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品牌推廣------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格》
在時代發展、社會價值觀多元、孩子個性各異的今天,許多家長、老師都在這樣做:他們時時處處輕聲說教、用語言的力量打動孩子,即使孩子不聽或未起到效果,他們會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當孩子意識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他會記住一輩子,所以,此類家長的孩子成功了,在人前自信、陽光、機靈、活潑、輕鬆,好像身上根本沒什麼負擔,好像一直都活在童年的快樂里,生命隨之充滿意義、充滿精彩。
相反,每天總是靠一張破嘴不停嘮叨、不停說教的家長,孩子們僅有的一點積極性、一點熱情,被家長無情的、不擇言辭的「冷水」澆滅,取而代之的是灰心喪氣,破罐子破摔,甚至出現表面積極,背後撒謊、欺騙、墮落,在這種教育環境下的孩子在人前總是自卑、寡言,好像一直背著一個重重的「殼」,一輩子都活在憂鬱、內心矛盾的「怪圈」中。
同樣是教育,卻無形當中把家長、老師分出了三六九等:
五類家長、五類教師:
選擇的是簡單粗暴、拳腳相加,因為他們有嘴不會講道理,讀過幾天的書卻講不出,所以他們只能使出動物最本能的動作;
四類家長、四類教師:
選擇的是惡語相加、什麼話罵出來難聽罵什麼話,甚至說些侮辱孩子人格的話,有些孩子被家長和老師辱罵的話逼的跳樓的案例比比皆是;
三類家長、三類教師:
選擇的是聽之忍之,放任自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心想「大不了我不管你還不行」;
二類家長、二類教師:
選擇的是言語說教,不過他們總是有煩惱,為什麼我越說孩子越不聽,越教育孩子越逆反;
而一類家長、一類教師卻截然不同:
他們總是用極少的語言,用富有張力、富有表演力的實際行動,向孩子證明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應該努力養成的習慣,什麼是努力改正的毛病。當教育沒有起到效果時,他們會更加智慧地去繼續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孩子),用更加智慧的行動去感化孩子(如魏書生老師批評學生卻用五顆糖作為獎勵)。
這樣的家長、這樣的教師言行充滿智慧,因時而動,因境而施,因人而異。學生不僅喜歡,最重要的是:這種教育是尊重孩子人格的人性教育,是一種超越所有書本上教育方法的智慧教育,是人類應該傳承、應該身體力行的博愛教育。
試問: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將來,難道我們就只有一張嘴嗎?
試問:教育的真正目的難道就是教孩子知識嗎?那些書本上的知識孩子到社會上使用的機率有多少?照這樣說,教育究竟是培養什麼?
答案不用多找!
細想我們的童年,爸媽對我們的教育、老師對我們的教育,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原來……
原來,教育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
孩子的人格健全了,心理健康了,還怕他(她)將來在學習上、在生活中、在社會上不努力、不成功嗎?
我們教育人該醒醒了!
否則,將來淘汰的不僅是自己,還有我們可憐的孩子們!
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您看此文用·秒,轉發只需1秒呦~
※人生道路上的四個老師,最值得我們感恩!
※魅力攸縣-站在法仙岩頂眺望完美原始景色的「田富村」
※一個傳統農業大鎮,千年古宮三元宮之風采也是攸縣旅遊景點之一
※登山頂望風景,美麗的山間讓人陶醉-攸縣千層梯
TAG:微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