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些人電視劇看多了,一聽癌症覺得就要死」癌症科普「網紅」談治癌誤區

「有些人電視劇看多了,一聽癌症覺得就要死」癌症科普「網紅」談治癌誤區

在新書發布會上,李治中與讀者交流。(南方周末記者 袁端端/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中國人看待癌症,特別大的一個問題是獲取知識的渠道很雜亂,會從周邊的人、微信、電視劇或者網上來獲取信息,有些人電視劇看多了,一聽癌症覺得就要死。

科普最難的地方,是如何讓知識文化程度比較低或年齡大、靠經驗生活的人認識和了解這些知識。很多人告訴我,自己看了書覺得特別好,但拿給父母卻不受歡迎。

要經得起科學和數據的檢驗,這對中醫、西醫都應該是一樣的標準,不能因為它是祖國傳統文化,就給予超人的待遇。

雖然我常說美國的醫療優勢,來美國就醫我不反對,但應該區分哪些情況應該來,哪些情況沒必要來。就我接觸到的出國就醫的人,絕大部分都沒有必要來。

一個認定自己是悲觀主義者,相信「偽科學和謠言對我們父母一代的影響已經不可動搖」的華人科學家,卻堅持在中文世界做癌症科普,希望下至10歲、上到80歲的讀者都能看懂。

一直以來,缺乏科學依據的健康養生流言很流行。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寫科普文章、做科普講座、出科普書籍,成為了健康信息汪洋中的一股清流。

李治中,更多人知曉的是他的網名「菠蘿」,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知名跨國葯企研發人員。這位癌症科普作家2015年作品《癌症·真相:醫生也在讀》,獲得「2015中國好書」和第十一屆文津圖書獎。2017年9月,他帶著新書《癌症·新知:科學終結恐慌》回國,並在三個城市做了科普講座。

自去美國讀書並定居後,李治中就對國內知之甚少,但在一個兒童癌症的會議討論上,他猛然發現,祖國不僅在癌症治癒率上和美國相差懸殊,在癌症認知上更存在巨大的空白及誤區——這讓身為人父又研究癌症的他感到憂心。他試圖用中國的搜索引擎尋找正確的癌症知識,卻發現「確實難找到靠譜的信息」,因此一邊和朋友們做了一個介紹兒童癌症信息的網站,一邊開始寫癌症科普文章。沒想到一下子成為了「網紅」,癌症科普寫作也一發不可收了。

每天朝八晚六,還要接孩子放學,通常在晚上九點以後,李治中才會開始科普寫作。不算高產,一般每周只寫作一篇文章,但篇篇都在微信上大受歡迎。但相比「網紅」,他更願意形容自己為「一線科學家」,科研是他的本職工作,科普只是「帶有一點點情懷,想要改變祖國一些不太好的現象,給大家提供一些正能量的東西」。


恐癌患者,最容易被騙

南方周末:你的第二本科普書也是在談癌症認知誤區嗎?

李治中:第一本書講了很多癌症的基本知識,包括什麼是癌症、癌症與腫瘤的區別等,也澄清了一些誤區。第二本書,我想澄清更多的誤區,同時把更前沿的理念和新知帶給大家,所以第二本書里有更多關於腫瘤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的知識。此外,我也在書里加進了很多個人思考的東西,包括中美差距特別大的原因,尤其是心理方面。比如說「是否告知患者本人」這點,在中美差距也很大。在美國,根據法律,所有患者是有權利先知道結果的,並且事實證明這樣也並沒有造成患者情緒崩潰、生存率下降等問題。而中國,因為歷史傳統的原因,大家習慣於隱瞞病情,但這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遺憾。當然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正確答案,但至少大家可以提出來開誠布公地討論。

南方周末:書名「終結恐慌」,怎麼理解?

李治中:人一旦恐慌,就很容易走極端,盲目相信一個人或者盲目拒絕一個東西,便很難做出理性判斷。很多人聽到癌症就等同於絕症和死亡,以至於心理崩潰,甚至拒絕正規治療,所以才容易被騙子忽悠。像魏則西事件,在發生之前,我已經在第一本書里提到過他接受的那個療法是有問題的,魏則西如果當時看過我的書肯定不會被騙。所以我希望能夠通過科學知識來終結大家的恐慌,正確地面對癌症,做出理性判斷。這也源於大家在網上對第一本書的反饋。

南方周末:你覺得哪些人需要關心癌症的知識呢?

李治中:理想的狀態下,我希望是人人都應該讀。因為癌症的篩查、預防是比治療更重要的事,大家應該在健康、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解癌症的防治。


信不信任醫生,中美差距很大

南方周末:以你來看,中國人在看待癌症時,最大的問題在哪裡?

李治中:特別大的一個問題是獲取知識的渠道很雜亂,會從周邊的人、微信、電視劇或者網上各種地方來獲取信息,有些人電視劇看多了,一聽癌症覺得就要死。

還有一點是不信任專家,尤其是醫生,這點中美差距非常大。中國不少人對醫生存在很強的戒心,經常有患者在治療中途聽到一個偏方,就不做正規治療了,跑去做偏方治療,導致治療效果很差。前兩天還有人在微信後台給我留言,一名肺癌患者,本來吃著靶向藥物效果非常好,突然就惡化陷入昏迷。後來才知道,那人聽信了一個賣保健品的話,說吃了某保健品就會好,但必須要把葯停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不相信專家反而去相信身邊所謂的「好心人」。

南方周末:美國在這方面如何呢?

李治中:在美國,大家對醫生很信任,會遵循醫生的建議,整體依從性較好。這和美國的醫療體制有一定關係,醫生不向患者收錢,是向保險公司收錢,如果醫生的治療方式不符合規定的話,保險公司是不會付錢的。但在中國,患者是主要的付款方,所以總是擔心醫生會多賺錢。

第二是有很多謠言類的文章煽動。很多大V為了點擊率就煽動醫生反對患者,或者煽動患者反對醫生,雙方矛盾越來越大。其實網上看到的不理性患者和惡劣醫生,從比例上都是極少數的。但被網路放大以後,醫生看到病人就害怕,患者看到醫生就覺得要被騙,互相不信任,給雙方都增加了很多成本。

南方周末:美國有沒有關於癌症的謠言?

李治中:也蠻多的。比如說「酸性體質容易得癌症」這個謠言就是美國人發明出來的,但是後來到中國就「發揚廣大」了。美國也有很多人不去看正規醫生,尋求一些替代療法、自然療法,但比例很小。

其次,謠言不會成為主流和大眾信仰。因為美國經常會檢查一個人的資質,那個「酸性體質」理論的創始人,已經被抓起來了,因為政府發現他用這個理論去給人看病、去賺錢,但他其實不是醫生。

南方周末:是什麼導致這些謠言頑強生存著呢?

李治中:我覺得最核心問題是大家總希望有特別簡單的防癌、抗癌方法,不願意花很多精力來系統性調整,比如說保持健康需要每周運動多少小時、飲食均衡、心情愉快。可大家最喜歡的就是叼著煙,希望吃點綠豆、紅薯就防癌、抗癌了。明明知道戒煙是最有效的辦法,卻戒不了。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科學思維缺乏。中國絕大多數人沒有科學思維,因為咱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一門課教科學思維。

南方周末:怎麼理解和提高科學思維?

李治中:科學思維就用數據和證據判斷結論的思維。與它相反的是直覺思維——根據感性的知識、以前的經驗、周圍人的經驗來判斷一個東西是否靠譜。普遍來說,中國人還是喜歡根據經驗感性判斷,喜歡根據個例來推論整體。

不能聽任何個人的主觀分析,這是科學思維的第一點,任何人口述的和他記憶中的事實都可能存在偏差。我們每個人都會記住對自己有利的東西。作為一個醫生,如果我治了100個人,有10個人好了,我一定印象非常深刻,覺得治好了很多人,另外90個沒治好的很快就把他們忘掉了。

我如果要寫第三本書的話,就會專門講科學思維,包括生活、醫療、科學方方面面。提高科學思維,最核心的辦法肯定是從教育入手,要有最基礎的科學思維教育,從小學就應該開始做。


科普難觸及的人群還有很多

南方周末:你在推進大家對癌症的認知的路上,覺得最難的地方在哪裡?

李治中:最難的地方,是如何讓知識文化程度比較低或年齡大、靠經驗生活的人認識和了解這些知識,幫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很多人告訴我,自己看了書覺得特別好,但拿給父母卻不受歡迎,其實這些父母是最容易上當受騙的,他們既有知識方面的欠缺,又有經濟方面的欠缺,一聽到正規治療就害怕,要麼沒錢,要麼不相信。

南方周末:應該怎麼向這些人科普?

李治中:所有靠譜的科普平台、大眾媒體、官方機構應該聯合起來,絕大部分老百姓還是認可政府權威機構的,就譬如很多謠言經常用中央電視台做幌子。如果《新聞聯播》主動闢謠或者科普,可能是最有效的。我最近還在想,看有沒有辦法把書放到農村圖書館、鄉村醫院裡去。

南方周末:美國怎麼宣傳癌症知識?

李治中:每年都會有各種癌症宣傳活動。(捐款)很多公司是一配一的,像我們公司,如果我捐五塊錢給乳腺癌,公司也會捐五塊錢,所以大家還是蠻積極的。堅持做很多年的話,宣傳效果是很好的,大家就會慢慢了解一些乳腺癌防治知識和治癒的例子。

還有一個大的區別是,在美國,很多名人得了癌症,尤其是治好以後,很願意站出來現身說法,比如美國前總統卡特。這種在中國很少,大家都還是瞞著,很少站出來鼓勵大家。所以我們總是一聽到某個明星得癌症都是去世的消息。


正規中醫不會告訴你西醫無效

南方周末:你怎麼看待中醫對腫瘤的治療作用?

李治中:幾乎每次講座都有人問到中醫的問題,作為科學家來說,我只相信科學的證據。在徐婷事件(指90後演員徐婷患淋巴癌症,不看西醫求助中醫,最終去世一事)出來以後,我就說「我個人不相信任何沒有客觀證據的中藥,但我隨時做好被它的證據說服的準備」。我不會盲目地說所有的中醫沒用,也不會盲目地說中醫是傳統就很好。要經得起科學和數據的檢驗,這對中醫、西醫都應該是一樣的標準,不能因為它是祖國傳統文化,就給予超人的待遇。

我比較中立,和很多中醫都聊過這個話題,也很願意跟他們去聊。雖然在很多方面我們有一些觀點不同,但在核心問題上是一樣的。即使現在真正的中醫也認為,光靠中醫是無法治療癌症的,所以他們自己的定位也在於調理身體、降低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等。

南方周末:現在國內癌症防治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什麼?

李治中:最重要的是禁煙做得不夠。沒有什麼是比煙草更明確的致癌因素了,煙草這一項帶來的所有壞處,可能會掃清所有在癌症治療上進步帶來的好處。必須嚴格禁煙,公共場合禁煙是第一步,現在一些大城市做好了,但很多小城市沒有做到,吸煙人數、吸煙率也沒有下降。煙草和肺癌直接相關,和十多種癌症都有關係,一旦禁煙以後,你會看到(患癌率)全面的下降。

南方周末:國內禁煙效果為什麼不好?

李治中:第一個,尼古丁是高上癮性的東西,全靠人的意志幾乎是很難戒掉的,所以需要一些強制手段、心理學的東西來輔助大家的戒煙。需要國家層面做一些事情,包括使用行政手段,讓煙變得更貴、收更高的稅,會是更有效的辦法。第二個,在中國大量吸煙者是在農村或者城市邊緣,我們接觸不到。

美國有很多戒煙診所,他們甚至會通過藥物來緩解吸煙者對尼古丁的依賴,所以戒煙是非常漫長的過程,也很容易復抽,真的需要像對待戒毒一樣來戒煙。還有一個誤區,老覺得一個人戒不了煙是意志不堅定,但其實沒什麼關係,在生理上是很容易解釋的。


不要盲目出國就醫

南方周末:很多患者覺得癌症治療痛苦且會造成更多傷害,有放棄治療的念頭,你怎麼看呢?

李治中:任何治療一定都是有毒副作用。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法時,要清楚並衡量收益與風險。如果說使用一種方法只能延長几個月的壽命,但是會很痛苦,這個時候把生命的決定權還給患者可能會好一些,他會知道自己需要更好的生活還是更長的壽命。

南方周末:現在國內有些人在推廣「緩和醫療」,不再對病本身治療,而是最大程度地減輕痛苦、保留患者尊嚴,你支持嗎?

李治中:我個人是支持的,每個人的生命應該由個人來決定的。我想很多腫瘤科醫生應該也會同意,很多癌症病人在終末期會伴隨很多痛苦,甚至喪失了行走和思考的能力,那個時候生活質量和生存的幸福感已經是負的。

南方周末:這幾年出國看病的群體越來越多,很多都是重症譬如癌症,你怎麼看?

李治中:雖然我在美國,也常說美國的醫療優勢,但我的夢想還是希望所有人都留在國內治療。學習美國的目的是提高中國的醫療水平,而不是讓大家盲目出國就醫。來美國就醫我不反對,但應該區分哪些情況應該來,哪些情況沒必要來。就我接觸到的出國就醫的人,絕大部分都沒有必要來,他們只是覺得國外醫療好,對於治療任何癌症都好。還有一些人抱著「最後一搏」的心態,希望有奇蹟,這還涉及每個人對生命的理解不同。但很多時候我不推薦出國治療,是因為病人情況已經很糟糕了,還要長途折騰並花費數百萬元,其實不是很划得來,我也見過很多患者最後是在美國離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預防癌症方法很簡單,但是沒幾個人會堅持
口腔中的「不死癌症」,1種蜂場產物就能治好
隨著癌症病發率增高,潛在的6大致癌物危害大卻有9成的人不當回事
健康:我們關注的焦點之一「癌症」如何預防癌症,也成了我們經常探討的話題之一一
他13歲出櫃,受盡了同學的羞辱,15歲卻靠研究癌症改變了世界!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