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早產也能預防,可在孕前這樣做!

早產也能預防,可在孕前這樣做!

孕媽媽想要擁有健康的寶寶,從孕前就要著手進行,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與作息方式,才能將早產概率降到最低。

早產的定義

早產是指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間分娩者。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體重1~2.4kg。早產發生率約為5%~10%,但卻占所有新生兒死亡的80%。一般懷孕周數越大,早產兒出生時的存活率越高。若早產兒出生時的懷孕周數在28周之前,體重小於1kg就很危險,且有較多的併發症。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極輕體重的早產兒死因前三位分別是呼吸衰竭、肺出血及敗血症。除了死亡對早產兒的威脅外,其他伴隨而來的各種早產併發症如腦神經系統、眼部的視網膜、肺部呼吸及腸胃道吸收等疾病,常使得整個家庭疲於奔命、窮於應付,造成家庭成員身心及社會經濟上的沉重負擔。

孕前如何避免早產?

在尚未懷孕前,許多不良習慣與生活方式都是可能引起早產的因素,如:

抽煙、酗酒、使用成癮性藥物。

個人衛生習慣不佳,造成泌尿道或生殖系統感染。

工作超負荷及壓力過大。

營養不良,體重低於45kg。

懷孕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

兩胎懷孕間隔小於一年。

曾進行人工流產或宮頸錐狀手術。

曾有早產經驗。

這些不良因素,建議在懷孕前就盡量予以改善或避免,進而預防並降低早產的發生。

孕期10大危險因素

懷孕時,容易引起早產的危險因素如下:

多胞胎妊娠。

羊水過多或過少。

子宮頸閉鎖不全。

懷孕中曾接受腹部手術。

懷孕12周後的陰道出血: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

高血壓:妊娠毒血症。

子宮結構異常:雙子宮以及雙角子宮。

早期破水。

急性疾病感染及發燒。

胎兒有先天疾病或受感染。

8種徵兆可觀察

准媽媽應提早認知本身是否存在早產風險,並加以避免或積極治療,將早產的發生率減至最低。除了定期產檢外,平時應觀察自己是否有早產徵兆或早發性子宮收縮的情況,例如:

早產陣痛:規則或一陣陣肚子變硬,每小時有5~6次以上的子宮收縮。如不及時就醫,子宮頸將會變薄、擴張而導致早產分娩。

月經來時腹痛及腫脹。

持續性的腰酸背痛。

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紅色血絲。

腹部有下墜感或陰道有壓迫感。

持續不斷的腹瀉及腸絞痛。

陰道流出清澈透明的水漾液體。

胎動次數較平常減少一半以上。

觀察宮縮

准媽媽可以每天固定2、3次將手放在肚子上,觀察肚子是否有收縮變硬,並記錄每小時收縮變硬次數與間隔時間。准媽媽應盡量避免久站、上夜班、過度疲累、情緒緊張及過大的壓力,這些都是刺激子宮收縮的因素。如果有子宮收縮現象,不要太緊張,放鬆心情且卧床休息,大部分的宮縮狀況都能獲得改善。

准媽媽在懷孕37周之前,若發生有規律的子宮收縮或破水,極有可能是早產;如果准媽媽尚未接受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篩檢,或准媽媽已經接受篩檢且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呈陽性反應,可於安胎期間先給予准媽媽靜脈注射抗生素,預防乙型鏈球菌感染,減少新生兒「早發性溶血性鏈球菌敗血症」的發生率。

如果懷孕35周前擔心早產兒的肺部發育不成熟,可考慮給予准媽媽注射類固醇以促進胎兒肺部成熟,減少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率。

GIF/52K

小編有話說:

國慶期間不少店鋪都在「大放價」呦!小編給仙女們推薦一個店鋪,掃下方的二維碼就能開始逛啦!(PS:在此奉上小編的雙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沒什麼,就想講幾個故事給你聽
產後肌膚大作戰,妊娠紋、橘皮組織、靜脈曲張一個都不留!
孕期不同階段,腹痛原因各不同!
既補鐵又能增強寶寶免疫力,寶媽在家就能輕鬆做!
寶媽親身經歷告訴你,產後瘦身其實沒那麼難!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