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糖粥,我賣了40年
【全家福祝福】我賣糖粥的40年,正好是蘇州巨變的40年。我在一個街頭巷尾的小攤位上,見證了蘇州發展變化的全過程。 ——潘玉麟【全家福故事】講述人:潘玉麟記錄人:記者 王嘉言
我叫潘玉麟,住在姑蘇區平江街道舊學前社區,今年67歲。
我的手藝是跟著父親、爺爺學來的,老父親今年94歲了,身體依舊硬朗。
說是糖粥,實際上主要是粥和紅豆沙,而且粥和紅豆沙是分別做的,紅豆沙是後來澆上去的。這也是糖粥的最大特色。
我做糖粥,算起來差不多有40年時間了,前後可以分成三段。
1978年,我和父親潘伯勛在玄妙觀西腳門擺了第一個固定的糖粥攤,主要是父親在做,我打下手,慢慢就學會了,學會之後就在觀前做了10年時間。當年在玄妙觀,要從早上五點一直做到晚上天黑,生意非常好,但那時候粥賣得便宜,很長時間內只要七分錢一碗。
1991年至1992年,觀前街改造,我就撤攤了。此後十多年間,我的糖粥生意停了下來。
2004年,在不少媒體朋友和眾多粉絲的支持鼓勵下,我決定「復出」,去山塘街擺攤。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擺攤是在年初二,做好的糖粥兩小時不到就賣光了。後來,因為丈母娘住在蘇安新村,我和老婆就在蘇安新村周圍擺起了流動攤。早上起來燒好、弄好,到蘇安也才五六點鐘。平時,我們早上十點到平江路下塘橋口,下午再去六中對面,經常一小時不到就賣光了。
我也在思考,一是覺得社會在變化,吃甜的人少了,就想著要不要改做海鮮粥,後來想想,海鮮粥比較貴,不夠大眾化,吃的人不會多,嘗試下來果然如此,以後便堅持做我的糖粥。那時候,我把糖粥的價格定在2元一碗,生意一直不錯。
如今我與老婆在皮市街擺攤,離家裡很近,這樣出攤收攤也方便,我老婆張德佩也64歲了。要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價格漲到了5元一碗,生意依然不錯,一般要排隊半小時才能買到。糖粥做了幾十年,生意一直很好,但都是小本生意,並沒有賺到什麼大錢,家裡也還是住的原來的老房子。但是我對它有感情,有些事情並不是錢的問題。現在讓我放棄,我做不到,感覺燒粥賣粥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最近我申請了姑蘇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希望將歷經一百多年的老配方、老手藝傳承下去。兒子是沒指望了,他在園區工作,這個手藝對他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
我覺得韓國的泡菜能申遺,是因為他們把泡菜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我們的糖粥(紅豆粥)其實也是很有來頭的。據說,蘇州人在1600年前的南北朝時就在冬至吃紅豆粥了。一個堅持了1600年的飲食習俗,應該算得上有歷史有文化了吧。我覺得中國的粥文化真的博大精深,而糖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在想,將來能否有人將中國各個地方有特色的粥集中起來,打包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韓國泡菜行,中國那麼多特色粥應該也行!
※醉漢躺在馬路邊拒絕被施救 爭執中急救醫生受傷
※享受生活享受這份美麗 騎游讓我讀懂蘇州
※趕腳租車訂單取消為何不退錢 沒有任何提醒
※27個全國頂級醫學專家團隊「紮根」蘇州
※不睬小道消息 免受謠言禍害
TAG:蘇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