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葛學溥的社會工作實踐

葛學溥的社會工作實踐

作者:彭秀良 原載於《中國社會工作》

滬江大學社會學系是中國第一個社會學系,而滬江大學所創辦的滬東公社則是近代中國第一家社會服務機構,它們的創立者是同一個人,他就是美國傳教士葛學溥。

葛學溥與滬江大學社會學系

葛學溥(Daniel H.KulpⅡ,1888—1980),不僅是中國第一個社會學系的創系之人,他在滬江大學的教學時間也較長,從1913年到達中國,到1923年離開中國,共達10年之久。

滬江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1900年,美國南北浸禮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決定通過創建大學來擴大其影響力,在上海楊樹浦地區購置土地興建校舍,並於1906年籌劃創建了神學院「浸會神學院」。後來逐漸發展壯大,於1908年正式成立「浸會大學」,由美國傳教士柏高德(J.T.Proctor)出任校長。1912 年神學院被大學兼并,魏馥蘭(F.J.White)繼任校長,並於 1915 年更名為「滬江大學」。

1914年2月,葛學溥在滬江大學成立了中國高校中的第一個社會學系。社會學系創辦之初,僅有一門課程,由葛學溥主講,到1915年課程增加到5門,包括人類學、社會學、社會病理學、社會制度和社會調查等,此時改稱社會科學系。以研究滬江大學校史見長的復旦大學教授王立誠曾指出,「社會學系是由美國布朗大學碩士葛學溥於1914年2月開辦的,而滬江大學是國內第一個設立社會學系的大學。該系先後經葛學溥、韋愛倫的苦心經營,成為滬江的一大特色,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比國內其他任何大學都多。直到燕京大學 1923 年成立社會學系與之分庭抗禮以前,滬江的社會學一直在國內居首屈一指的地位。」他的這段話是為了澄清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創立時間,因為國內對此有很大的爭議。筆者在2013年12月份曾參加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為紀念中國第一個社會學系成立100周年所舉行的學術活動,王立誠教授也應邀在會上發言,他以可靠的檔案資料為依據,指出了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成立時間。正是因為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成立,才有了滬東公社的出現,也才使得葛學溥成為早期中國社會工作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葛學溥與滬東公社

葛學溥在教授「社會調查」課程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在楊樹浦地區的東部搜集有關住房、人口、工業、教育、宗教等方面的資料,並製成圖表,這是中國大學中進行的最早的社會調查。楊樹浦一帶工廠林立,人口密集,工人的居住條件和生活條件都相當差,社會矛盾突出。可能就是這次調查引發了葛學溥創辦社會服務事業的信心,他於同年在滬江大學校內組織了一個「滬江社會服務團」,實施慈善方面的救濟貧苦,並且希望通過對社會狀況的深入研究達到改正社會陋習的目的。「滬江社會服務團」附設了8個小組,開展面向貧民的社會服務工作,如平民教育組擔負指導學校校工和學校周圍農村兒童的讀書寫字,娛樂組則嘗試教村童們怎樣遊戲。

葛學溥深受基督教福音理論的影響,他之所以創辦社會服務機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傳播基督教社會福音思想。但是,隨著當時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具體服務對象的改變,社會服務工作的宗教色彩越來越淡化,社會救濟和社會服務的功能越來越加強。1917年,葛學溥將社會服務範圍進一步擴大,在校外設立了一個社區服務中心,英文名字為「The Yangtzepoo Social Center」,直譯為「楊樹浦社區中心」,葛學溥給它起了一個很優雅的中文名字---「滬東公社」,此後一直伴隨楊樹浦的居民走過了30多年的風風雨雨。在談到滬東公社的創建初衷時,曾擔任滬東公社第六任社長的金武周這樣評說:「滬東本郊野之區,雖工廠林立而荒原滿目。時有葛學溥先生者,閑步其間,目擊現實,慨然有組織團體改進民生之宏願。」

滬東公社提供的服務的主要集中在教育領域,起步階段是從對周圍工廠的工人開設補習班開始的。隨著辦學經驗的積累和經費資助來源的擴大,從開辦小學日校招收附近工廠工人的子弟,到開設夜校輔導在職的工人,其形式根據對象的不同而紛繁多樣,在學學生的規模也不斷擴大。除教育以外,滬東公社還開辦了民眾圖書館、民眾代筆處、民眾食堂、民眾茶園、民眾同樂會、施診所等,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社會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使滬東公社的活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直接參与當時的難民救濟,以及專門面向學徒開設夜校等,這一路徑基本上持續到抗戰勝利。

著名社會學家蔣旨昂在1944年出版的《社會工作導論》一書中指出:「社會工作教育應以『訓練』、『服務』、『研究』三者合一為最高原則。」滬東公社在提供社會工作服務的過程中,大量使用了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使他們在實務操作中得到了訓練。而且,滬東公社的歷任負責人均為該系教師,這又促進了研究的開展。這種情形與今天高校教師領辦社會服務機構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滬東公社的發展歷程中,滬江大學一直是其最重要的後方基地和物質支柱。滬東公社所開辦的各項事業能夠維持下去,其經費一部分來自所辦學校收取的學雜費,一部分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其中包括學校教職工的捐款。

滬東公社開展的長達30多年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現了社會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崇高使命。歷史給我們經驗,歷史使我們自信。今天,我們更應結合現實的制度環境、政治架構和文化傳統,弘揚社會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崇高使命。

社區研究的典範:華南鄉村生活調查

除滬東公社以外,葛學溥還指導學生進行了早期的農村社會調查。1918—1923 年,葛學溥指導學生在廣東潮安縣歸湖鎮調查鳳凰村,並據調查結果於1925年出版了《華南的鄉村生活:家庭主義的社會學,第一卷,廣東潮安鳳凰村》(簡稱《華南的鄉村生活》)一書。該書採用民族志式的研究,全方位地描述了一個鄉村村落,記錄和分析鳳凰村的人口、經濟、政治、教育、婚姻和家庭、宗教信仰和社會控制等,提供了20世紀初鄉村實際情況的翔實個案。他應用所謂 「有機的研究法」來對當時僅有 650 人的廣東潮州鳳凰村做最詳細、系統的分析。葛學溥認為,鄉村社區研究有靜態和動態兩類,鳳凰村受外來勢力影響較小,居民基本上保持著傳統的生活狀態,因此其研究是靜態的;而處於外在通商口岸附近的鄉村,或正經歷急速工業化的城鎮,便要做動態研究。靜態研究可描述社區組織的結構與功能,動態研究則能分析社區的變遷趨勢。

葛學溥所作 《華南的鄉村生活》一書主要的調查資料分別於1918 年、1919 年和1923 年獲得。這項調查完成完後不久,葛學溥就回到了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做教授,直至退休。在葛學溥任教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10時間裡,經常讓學生暑期回鄉做調查,湊巧,調查鳳凰村的學生最為成功,因而使葛學溥能最終成就此書。他將此書定為第一冊,可是再也沒有第二冊出版。不過,葛學溥的這本著作已經成為了經典,也開創了中國農村研究的一條路徑,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工觀察 的精彩文章:

張曉春:當社工遇見美工
一位社工學生關於社會工作的一點思考
陳肖飛:有時候,個案就從搭訕開始
賴育珍:一個社工的助人情懷
李婷婷:「蝸牛」喚醒了迷茫的我

TAG:社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