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錢就是貨幣,但貨幣為何要叫「錢」?錢原來是農具,漲知識!

錢就是貨幣,但貨幣為何要叫「錢」?錢原來是農具,漲知識!

錢就是貨幣,但貨幣為何要叫「錢」?

「錢」字從金從戔(jiān),戔亦聲,是個會意兼形聲字。《說文》釋為:「銚(yáo)也。古田器。」前人多認為「銚」是「大鋤」,張舜徽先生《說文約注》則認為「乃剗(chǎn)削之器,即今語所謂鍬也」。

「剗」字同「鏟」,所以「錢」原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鐵鏟,一種用來挖土的農具。《詩·周頌·臣工》有「命我眾人,庤(zhì,持)乃錢鎛(bó,鋤)」的話,意思是要大家拿起各自的鏟或鋤來(幹活)。這就是「錢」作為農具解釋的一個例子。但是後來「錢」卻是作貨幣講的,這農具的「錢」是怎麼與貨幣聯繫起來的,那就要從我國最初的「貨」與「幣」說起了。

「貨」字從貝,貝是我國最初通行的一種貨幣——齒貝。齒貝為海貝,產於南海,後來也有鑄造的銅貝流通,稱貝幣。如今漢字中從貝之字很多,且多與財物意思有關,便是貝作為最早流通貨幣在漢字中留下的印記。「幣(幣)」字從巾,原是帛類絲織品,最初用作禮品,後來泛指禮品,再後來便特指禮品中的錢,也稱布幣。如今從巾之字與財物有關的相對較少,除「幣」之外,只有「帑」字,此外還有個「帳」字,曾是「賬」的異體寫法。之所以如此,或與布幣後來轉指金屬幣有關。布幣所轉指的金屬幣,就是鏟子形狀的「錢」幣。但「布」與「錢」的讀音並不相同,今人多認為是借用了與「錢」同類的「鎛」——「鎛」與「布」同聲(聲母相同),在古代可以假借通用。於是布幣就成了「鎛」聲而「錢」形的金屬幣,後來也以「錢」形而稱鏟幣或鏟形幣。早期有一種稱為「空首布」的鏟幣,完全就是一個微型銅鏟,頂端中空而凸起,彷彿真可安個木柄似的,但戰國時主要流行的已是「平首布」了。

或許正是因為布幣是按照「錢」的形狀鑄造的,是一個小型的「錢」,所以後來就稱布幣為錢了。《韓非子·顯學》「征賦錢粟,以實倉庫」中所說的「錢」,就已經是布幣了,也就是錢幣,而不是農具。「錢」農具的本義因此消失,現在已很少有人知道錢原是由農具演變來的。

戰國時的幣制比較混亂,鏟形的布幣主要流行於三晉與鄭衛一帶,其他地方流行的是別的貨幣,如齊燕一帶是刀幣(一種兵器形貨幣),楚國是自成系列的爰金、楚布和通稱蟻鼻錢的楚銅貝,秦流行的是圓形方孔的圜幣。但這種圜幣,後來襲用「錢」名而稱「圜錢」,在秦統一六國之後,便順勢統一了我國古代的幣制。

相對於布幣和刀幣,圜錢是最便於攜帶、流通和收藏的。所以自秦以後,不管怎麼改朝換代,也無論錢的名稱如何變化,銅錢的圓形是始終不變的,直至如今硬幣也是圓的。目前世界各國的硬幣,似也無一例外都為圓形,應該也是這個原因。

錢用作貨幣名之後,最初所指還只是金屬幣,且主要是銅錢,如韋昭注《國語·周語下》「將鑄大錢」所說的「錢者,金幣之名」,這「金幣」就是銅錢。後來擴大範圍,才用來泛指所有的貨幣,包括現在的紙幣。

古代的銅錢,中間都有孔,最初是圓孔,後來變為方孔。據說是為了加工方便,但恐怕也與戰國後期普遍流行的「天圓地方」說密切相關。晉魯褒《錢神論》說「錢之為體,有乾(天)有坤(地)」,應該是當時以錢之外圓內方來寓意天圓地方的一種說法。《錢神論》還說人們對錢的感情是「親愛如兄,字曰孔方」,不但尊錢為兄,還給它取了個名字,於是錢便有了「孔方」「孔方兄」或「方兄」的戲稱。

錢上古時還有一個名稱叫「泉」。司馬貞索隱《史記·平準書》說:「錢本名泉,言貨之流如泉也。故周有泉府之官。」韋昭也說「古曰泉,後轉為錢」。泉轉稱錢,應是「泉」「錢」同音(韻母相近)的緣故。現代文人也有因此稱錢為「泉」的,如魯迅先生,他日記中每年「書賬」的最後,都有平均每月買書用錢多少的記錄,有時「用錢」就是寫作「用泉」的。此外日記中還有「收本月奉泉三百」和「托齊壽山換泉」之類記載,在《致許壽裳》信中,也有「近日部中俸泉」的話。「奉泉」和「俸泉」就是「俸錢」。

(轉載文,謝謝作者辛苦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義太極 的精彩文章:

人體內有這七種「潤滑液」決定你壽命長度
噫!新穎,從出汗看練習太極拳的層次,有點意思
肌肉像綠巨人,這個轉基因的怪物也,看了你還敢吃!
孔儒的帝師情結和漢儒的弄虛作假
語言家說的,英語和漢語的十大區別

TAG:德義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