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縫紉機樂隊》:搖滾不死,夢想未滅

《縫紉機樂隊》:搖滾不死,夢想未滅

一個在北京快要混不下去的落魄經紀人,抱著掙筆快錢的心態,來到東北18線小城,幫助一個修車店老闆實現他的夢想——組建一支樂隊,準備一場演出,藉此影響當地政府的決策,保留廣場上名為「搖滾之心」的大吉他雕塑。所有這一切,從這班人,到他們要辦的事兒,看上去都是那麼的不靠譜,不著調。他們努力了,但是大吉他還是被拆了。在歷經希望、煎熬與創痛之後,他們為了自己心中不滅的夢想,盡情而投入地引吭高歌了一回……

以上就是大致劇情,詳細地就不做過多的劇透啦。作為很少光臨電影院的電影愛好者,我有幸看過大鵬的第一部電影《煎餅俠》,當年挾《屌絲男士》在網路上大火的影響力,獲得了票房上的佳績。上一回是關於拍電影,這一把是組樂隊,都是圍繞屌絲夢想的主題,應該很容易獲得都市中奮鬥的年輕一族以及大學生們的共鳴。並且上述兩部電影帶有導演強烈的個人經歷成分,《縫紉機》中的東北邊陲小鎮集安就是大鵬的老家。

可能這兩部電影都出自同一編劇,故事結構幾乎是一個套路:

1、屌絲失意——或許輝煌過,或許從未,但是現狀一定是慘。

2、觸底反彈——困境之中出現救命稻草,抱著陰天打孩子的態度試試。

3、屌絲奮鬥——為了證明自己,不顧一切,放手一搏。

4、屌絲迷茫——勝利在望之際,陡生變故,希望破滅。

5、神轉折——幡然醒悟,猛灌雞湯外加狂秀情懷。

6、屌絲成功逆襲。

應該說這樣的故事很討巧,它讓無數在黑暗中奮鬥打拚的屌絲們看到曙光看到希望,讓他們深陷在每天擠地鐵吃泡麵的生活中還能不放棄不拋棄,依然堅信生活能夠迎來轉折,有上聽開胡的那一天。但是這樣簡單的copy+paste式的電影真的沒太多新意,第一次可以,第二次勉強,第三次絕對會讓觀眾膩味。

以上第1步到第4步,都是無數普通屌絲生活的真實寫照,而最關鍵的第5步——神轉折,大都只能出現在電影里,因為它過於理想化,極缺乏說服力,猶如成人童話一般。《煎餅俠》里電影拍不下去了,在樓頂上跟柳岩的一段對話,徹底堅定了大鵬追逐自己內心理想的信念。看來柳岩的說服力和她的胸一樣不容質疑。《縫紉機樂隊》里拯救大吉他的計劃失敗了,在計程車上的程宮看到摩托騎行者的大橫幅就直接打車回了集安(話說難道不是坐飛機更快,而且更省錢嘛)。

一切都發生地太快,猶如神轉折一般,總是怎麼整,觀眾的小心臟恐會承受不住。

橫向比較《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羞》更搞笑一些,但是似乎有些為了搞笑而搞笑的意思,《縫》在笑料上沒有《羞》那麼密集,但是長於販賣情懷,兩部電影在故事合理性嚴謹度上同樣地存在瑕疵,投機取巧。

但是,在假期僅剩下的三天里,如果你想去看電影,我還是會推薦《縫紉機樂隊》,因為這部電影關於搖滾,關於音樂的部分,著實感動了我。

拋開那些噱頭不談,《縫紉機樂隊》更像是一部向搖滾致敬的電影,從邦佳維超市的名字,到諸多搖滾明星的客串,到最後的工地大Rock,喚醒了我很多蟄伏已久的記憶。

每個人都會經歷十幾歲的青春年代,跟今天的孩子們不同,我們這一代人十幾歲的時候,打口帶(8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其為何物)開始湧入,國內的搖滾樂蓬勃發展,港台的流行樂也開始風靡大陸,身邊小夥伴們,有的鐘情於小虎隊、草蜢、梅艷芳、譚詠麟,有的喜歡U2、披頭士、崔健。

而我們這一代小孩跟今天孩子們的區別在於,普遍散養,鮮有從小受過音樂熏陶和訓練的,所以對於音樂的審美全憑直覺,或許是骨子裡的桀驁和獨立精神,讓我對搖滾樂有種如痴如醉的感覺,因為從搖滾樂中你能聽到吶喊、嘶吼和質疑,而不僅僅是小情小愛,那時的我還不知道什麼叫搖滾,什麼叫搖滾精神,只是感覺這種表達的方式很特別,很過癮。

從《假行僧》、《無地自容》、《夢回唐朝》、《請走人行道》到《鐘鼓樓》、《垃圾場》,那是一個盒帶和錄音機的時代,當年從崔健、黑豹、唐朝到中國火的合輯,盒帶我買過不少,其中有正版也有盜版,因為正版太貴,至今印象深刻,相反買了哪些流行音樂的磁帶,反而記不太清了。

那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年代,房價和城市裡的樓房一樣,都還不太高。

那時的崔健《一無所有》,即使不被主流接受,依舊初心不改,從不妥協。

那時的Beyond,努力地寫流行歌,演電視劇,上綜藝節目,只為了掙錢來做他們自己想做的音樂。

那時的竇唯還和王菲在一起,張楚還沒得精神病,Beyond還是四個人。

那時的搖滾明星,和保溫杯還沒有任何關係。

一個叫臧雲飛的搖滾樂手說過,搖滾的精神就是面對生活你不服,流行音樂就是對生活你服了。所以,十幾歲的年紀,心境和閱歷,跟搖滾樂還是蠻契合的。

如今早已過了桀驁不馴、特立獨行的歲數,成功與名利成了內心唯一的追逐目標和評價標準,活得不太累,有空聚個餐、偶爾渡個假,努力去工作,家庭事業都能擺布有序,已算是謝天謝地。至於年少時那些未盡的夢想,渴望和別人活得不一樣的荒誕念頭,早已被自己主動埋葬。

到了與保溫杯相伴的歲數,生活中已經不再需要搖滾,那些陡峭的電音和躁動的鼓點偶爾聽到都會覺得有點不適應,嫌鬧,現在市面上這些搖滾樂隊的名字,我大部分聞所未聞,聽起來就像那些唱流行歌的小鮮肉一樣陌生。

當電影高潮的部分,廢墟工地上的萬人大rock,Beyond《不再猶豫》的樂聲響徹夜空,我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似乎猛烈的悸動了一下,隨之如電流般通遍全身,我的雙腿開始顫動,肩膀開始搖擺,年少時聽搖滾的感覺又回來了,彷彿積攢了很多年的某種情緒找到了出口,一股腦地奔湧出來,那一刻,我熱淚盈眶!

崔健大師曾經說過,沒有什麼搖滾精神,其實搖滾精神就是人的精神,不用太強調搖滾這兩個字。追隨內心,忠於自我,搖滾不僅僅是一個音樂的概念,而是一種態度和人生觀的概念。

或許理想與現實終將各自兩端,與其糾結難捨,不如徹底放下。只要我們內心曾經有過夢想,它就會成為一顆火種,在未來某個時刻,依舊可以重新點燃。就像電影中的大吉他,雖然在現實中已經坍塌,但是只要心中的搖滾夢想不曾泯滅,那個大吉他就一直都在。

追隨內心,忠於自我,我們終究可以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燈光亮起,明亮而刺眼,散場的人群湧向出口,我一邊扯緊尚且年幼的兒子:「跟緊我,別走丟了。」一邊偷偷拭去眼角未乾的淚痕,向著喧囂擁擠的人潮走去。

原創文章推薦:

《羞羞的鐵拳》:一笑而過

長假不出行指南

讀書筆記:人類簡史

定格在歲月里的父親

無關表白——寫於520這一天

長按上圖,可直接識別二維碼。歡迎訂閱,並多多轉發。

碼字是個辛苦活兒,如果本篇文章,或是其中的一句話,打動了你,請點贊示意,我將深感欣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關稻草人 的精彩文章:

TAG:機關稻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