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諾貝爾獎與你的學術理想

2017諾貝爾獎與你的學術理想

2017 Nobel Prize

就在這個國慶節期間,2017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截止已經揭曉了物理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得主,經濟科學獎也將於10月9日上午揭曉。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今年已經宣布的獲獎情況吧。

物理學獎:

獲獎人: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 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

獲獎理由是「對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這三位科學家對LIGO(一種探測儀)直接探測到重力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宇宙中最強的重力波是通過災難性事件產生的,例如碰撞黑洞。因此LIGO探測器基本上是一個「黑洞望遠鏡」,允許科學家觀測到以前看不見的東西。

科學界認為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為探索宇宙的起源提供重要的線索。其中雷納?韋斯最早提出用激光干涉儀探測重力波並作雜訊分析;基普?索恩對重力波探測和LIGO做了很多理論工作;而巴里?巴里什對建立LIGO國際合作並將其轉化做出了關鍵貢獻。

化學獎:

獲獎人:瑞士、美國和英國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

獲獎理由是「研發出冷凍電鏡,用於溶液中生物分子結構的高解析度測定」

電子顯微鏡長期以來被認為只適用於觀測死亡物質,因為強大的電子光束會破壞生物結構。這幾位科學家通過對凍結的生物分子進行觀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該技術意味著科學家可以對病毒和細菌(如「寨卡」病毒)在其天然狀態下進行顯微鏡觀測。

諾貝爾委員會認為,這種方法使生物化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美國科學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

獲獎理由是「發現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三位科學家揭示了果蠅生物鐘關鍵組分的運作機制: 在轉錄因子激活下,per與tim基因不斷表達。而隨著它們的表達產物PER和TIM蛋白的增多,這兩種蛋白結合成異二聚體,在夜間進入細胞核,抑制轉錄因子轉錄活性,從而抑制per與tim自身的轉錄。而隨著PER和TIM的降解,轉錄因子的激活功能在黎明時得以恢復,激活per和tim進入新的表達周期。

雖然生物鐘的分子調節網路遠比上述部分複雜,不同生物中發揮作用的生物鐘蛋白也不盡相同,但這種反饋環路模式在真核生物中是高度保守的。從真菌到昆蟲、到哺乳動物,生物鐘的運作機制本質上都是相似的。 因此,傑弗理·霍爾、邁克爾·羅斯巴殊和邁克爾·楊的開拓性研究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得益於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在近25年來,科學家已經對動物的晝夜節律機制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解。

文學獎:

獲獎人: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獲獎原因為:「他小說中的偉大的情感力量,揭示了我們與世界虛幻聯繫下的深奧」

石黑一雄代表作為《遠山淡影》(A Pale View of Hills),這個小說也被譯成了中文。故事講述了生活於在同一家庭的三個女性,主角Etsuko是移居英國的日本人,帶著沉痛的戰後創傷;主角的女兒Niki只有一半日本血統,卻已完全西化;另一個女兒Keiko具有完全的日本血統,最後自殺了。1989年出版的《長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講述了一位英國管家在二戰後回憶自己在戰時的職責與戀情;2005年的《不讓我走》(Never Let Me Go),講的是上個世紀90年代英國一個培養克隆人的教育機構里少男少女追尋身世之謎的故事。

和平獎:

獲獎人: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

獲獎原因:「以此提醒世界注意使用核武器的災難性後果,以及為實現基於條約禁止核武器的突破性努力。」

核武器對人類和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構成不斷的威脅。ICAN是來自全球約100個不同國家的非政府組織聯盟。聯盟一直是世界各國承諾與所有相關利益攸關方合作努力譴責,禁止和消除核武器的動力。到目前為止,有108個國家作出了這樣的承諾,稱為人道主義承諾。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諾貝爾獎分設物理(Physics)、化學(Chemistry)、生理學或醫學(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學(Literature)、和平(Peace)和經濟學(Economic Sciences)六個獎項。

華人諾貝爾得主: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成為國內第一個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獲得者也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籍女性。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57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

海外華人:

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李政道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丁肇中,發現了J/ψ粒子(與伯頓·里克特共獲)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李遠哲,分子水平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與赫施巴赫及約翰·波蘭伊共獲)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朱棣文,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崔琦,電子量子流體現象,一種新形態的量子流體,其中有帶分數電荷的激發態(與霍斯特·路德維希·施特默及史勞克林共獲)

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作品《靈山》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錢永健,發現綠色熒光蛋白(與下村修、馬丁·查爾菲共獲)

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高錕,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與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感測器的韋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共同獲得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

截止至2016年,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數量(教職工、校友及工作人員)最多的10所高校分別是:

1.美國哈佛大學(133位)

2.美國哥倫比亞大學(98位)

3.英國劍橋大學(95位)

4.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91位)

美國芝加哥大學(91位)(並列)

6.美國麻省理工學院(85位)

7.英國牛津大學(65位)

8.斯坦福大學(64位)

9.美國耶魯大學(57位)

10.美國康奈爾大學(54位)

諾貝爾獎離我們並不遙遠,研究成果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著人類的生活質量。

或許有一天身為成電人的我們也能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為成電爭光,為祖國添彩,為人類造福!

成電小夥伴們,你的學術理想是什麼呢?

和小研一起加油!科研之路任重道遠!

責編:皮卡皮

審稿:小瘋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 的精彩文章:

中秋節,你回家了嗎

TAG: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