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探秘「亞洲水塔」

探秘「亞洲水塔」

科考隊後勤保障人員達瓦次仁(左)和澤仁多吉在徒步探索去往西藏阿里日土縣東汝鄉阿汝冰川的山路(9月12日攝)。新華社發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河湖源」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阿汝村留影(9月13日攝)。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 壯美的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其冰芯封存的「無字天書」,湖泊沉積物記述的「前世今生」,暗藏著氣候環境變化的真相。

今年6月,由中國科學院組織實施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在西藏啟動。這是時隔40多年後我國再次對青藏高原進行大規模綜合性科考。

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之「河湖源」考察正在「百川之源」阿里地區進行。科研人員開展冰川、湖泊、水文、氣象、高寒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土地資源變化等多學科綜合考察,多角度解讀「藏地密碼」。

聚焦「亞洲水塔」

海拔5300多米的阿里日土縣東汝鄉阿汝冰川前,一面藍色旗幟高高豎起——— 這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隊的隊旗。「河湖源」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正在做科考準備。

西藏阿里被稱作「亞洲水塔」,是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等河流源頭。這裡地廣人稀,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這裡的一些冰川退縮趨勢加劇,高原冰湖出現潰決,洪水頻率增加,冰崩等新型災害出現……

「青藏高原的變暖幅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亞洲水塔』會受到怎樣的威脅?」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院士說,「我們需要了解其變化過程,提出應對方案。」

冰川、河流徑流與湖泊這三者的狀態,是評估「亞洲水塔」水資源安危的關鍵。「河湖源」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隊長、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鄔光劍介紹說,冰川加速消融在短時間內可增加河流下游水量,但從長期來看,冰川處於虧損狀態,會導致冰川水資源減少甚至枯竭。冰湖潰決、冰川泥石流等災害,或許也會隨冰川消融的加速而更加頻繁。

為了摸清「水塔」中水的現狀,科考隊或攀至海拔超過6000米的冰川之上,或航行於茫茫高原鹽湖,或追尋川流不息的河水,記錄溫度、深度,測算徑流量、湖面面積……

「如果將這次科考新收集到的數據,與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一次科考對比,將高原環境發生的變化量化,那將十分有意義。具體到湖泊研究,就是水量、面積、水質等方面的數據。」「河湖源」湖泊考察隊隊長、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王君波說,各項基礎數據補充完整後,整個區域的環境變化或許能一目了然。

「河湖源」考察隊還將從冰芯、湖芯中讀取環境演化信息,以推演該區域在歷史長河中的氣候變化過程,破譯其中規律及控制因素,並探究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和水生態的影響,為守護「亞洲水塔」提供決策建議。

探秘地球第三極

正在阿里進行的「河湖源」考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的第二站。按計劃,科考隊今年還將深入南亞陸路大通道,與尼泊爾等國開展國際科研合作。考察隊中,已經出現國際隊員的「洋」面孔。

中科院研究員、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總領隊徐柏青說,未來5至10年,中國科學家還將繼續走出國門,「考察將涉及中亞、伊朗高原、東歐等『泛第三極』地區。」

「泛第三極」地區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公里。從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一路向西,直至中東歐的一系列山地,這些橫貫歐亞的山地和高原,作為一個整體影響著歐亞大陸的氣候、生態和資源環境。

近年來,這一區域的環境發生了諸多變化。在徐柏青看來,最顯著的變化發生在青藏高原:「升溫太快了,每10年全球升高0.17攝氏度,而青藏高原是0.3攝氏度或0.4攝氏度。藏北的降水在增多,南部卻在變干。」

徐柏青說,這些氣候變化是總領科考的大問題。而青藏高原對區域甚至全球生態環境的意義,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河湖源」生物與生態變化考察隊隊長、中科院研究員楊永平稱這種影響為「溢出效應」——— 作為氣候啟動區的青藏高原,其內部湖泊面積和水量的擴張,是否會影響北半球的乾濕格局?「亞洲水塔」內冰川的變化,是否會改變多條河流的命運?……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整個「泛第三極」地區的水資源安全、自然災害防控和生態環境保護,或許都有啟示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有哪些生活中的冷知識?
女朋友哭了千萬不要問為什麼,因為她們也不知道……
俞灝明被罵上了熱搜,圈中好友現身力撐!他的一番話讓人淚目
我們測了東海堂、星巴克、皇冠等15款月餅,結果……
跟著明星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