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征中張國燾帶8萬人挑戰中央,毛主席帶一萬紅軍連夜北上

長征中張國燾帶8萬人挑戰中央,毛主席帶一萬紅軍連夜北上

祖國網消息《祖國》雜誌記者採訪中國軍事科學院軍史歷史專家陳伙成研究員:紅軍為什麼要長征?長征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什麼?

長征中張國燾帶8萬人挑戰中央,毛主席帶一萬紅軍連夜北上


為什麼要離開根據地

由於中國工農紅軍中央戰略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保存力量,開拓新局面,中共中央毅然決定進行戰略轉移。

當時的情況是敵強我弱,我們紅軍有自己的作戰特點,叫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是當時因為博古在中央推行教條主義戰略,他把整個中央紅軍戰略區的指揮權交給了李德。李德雖然在蘇聯的軍事學院學習過,但是他的那一套理論是建立在蘇聯紅軍的基礎上,把他那一套理論生搬硬套用來指揮中央紅軍那是肯定不行的。

當時情形是嚴重的敵強我弱,敵人有50萬,紅軍只有10萬;敵人有整個國家的資源支撐,紅軍沒有;敵人的火力、武器強大於紅軍幾十倍,紅軍連武器彈藥都要靠從戰場上繳獲來補充,所以紅軍不能像蘇聯紅軍那樣打,結果就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當然剛開始也沒有想要走那麼遠,當時想要到湘西,換個地方建立根據地。但是一旦離開中央戰略根據地,因為紅軍非常弱小,後面的事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了,所以就一直被敵人攆著走,這就越走越遠。

長征中張國燾帶8萬人挑戰中央,毛主席帶一萬紅軍連夜北上

為什麼先向西後向北

當時長征為什麼要往西走呢?這也是當時環境決定的,因為東邊是福建,縱深很小,一走就走到海邊了;南邊同樣也不能走;北邊是敵人統治力量最強大的地區,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的中心地區,所以也不能走;這樣一來就只剩下西邊可走了,因為當時的西邊比較落後,敵人統治力量也比較薄弱。

這樣向西一走,敵人在後面追著,就走到青藏高原的東側了,這樣就不能再往西走了,再走就進入青藏高原了,當時的青藏高原對紅軍來說,地理條件不適合、人文條件不適合、經濟條件不適合,就不能再向西走了。向南走就是雲南,雲南的縱深也很小,敵人追進雲南,紅軍還能往哪跑,往國外跑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向北走。

向北就是西康,當時的西康地理和經濟環境很差、人口很少,是沒有辦法養活紅軍的,所以紅軍的大部隊是不能在那個地方長待的。

所以紅軍當時去了四川、甘肅、陝西三省的邊界交界區,和張國燾的四方面軍成功會師。

但是後來出現張國燾的問題以後,中央紅軍兩個軍不到一萬人,連夜北上去了,當時剛好發現25軍長征已經到達陝北,所以中央紅軍就決定到陝北去。

長征中張國燾帶8萬人挑戰中央,毛主席帶一萬紅軍連夜北上


為什麼全國紅軍都要長征

為什麼中央蘇區一部紅軍長征,形成了全國全部紅軍主力長征呢?當時紅軍的整個戰略格局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比如說由中央紅軍和中央蘇區構成的中央戰略區,這是主戰場,還有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所在的川陝戰略區、湘鄂贛戰略區、黔東戰略區、閩浙贛戰略區、湘贛戰略區等等。

在這個戰略格局中,中央戰略區是起著支撐作用的。因為中央戰略區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大轉移,整個紅軍的戰略格局就動搖了,如果不能很快穩定的話,那麼整個中國革命的局面就會很快崩潰。

所以中央轉移以後,很快就對整個紅軍的戰略格局產生嚴重影響,所以其他戰略區的紅軍也只能跟著長征。

在這個時候,張國燾的川陝戰略區本應該接替中央戰略區的地位,支撐整個紅軍的戰略格局,把局面穩定下來,因為他有這個實力,紅四方面軍當時已經發展到八萬多人,川陝根據地的人口已經達到500萬,川陝戰略區的實力僅次於當時的中央戰略區。

如果他繼續堅持在川陝戰略區進行鬥爭,那麼整個局面也還能支撐住,可是他沒有這麼做,他害怕蔣介石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他的頭上去,與其讓敵人攆著走,還不如我自己走,所以他也跟著走了。

他一走,再也沒有哪個紅軍戰略區有實力替代中央戰略區的支撐作用。原先由中央戰略區承擔的國民黨軍事壓力,因中央紅軍走了,沒有其他紅軍戰略區有實力來承擔,所以其他戰略區的紅軍也就跟著走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央蘇區一部紅軍長征,卻形成了全國全部紅軍主力長征的一大原因。

長征中張國燾帶8萬人挑戰中央,毛主席帶一萬紅軍連夜北上


為什麼北上抗日對 張國燾南下錯

長征前後一段時間,日本正在為全面侵華做最後的準備,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中國共產黨不顧自身尚弱小,在國民黨重兵絞殺下隨時可能遭受滅頂之災,卻始終堅持北上抗日,唱響了那個時代中國的主旋律,中國共產黨在勇於擔起拯救國家民族危亡的同時,也站在了中國歷史的潮頭。這在當時是黨中央最為英明的選擇。

相反,張國燾對整個戰略形勢產生嚴重誤判:他認為中國革命的戰略高潮已經過去了,紅軍只有向西走,躲到深山密林中,避開敵人的圍剿,等待時機,等待整個中國的時局發生變化,東山再起。

  1. 這種思路是一種逃跑主義,也非常可能使我黨在後來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大背景下成為一支「邊緣化」的政治力量;

  2. 此外,當時南邊的西康和四川邊界地區非常貧窮落後,地理條件非常差,不能滿足紅軍大部隊的生存發展需求;

  3. 另外當時這些地區的人文條件比較差,這些地區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當時少數民族對漢人有很大的誤解,而歷史遺留下來的民族矛盾問題,紅軍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

  4. 而且這些地區人口密度非常低,生產力異常低下,不可能為紅軍提供基本的物質需求和人員補充;

  5. 最後,紅軍如果躲在這個消息閉塞的地方,不能將影響力輻射全國,那麼也就不能領導全國的鬥爭,所以紅軍不能在這個地方長期存在。

可是張國燾要以主觀駕馭客觀,當他不能左右中央時,他就帶著部隊南下了。

結果南下部隊損失了一半,絕大部分是病死、過於虛弱死亡,又碰上嚴寒的冬天,他只好又重新北上了,最後在甘肅會寧和中央紅軍會師。

長征中張國燾帶8萬人挑戰中央,毛主席帶一萬紅軍連夜北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