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6個壞習慣最易加重體內濕氣

6個壞習慣最易加重體內濕氣

風、寒、暑、濕、燥、火這致病的六淫邪氣中,殺傷力最強的是濕邪。不正確的生活習慣也會讓濕氣乘虛而入,危害健康。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杜絕以下壞習慣。

壞習慣招來濕氣

1、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3、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4、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5、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6、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濕氣重吃什麼好

目前祛濕利器最佳的是紅薏米芡實茶,它是由薏米,芡實,茯苓,梔子,甘草,枸杞,懷菊花七味原材料按照君臣佐使配製而成,其中芡實主要是補脾祛濕,益腎固精,強身健體,除濕止帶。紅薏米健脾燥濕,祛濕消腫,清熱排膿美容養顏。懷菊花枸杞茯苓能可以清熱解毒祛風,清肝明目。梔子甘草可以瀉火除煩,清利濕熱,保肝利膽。

功效:1、排毒美容,促進睡眠,舒緩疲勞,改善便秘,腹脹,舌苔等現象

2、清除人體雜質,改善色斑,痤瘡,體臭,口臭。

3、去除體內濕氣,活化細胞。

4、平衡人體臟器功能,血脂,血壓,血糖恢復正常。

再推薦幾種在家就可以做的食療祛濕方法

1、白扁豆龍骨湯

食材:豬脊骨500克,白扁豆50克,棗干8顆,蓮子10粒,蔥、姜適量,水、食鹽適量。

做法:白扁豆、蓮子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紅棗洗凈備用,生薑切片,蔥洗凈後切蔥節備用;豬骨洗凈後冷水下鍋,水沸後,撈出豬骨洗去浮沫,將血水倒掉;將焯過的龍骨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放入泡好白扁豆、蓮子和紅棗,放入蔥和姜,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2小時左右關火,出鍋前調入少量食鹽調味即可盛出食用。

作用: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它的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人葯,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泄瀉、嘔吐、暑濕內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

2、赤小豆鯽魚湯

食材:鯽魚1條,赤小豆150克,生薑1塊,大蒜2瓣,香菜1根,食鹽、黑胡椒粉、料酒、食用油適量。

做法:赤小豆洗凈,提前一晚浸泡,鯽魚宰殺洗凈後在魚身上抹上少許食鹽和料酒腌漬,生薑切片備用;開小火,平底鍋放少許植物油,撒上鹽和薑片烹香(撒上少許鹽不會粘破魚皮),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期間加入蒜瓣一同煎香;煎魚的同時,把赤小豆放入砂鍋,大火燒開,把煎好的鯽魚放入燒滾的赤小豆水中,繼續開大火煮沸;轉小火,小火慢煲40分鐘以上(燉煮期間不要翻動鯽魚,魚肉細嫩很容易散碎),撒入黑胡椒粉,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撒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盛出,在魚身上放上香菜裝飾即可食用。

作用:鯽魚搭配赤小豆燉煮湯品,能夠達到強強聯合的效果,更有助於排出體內積存的濕邪,預防濕邪帶來的脾胃運化不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癥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生活大爆料 的精彩文章:

食欲不振沒精神?都是濕氣在作怪!濕試試這幾招
10人9濕,濕氣不除,後患無窮!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如何去除濕氣
身上這裡凸出說明濕氣重 吃這幾樣及時祛濕
濕氣重的幾點癥狀 中了兩條以上你就得多注意了

TAG:小生活大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