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市文化:武漢八大名吃——文化觀察看武漢

城市文化:武漢八大名吃——文化觀察看武漢

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城市的象徵符號,一個好的文化傳統總會讓人對這個城市印象深刻。

擁有一個好的文化品牌,往往能讓這座城市聲名遠播,名揚天下,對於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和帶動當地的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一、總論

武漢市的著名小吃很多,其中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順香居的燒麥、福慶和的牛肉豆絲、小桃園的煨湯、田啟恆的糊湯粉、謝榮德的面窩並稱武漢八大名小吃。

詩讚曰:

漢皇風光最繁華,十里囂塵百萬家。不是文人才筆大,焉能寫盡各生涯。

芝麻饊子叫凄涼,黃陂街邊賣小吃。水餃湯圓豬血擔,夜深還有滿街梆。

小家婦女學豪門,睡到晨時醒夢魂。且慢梳頭先過早,糍粑油餃一齊吞。

吃新食品較常添,葷素相參價亦廉。麻雀頭酥鵝頸軟,豆黃餅肥藕魚圓。

二、分論

1、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與山西的刀削麵、兩廣的伊府麵、四川的擔擔麵、北方的炸醬麵並稱為中國五大名面,是武漢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

1930年,黃陂的蔡明偉夫婦家在漢口滿春路口打出「蔡林記」的招牌經營熱乾麵,店名的由來是因蔡家門前有兩棵蔥鬱的大樹,取名「蔡林記」喻意蔡家生意興隆。正如他們夫婦所期盼的那樣,「蔡林記」因面好、味正,吃法獨特而聲名大噪。「蔡林記」營業面積(1—4層)達490平方米,最高峰日銷售熱乾麵達450公斤。

2、糊湯粉

糊湯粉,著名武漢漢族小吃,是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凡賣糊湯粉,必賣油條。被譽為「武漢一絕」的鮮魚糊湯粉泡油條,是經典的漢味名吃。它是武漢人的羊肉泡饃,其傳統意義、歷史內涵,絲毫不比羊肉泡饃遜色。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的氣息和味道。

糊湯粉的湯汁,是用兩三寸長的野生小鯽魚熬製成的。天然環境下,自然生長的野生鯽魚,肉質密實、緊湊,味道異常鮮美。經營糊湯粉的商販,通常是在頭天下午買回活蹦亂跳的小鯽魚,然後將魚剖洗乾淨,放在文火上,整整熬一個通宵。魚肉熬得不見形,魚骨幾乎熬化了,魚肉、魚骨髓全融進了湯里。用鮮活魚徹夜熬制出的魚湯,味鮮汁濃,回味帶點清甜,含在嘴裡,似乎有一股生命氣息在齒間遊走。用來做糊湯粉的米粉,是用秈稻米磨成漿製成的。米粉像線粉一樣細,潔白細長,口感柔韌有勁。

在位於武昌的「漢味美食第一街」戶部巷,有幾家賣糊湯粉的小店鋪,從早到晚,顧客盈門。我看那下粉的大嫂,用鐵勺舀起半勺魚糊湯放進碗里,再用竹撈子盛上一把潔白的米粉,在沸騰的開水鍋里燙幾下,撈起,放進盛有魚糊湯的碗里,撒上蔥花、蘿蔔丁等。賣糊湯粉的旁邊,還必有油條賣。食客端著魚香撲鼻的糊湯粉,不會立即吃,而是接過店員遞過來的剛出鍋的熱油條,用手把油條掐成寸長,放進碗里。剛剛起鍋的熱油條,酥軟、滾燙,浸進湯里,似乎還發出滋滋的聲響。

3、面窩

老謙記是坐落在武昌司門口的一家風味小吃店,主要經營牛肉豆絲、面窩,兼管牛肉湯菜,隨意小酌。

豆絲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在鍋里攤成皮,切成絲,武漢人很愛吃,有湯豆絲、干豆絲、炒豆絲等多種吃法。老謙記經營的是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濕豆絲、水發香菇、玉蘭片等,外加調味佐料,用麻油煎爐炒熟。吃起來牛肉酥滑鮮嫩,豆絲綿軟滋潤,牛肉與豆絲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別有風味。

武漢人過早,最喜歡吃的是面窩。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熱氣騰騰的大油鍋,金黃的面窩在裡面翻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味。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19 世紀末。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人,名叫昌智仁。他看到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製新的早點品種。他請鐵匠打制了一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價廉物美的武漢特色早點。

4、豆絲

「福慶和」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橋一帶,以經黃陂風味的豆絲著稱。粉質欽滑,味鮮可口。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三大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其他還有黃陂三鮮、黃陂糍粑)。吃客唐魯孫:「談到吃牛肉,黃陂的牛肉豆絲,固然遠近知名,上海弄堂汽油桶的牛肉湯,倒也貨真價實,腴而不膩。

是長江中下游區域的農家傳統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豆絲是用大米、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並切成條狀此時為軟的濕豆絲,當然為了便於保存可切絲晾乾成為干豆絲。一般吃飯濕豆絲可以炒食或煮食,最好吃的是與牛肉或臘肉一併炒或煮,干豆絲就只能夠煮食了。在湖北黃陂豆絲是必不可少的年貨,每年臘月,家家戶戶做豆絲,飄出濃濃的年味。

5、煨湯

如果要想品味一下武漢的煨湯, 「小桃園」是最好的選擇。這個小店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人稱「煨湯專家」,是來自湖北美食之鄉黃陂的祖傳秘方。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

蹄膀湯、八封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著名,其原料為產於黃陂、孝感一帶的肥嫩母雞。將雞塊入油鍋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汁原味,營養豐富。

6、燒梅

漢口花樓街、交通路交匯處的「順香居」是一家有著近五十年歷史的老店。該店製作的重順香居燒梅,油重而不膩人,味道鮮美,而且形如銀菊,看一眼就叫人胃口大開。燒麥的製作方法是將肥膘豬肉、饅頭、橘餅、花生米、冰糖、葡萄乾等切成小丁,略微一炒,再用桂花、紅綠絲、白糖調合成餡。麵粉加水適量,放少許精鹽揉和成麵糰,擀成一張張荷葉形薄皮,放入餡心,加少許麻油包成。燒麥或炸、或烤、或蒸,皆香甜可口,令人食之不厭。

7、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王」之稱。這家酒樓創辦於1931年,某地原在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為城鄉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勝利後復業,改名為老通城甜食店。該店仿照武漢黃陂的民間的傳統小吃豆皮,銳意改進,配合甜食應市,頗受歡迎。

豆皮本是黃陂的鄉土風味小吃,製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老通城」酒樓的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製作餡料,創製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髮亮,入口酥鬆嫩香,更加膾炙人口,人稱「豆皮大王」。毛澤東品嘗四次,次次讚賞。外地人和外賓到武漢來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為快。

8、湯包

離「老通城」不遠的江漢路口附近,有一家叫「四季美」的小吃店,被武漢人譽為「湯包大王四季美湯包」。「四季美」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鍾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麵皮里,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薑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每天10分鐘音頻教國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筠軒國學書院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三大預言,最後全部應驗,科學至今無法解釋
揭秘武漢千米雪松路「吃貨」排長隊的美食

TAG:綠筠軒國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