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孩子吃零食?大錯特錯!這些零食越吃越聰明!
很多媽媽一說到給孩子零食,就會立馬擺手搖頭,視零食如狼虎。「吃零食對身體不好啊」「吃了零食就不好好吃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給孩子吃零食。
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好,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從健康的角度出發,我們支持給孩子吃零食也是有原因,下面分析一下:
1
孩子是需要零食的
由於小孩子的胃容量比較小,但運動量又比較大,如果只靠一日三餐的話,營養攝入是不夠支撐生長發育的。
絕大多數孩子他們其實都需要有一些小零食來補充能量。
所以世界衛生組織都是建議像一歲後的孩子是一日3-4餐,如果孩子中途需要的話再給1-2次小零食,給孩子持續的能量的供應。只是要注意零食的量不要給得太多了,不要影響到正常的吃飯就行。
2
零食是可控的
前面有說,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吃零食是覺得孩子吃了零食就不好好吃飯,但這個零食量和吃零食的時間你是可以控制。
吃零食的時間不要離正餐太近。
零食的食用量必須要比正餐少。具體數量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飯量來決定。
還有些家長是覺得,一旦讓孩子碰零食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但其實你是永遠止不住孩子對零食的好奇心,與其全面禁止,還不如科學餵養,健康吃零食。
可能會有媽媽驚訝:零食還能是健康?
但其實,零食可以健康呀!
3
零食≠垃圾食品
很多人以為零食就是巧克力、薯片之類的,可零食本來就是在兩正餐之間吃的少量食物,只是現在很多商家出的小零食是熱量、色素等都十分大量的不健康食品,才會混淆了我們對零食的概念。
零食≠垃圾食品,零食可以是健康的,有益身體的。
4
寶寶零食該吃什麼
零食跟日常三餐均衡飲食的一個差不多內容,就是可以作為正常三餐的一個補充。比如說如果覺得孩子最近維生素攝入得比較少的話,就可以給他一些蔬菜水果。
如果孩子的米飯吃得少,可以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比如說小的蛋糕或者是麵包之類的。
張思萊醫師建議3歲內的孩子零食就是奶、奶製品、水果和軟麵食。
(截圖自微博@張思萊醫師)
(圖:零食紅黑榜)
5
零食科學搭配
另外,科學的搭配,多樣變化的吃法還能讓寶寶越吃越聰明,越吃越強壯。
1、香蕉+酸奶
香蕉剝皮後,蘸酸奶或碾碎的穀類食品冷凍後吃。
2、豆角花生醬+低脂奶油乳酪葡萄乾
熟透的豆角,抹上花生醬或低脂的奶油乳酪,再放點葡萄乾就更
好了。(要注意寶寶是否有花生過敏)
3、全麥口袋麵包+義大利乾酪
把義大利乳清乾酪卷在全麥口袋麵包里吃,再加點蘋果片和肉桂。
4、全麥穀物+水果乾+堅果=三明治
把全麥穀物、水果乾和堅果做成三明治。
5、全麥餅乾+冷凍酸奶
把冷凍酸奶塗在全麥餅乾上,再加點切片香蕉。
6、香草酸奶+麥片+藍莓
在低脂的香草酸奶中加入麥片,再放些藍莓。
7、烤土豆
用微波爐把土豆烤熟,抹上低脂乳酪和用西紅柿、洋蔥、辣椒做成的調味汁。
8、自製烤肉串
自己做點烤肉串吃,加入低脂乳酪、脆餅乾,或者一些蔬菜水果。
9、自製華夫餅
自己烤制華夫餅,上面放些低脂酸奶和切片桃子。
10、蘋果+花生醬
把花生醬抹在蘋果上。
11、奶昔
把低脂牛奶、冷凍草莓和香蕉攪拌30秒鐘,做成美味奶昔。
12、吞拿魚/雞蛋色拉+麵包=三明治
把吞拿魚或雞蛋色拉裹在麵包里做袖珍三明治。
13、乾酪+玉米圓餅+調味汁
把乾酪抹在玉米圓餅上,放在微波爐里加熱20秒鐘,抹上用西紅柿、洋蔥和辣椒做成的調味汁。
14、速溶麥片粥+酸果蔓干+胡桃
把酸果蔓乾和切碎的胡桃放在速溶麥片粥里。
15、全麥餅乾+花生醬+玉米片
把花生醬和玉米片混合成球形,夾在全麥餅乾里。
16、番茄/蔬菜湯+全麥餅乾
把一杯番茄或蔬菜湯加熱後,和全麥餅乾一起吃。
17、香草酸奶+奶蛋餅
奶蛋餅中加入水果片,伴著低脂香草酸奶一起吃。
18、義大利乾酪+爆米花
把搓碎的脫脂義大利乾酪撒在爆米花上一起吃。
19、冷凍酸奶
把香蕉抹上低脂香草或草莓味道的冷凍酸奶,撒上全麥穀物一起吃。
20、全麥麵包
全麥麵包切成有趣的形狀加入喜歡吃的零食。
21、玉米粉圓餅+火雞肉+低脂乳酪+生菜
把芥末撒在玉米粉圓餅上,上面放些切片火雞肉或火腿肉、低脂乳酪和生菜。
22、自製鬆餅
鬆餅撒上調料和低脂義大利乾酪。
23、全麥餅乾+低脂巧克力布丁+果漿軟糖
把全麥餅乾掰成小塊,加入低脂的巧克力布丁和果漿軟糖
24、芥末+火雞肉+芝麻麵包棍
把芥末撒在切片火雞肉上,與芝麻麵包棍一起吃。
25、香草酸奶+柑橘+藍莓+麥片
把香草酸奶、柑橘和藍莓放在一個高腳玻璃杯里,上面撒些麥片。
其實零食沒有錯,只有不科學性不節制吃不健康的零食才是錯。
※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15歲,一定要看看!
※老公出軌,這是女人最好的反擊
※這六種早餐搭配最常見,吃不好還會讓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差!
※姐姐總欺負弟弟,媽媽不管,直到4年後的真相讓姐姐羞愧
※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家長捨不得管,老師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
TAG:媽媽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