不習慣還吃不飽,但是這卻是日本人長壽的重要秘訣之一。日本男人的平均壽命已至78.53歲,女性已達85.49歲,國民總體平均壽命問及82.01歲,已經遙遙超過世界65歲的人均壽命。日本厚生勞動省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100歲以上老人達到6萬7824人,同比增加2132人,連續47年增加。此外,2017年度內達到100歲的人也增至3萬2097人,創歷史新高。日本少油少鹽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肥胖率,降低很多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因此日本老人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遠低於中國等其他國家。走在大街上,你會發現大部分的日本人體型都是那種比較清瘦的,很少能看到特別胖或者很壯實的人,這大概也和他們平時的飲食結構有關。

日本國內最高壽的是鹿兒島縣喜界町的老婦人田島奈彌,現年117歲

我在日本吃的第一餐是日本常見的家常美食「親子丼」,也就是雞蛋雞肉蓋澆飯。這份套餐一飯加一湯,然後配一顆腌過的梅子解膩,全部吃完剛好八分飽。雞肉和雞蛋都很嫩,但是卻有著一股子日式甜醬油的味道,而且口味偏甜不是很喜歡。

在便利店買到的日式醬油丸子,大概是在日本這幾天吃過最難吃的東西。丸子本身就是普通的糯米丸子,但是表面那層醬就像日式醬油+紅糖漿的味道,甜的齁還有一股怪怪的日式醬油味,有一種說不出味道的謎之難吃。

7天行程中有一天是在京都,既然來了京都就得嘗嘗京都的「京料理」。我選擇了一家叫做「松山閣」的京都料理店,店裡人均消費大約在4000-6000日元左右。用餐環境很不錯,坐在窗前就可以俯瞰大半個京都風光。點菜上菜的,都是打扮講究穿著和服的阿姨,雖然語言不通,但服務態度也很熱情。

這家餐廳的特色就是著名的京都豆腐料理,豆腐自鎌倉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最早只用來製作寺院的精進料理「齋菜」。所謂豆腐,一分豆九分水,京都優質的水源使得京都的豆腐聞名日本。京都的豆腐果然名不虛傳,口感很嫩滑細膩,豆香味也十分濃郁,為了保證原汁原味,他們最常見的吃法也是用清水煮熟就行。我點的套餐里還有一鍋湯,裡面一起煮的好像是豆腐皮,那個湯其實就是豆漿,嘗了一下味道很濃郁,口感清爽,細品還有點回甘。裡面沒有添加任何調味品,體現了日本飲食文化中追求食物的「本味」。這一餐都是和豆腐有關的菜,做的很精緻、原汁原味,但是口味還是偏淡,清湯寡水而且沒有肉,對於我這種糙漢子來說有種吃得不過癮的感覺。果然正宗的日料還是滿足不了大吃貨國人民的舌頭啊!

京都的清湯豆腐

製作精緻的小菜,不忍下口

豆漿豆腐皮湯

同行的朋友點的餐里的海鮮,擺盤講究,味道還不錯

餐後甜點是日本的水果,感覺比正餐還好吃,真的很甜

和京料理同樣比較能代表日本人口味的,是我在日本鎌倉市嘗過的海鮮定食。鎌倉市是舊鎌倉幕府所在地,這裡靠海因此出產的海鮮都比較新鮮。在逛完鎌倉八幡宮後,我就隨機選擇了一家餐廳坐下來吃飯。看到菜單上有海鮮定食,便點了一份。上菜後的定食是這樣的

依舊是花樣多,食材很新鮮,然後量比較少,擺盤精緻看起來很誘人。先嘗了嘗油炸的天婦羅,十分酥脆一點也不油膩。接著是烏冬面,味道很清爽,但是湯汁和中國的麵湯比真的要淡得多。最後嘗了一下主菜海鮮蓋飯,白色的小魚一口吃下去,鮮味為就從嘴裡擴散開來,配飯吃味道還不錯。紅色的魚肉似乎是鮭魚肉,很新鮮略帶鹹味。紅色的魚子是鮭魚子,一口咬下去爆漿,味道很鮮但是略有點腥味。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平時資源缺乏,加上深受佛教禪宗的影響,形成了他們這種追求精緻、新鮮和食物原味的飲食文化。因此正宗的和食在吃慣了「重口味」的中國人嘴裡,就變得十分寡淡無味了。

那麼,在日本旅遊是不是就真的找不到符合咱們大吃貨國口味的美食了呢?下面我就推薦幾個在日本值得嘗一嘗的美食。

味增湯

味增湯是在日本出現頻率最高的食物之一,幾乎每一餐都會配上一碗味增湯。味噌是一種調味料,由發酵過的黃豆製成,為糊狀,有點像我們東北的大醬。國內也有味增可以賣,我自己也做過味增湯喝,但是還是做不出日本的味增湯那種味道。日本的味增湯一口喝下去真的很鮮,而且是那種帶著大豆清香的鮮味。早上起床,一碗味增湯,一碗米飯,米飯上打個生雞蛋,這就是一頓正宗的日式早餐了。

納豆

對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想必知道這個東西,納豆就是那種黏黏糊糊還帶拉絲像鼻涕一樣的黃豆。納豆產自土地貧瘠多山地的日本關東地區,據說是關東士兵行軍打仗中無意發現的這種東西。關西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說實話關西人民也很不待見這種賣相差又貧酸的食物。但是近代科學研究突然發現納豆里的有種元素可以疏通人的血管,經常吃可以預防動脈硬化堵塞等慢性疾病。因此你會發現在關東地區的酒店早餐納豆幾乎是必備的,而在關西地區的酒店早餐,你不主動向服務員要他是不會主動提供給你納豆的。我也親自嘗試了一下納豆的味道,攪拌後配在白米飯上吃,說實話基本上沒有什麼味道,沒有它的賣相那麼慘烈,所以推薦去日本旅行的朋友還是要嘗一嘗的。

炸物

此處的炸物,包括日本傳統的油炸食物天婦羅以及洋食中的炸雞(唐揚げ)、炸豬排等大多數油炸食物。日本天婦羅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傳入日本,但經過150年的發展早已成為日本傳統料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婦羅的製作方法其實很簡單,將食材裹上一層調製的麵糊,然後在熱油中微炸一下就迅速撈出食用,油炸的食材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應季蔬菜,也可以是各種海鮮、肉類。雖然是油炸食物,但日本的天婦羅口味十分清淡,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外殼下面就是原汁原味的食材本身,油炸的方法反而鎖住了食材的水分和原本的鮮味。

GIF/2K

天婦羅

日本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

還有一種油炸食物,是偏西洋的做法,與傳統的天婦羅略有不同,不過依然很好吃,比如炸雞(唐揚げ)、炸豬排等等,這些在日本便利店裡就能買的到。國內油炸的食物往往炸的時間很長,這樣肉質就會變得很老,而且會很油膩。日本的炸雞等油炸食品都是嚴格控制好烹飪時間,做出來的不僅口感酥脆,而且一點也不會有油膩味。套餐定食還會特意配上檸檬汁和爽口的小菜化解油膩的口感,可謂是細節做得很到位!

炸豬排&炸蝦定食

日式咖喱

咖喱常見於印度、東南亞等這些接近赤道的國家,奇怪的是日本人對咖喱的喜愛不亞於這些南國。印度、東南亞的咖喱往往香辛料味很重,吃起來略有些沖鼻子。而咖喱傳到日本後,結合日本清淡的飲食文化,誕生了日式咖喱。咖喱製作相對來說簡單方便,天冷的時候一碗熱騰騰的米飯澆上香濃的咖喱,就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日本街頭有很多專賣咖喱的餐館,一些車站和高速公路休息站也有包裝咖喱可以帶回國吃,把包裝袋放進水中煮開,澆在米飯上就可以吃了,既方便又美味。

在橫濱市附近休息站買的包裝略中二的日式牛肉咖喱

日式烤串

日本上班族在加班結束後,常會選擇一些小居酒屋喝點小酒吃點小菜,和朋友聊天放鬆一下,而烤串可以說是大多數居酒屋的招牌菜了。日式的烤串沒有太複雜的調味料,往往是刷一層居每個酒屋自製的照燒醬烤熟即可,食材也多以雞肉、豬肉為主。我嘗過雞肉和五花肉的烤串,味道有些偏甜,但是肉質很嫩烤的也很香,還是挺好吃的!居酒屋是各種各樣人聚集的地方,發生過各種各樣的有趣的事,漸漸地已經形成一種日本獨有的居酒屋文化,因此我們經常會在日本電影、電視劇里看到居酒屋的場景。在東京城市的某個角落,選擇一家小而溫馨的居酒屋,點上一杯啤酒和幾串烤串,用蹩腳的日語和日本人交流一下,是不是有一種深夜食堂的感覺呢?

日式烤雞肉串

《深夜食堂》居酒屋場景

漢堡肉

這裡的漢堡肉指的不是麥當勞漢堡里夾的那層牛肉餅,而是日本獨有的日式漢堡肉,其調味完全是根據日本人的口味改良的。漢堡肉大多以打碎的牛肉或豬肉為主料,然後在裡面混入洋蔥、雞蛋等輔料,然後放在鐵板上煎熟。這裡要推薦一家專做牛排和漢堡肉的店,雖然名字都是日文不認識,但是招牌和裝修風格很好認!我們吃的那家分店在秋葉原主幹道邊上的一個小巷裡,如果去秋葉原的話記得一定要去嘗一嘗!裡面的牛排分量很足,肉質鮮嫩勁道,配上他們的醬汁肉香味濃郁非常好吃。更好吃的是他們的漢堡肉,用一句俗一點的讚美語叫入口即化,漢堡肉上還有一層獨特的醬汁,應該就是烏醋汁,口味又酸又甜,配上下面煎得微焦的漢堡肉餅,現在想起來還是滿嘴口水啊!

標誌就是一頭牛,看招牌上寫得應該是大阪在東京的分店

地址:東京都千代田區外神田3丁目2-11

一半漢堡肉一半牛排套餐,這大概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牛排和漢堡肉

誘人的肉餅和牛排

除了以上這些主食外,還有一些東西推薦旅日的朋友們一定要嘗一下,雖然國內也有,但是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牛奶

隨行的導遊說,日本的牛奶大多產自北海道,由於日本資源缺乏,農業只能向精緻農業發展,養殖奶牛其實成本很高,日本牛奶本來都應該很貴。但是由於日本人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處理垃圾需要投入的資源和資金就相對少,省下來這筆錢就用來補貼牛奶的成本價格,把牛奶成本降下來讓更多國民可以飲用,同時還可以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日本人做事嚴謹的態度運用到了農業方面,使得他們國家的牛奶品質都很高,不添加任何其他的東西。我也在便利店裡買過很多種牌子的牛奶,口感的確是比國內的要醇厚。去日本的話牛奶一定要記得嘗一嘗!

冰淇淋

日本的牛奶品質既然那麼好,那用牛奶做出來的冰淇淋味道也很棒!日本的冰激凌口感很綿密柔滑,奶香味也很足,更重要的一點是,日本不同地區會有根據當地特產製作的冰淇淋!比如我們在京都買到的冰淇淋就大多是抹茶口味的,到了山梨縣買到的冰淇淋就是葡萄口味的(山梨縣特產是葡萄)。這裡推薦一下我在忍野八海吃到的冰淇淋,我點的是葡萄味和忍野八海鹽汽水味雙拼口味的,淡藍色的汽水味口感有點像海鹽的味道,不是很甜還略微帶一丁點鹹味,口感十分清爽!下面淡紫色的是葡萄味,酸酸甜甜還有一股葡萄的果香味,味道也很好吃。

水果

日本資源太缺乏,必須要用金坷垃。日本貧瘠的土地資源導致其農業產量有限,而在日本這小島上卻居住著1.2億人口,水果蔬菜供不應求大部分只能靠進口。農業產量跟不上,那就只能用品質取勝了。日本農業的成本都相當高,導致其生產的水果、蔬菜價格都非常貴!以西瓜為例,一個小西瓜在日本的價格大概在1300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80塊......這個價格可以在中國至少買四五個大西瓜吃到吐了!但是他們的農業不以量以質取勝,種出來的水果口感和甜度都比國內一般賣的要優秀不少。我在忍野八海旅遊時買了一盒800日元的葡萄,大約人民幣50塊左右,雖然量少的可憐,但是這三種葡萄口感都有細微差別,比國內賣的葡萄更甜水分更足!(國內賣的巨峰葡萄就是引進自日本培育的品種)日本水果貴歸貴,但是還是挺好吃的,略微買一些嘗嘗鮮還是不錯。

和果子&洋果子

「果子」在日語里就是點心的意思,在日本也有「和果子」和「洋果子」之分。由於點心好多都要用到牛奶和乳製品,因此日本的點心甜點都做的很好吃,到日本一定要記得嘗一嘗。日本傳統的「和果子」都是口味有些偏甜,主要是因為日本抹茶味道很苦,需要用甜甜的和果子來中和一下茶的苦味。「洋果子」是指西式的甜點,日本的洋果子由於用了日本本土產的牛奶,一般奶香味都會很濃郁,買回國當做特產送人都非常合適。日本的點心不僅味道不錯,更重要的是每一個點心的造型和包裝都十分用心。日本不同地區,都會根據當地的特產,以及時令的產物,生產對應的限定點心,想要嘗到這種點心只有到當地旅遊才能買得到,這樣就很好地拉動了當地的旅遊業,帶動本地經濟的發展。另外我在日本購買點心時發現一點,甜點的保質期一般都不會太長,而在結賬時收銀員都會貼心地提醒你點心的保質日期,讓你儘快在保質期之前食用,這也是日本人注重細節的一個重要表現之一。

各式各樣包裝精美的日本點心

七天日本美食之旅後我總結出一個奇怪的規律:帶肉的基本都很好吃、外來食物本土化後的都很好吃,當然這也是針對中國人的口味而言。和中國歷史悠久、品種口味豐富的美食文化比,日本那種清湯寡水的飲食文化的確算不上什麼。但是日本人對食物細節的追求,對食物本味的講究,以及禮貌讓人舒適的服務態度,這些東西都是值得國內飲食行業值得學習的地方。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審美觀都融入了日本的飲食文化中,不知看完這篇文後你有何感受?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

穿上漢服去旅行 日本游之「食」篇到此結束,下一篇讓我們來談一談在日本「行」的感受和體驗!

關注我的微博、淘寶

原創內容轉發引用請聯繫後台授權,歡迎朋友圈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霜雲居漢服 的精彩文章:

TAG:霜雲居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