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時候電影口碑也是不靠譜的事兒,但我們龐大的觀影群讓全世界羨慕嫉妒恨

有時候電影口碑也是不靠譜的事兒,但我們龐大的觀影群讓全世界羨慕嫉妒恨

高票房並不意味著好電影,同樣的,好口碑也並不意味著好電影,尤其和世界電影做橫向比較,國產電影就更加自慚形穢了。

不同於一般工具型的產品,電影作為文化產品,評價它的優與劣不僅涉及技術手段、藝術手法,它還承載著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人文精神,比如創意,比如價值觀念,比如對世俗和權威的挑戰勇氣等等。對此,或許很多人會表示不服,很多人會表示大濕胸又在販賣情結,因為在很多人眼裡,電影就是娛樂,看電影就是圖個樂呵。

大濕胸當然不否認電影最大的功能就是娛樂,國產電影能夠卯足勁在有限的可選題材和有限的自由空間內,把電影創作從主旋律的道德說教,以及強化意識形態功能的作用,帶向娛樂化,一方面說明我們的電影工作者很努力,一方面恰恰說明我們的電影工業,還遠未達到與其資本實力和市場環境相匹配的水平,更不要說達到世界級的水平。充其量我們的電影處於自說自話的階段,好在我們擁有很多優秀的演員、優秀的導演,和讓全世界羨慕的觀影人群,但我們還有太多的電影題材是禁區,有太多的話題是雷池,有太多的優秀演員和優秀導演在浪費才華和時間。一個可怕的事實是,我們那些創造票房奇蹟的電影,不僅無法在歐美獲得認同,即便在亞洲,也無法受到青睞。

幾年前《泰囧》橫空出世,在國內引起的巨大轟動和在境外遇冷的鮮明對比,就很能說明問題。換句話說《泰囧》之所以能在國內引起轟動,卻在境外遇冷,究其原因在於,當我們發現電影原來還有這麼好的娛樂功能時,而別人早就對此見怪不怪了。圍繞同類型的公路題材電影,無論是好萊塢還是日本、韓國,不僅珠玉之作俯拾皆是(比如《逃獄三王》、《稻草人》、《天生殺人狂》、《阿獃和阿瓜》、《菊次郎的夏天》、《午夜狂奔》),扛鼎之作同樣不勝枚舉(比如《邦妮和克萊德》、《低俗小說》、《雨人》、《午夜牛郎》)。而對國內很多觀眾來說,若非對世界電影廣泛涉獵的影迷,同樣會陷入《泰囧》票房奇蹟產生的迷幻效應中,從而為民族電影工業取得的票房成就感到自豪。

圍繞《泰囧》,國產電影諸多邁入億元票房俱樂部的影片,在題材選擇和範圍方面,都面臨著束手束腳的嚴重問題,這當然不能完全歸咎於電影工作者的水平,也不能抱怨我們的觀眾的欣賞能力有限,有《泰囧》、《港囧》和《捉妖記》這類層次的電影,就足以滿足我們的觀眾需求了,而《戰狼2》則更讓人血脈賁張了。這個話題如果深究下去,無法避免又要涉及很多敏感詞和很多禁區。但我們確實可以拿一些口碑和票房都不錯的國產電影和世界電影做比較,便會輕易的發現,無論在水平和產生年代方面,別人不知比我們高出了多少,而且在創作年代上又比我們早了多少。每每做過這種對比,我們再也無法繼續談笑風生了。

以2015年上映,口碑很好的國產電影《十二公民》為例,這部電影製作成本只有百萬左右,最終取得了1200多萬的票房,可謂以小博大的典範。這部電影翻拍了1957年的好萊塢經典黑白片《12怒漢》(那一年,美國人還拍出了在豆瓣電影評分榜首的《控方證人》),它雖然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和轟動效應,但無論在立意和表演,以及與本土文化結合方面,都可以說是2015年中國電影最真誠的作品。但和好萊塢原作相比,細心的觀眾會很容易看出,這部從題材到內容都頗具被「和諧」潛質的電影,為了能獲得公映拿到龍標,所做出的犧牲有多大。那個狗尾續貂的電影結尾,不僅嚴重降低了電影的品質,也側面反映了國產電影即使放在純娛樂的語境中,仍舊顯得可發揮的空間逼仄,創意嚴重不足。

同樣是翻拍自好萊塢《12怒漢》的俄羅斯電影《大審判》(2007年),以及日本電影《12個溫柔的日本人》(1991年),無論在戲劇張力和創意空間方面,都在原作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即便無法撼動原作開風氣之先的地位,但卻反映出在文化土壤和藝術追求方面,中國電影只能羨慕嫉妒恨的尷尬事實。更不要說俄羅斯近幾年來製作的《利維坦》、《危樓愚夫》、《警界黑幕》,以及俄劇《紈絝子弟》等片子,在可預期的未來,俄羅斯影視的崛起,很可能會成為繼韓國之後,又一個讓中國影迷劇迷追捧的片源產地。

當一個底蘊深厚,藝術大師輩出的戰鬥民族也開始用普世價值的理念拍電影,如果我還繼續在《泰囧》、《捉妖記》、《港囧》和《戰狼2》身上找尋國產電影的自豪感,那真的是很不理智的行為了。

毫不客氣的講,剔除掉諸如《戰狼》、《捉妖記》、《煎餅俠》、《港囧》中那些接地氣的娛樂成分,剩下的東西似乎就只有一碗接一碗的心靈雞湯和一腔接一腔沸騰雞血,親情、愛情、青春追憶、勵志、偉光正——僅此而已。

當然,我還是要重申,我並不是全面否定我們的國產電影,我想說的還是我們並不缺少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能的電影工作者,特別是在我們有大量可供影像化的故事題材,沒有辦法突破權力藩籬,來成就我們的電影事業的環境下,感到非常的無奈。而大陸本土強大的資本實力和觀影人群,又反噬了其他以漢語為主的電影市場,香港電影的沒落就是最大的損失,由於大陸市場的蠻橫崛起,香港電影的製作成本和演員片酬水漲船高,僅憑香港本土的人口(香港人口僅有700多萬),估計票房貢獻度都滿足不了明星們的片酬。

為了生存必須低頭,這是殘酷的現實,代價是你再也看不到《喋血雙雄》中的「警匪合作」,再也看不到《古惑仔》的江湖熱血,再也看不到《一個字頭的誕生》、《江湖告急》中的黑色幽默,至於《跛豪》、《人肉叉燒包》、《埃博拉病毒》、《雷洛傳》這些為強盜、殺人狂、變態狂、「買辦」立傳的電影,就更難有立錐之地了。

另外,如今的電影創作環境不如八、九十年代,也是不爭的事實,細數2000年以後的國產電影(尤其是那些公映的),無論藝術表現還是現實意義,誰敢說自己超越了《芙蓉鎮》、《老井》、《陽光燦爛的日子》、《霸王別姬》?更不要說那些被禁映的國產電影了。

相比過去已經明顯收斂了很多的賈樟柯導演,他的作品仍舊擺脫不了嚴苛的審查制度,2014年《天註定》被緊急撤檔,無法公映。而當人們一邊謾罵王寶強又土又俗,一邊嫉妒他烏鴉變鳳凰時,又有多少人看過他的成名作《盲井》?

千禧年之後的國產電影中的珠玉之作,顯然不應該是《泰囧》和《捉妖記》,而是《盲井》、《天註定》、《鬼子來了》,以及那些不能說出名字的影片。即使《盲井》和《天註定》就算獲准公映,也未必能在票房上取得佳績,但它們的不幸遭遇,是無論多少部《戰狼》、《泰囧》、《捉妖記》這類高票房電影都無法彌補的遺憾,畢竟只有這類電影才能代表一個族群的文化高度。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國產電影票房之所以井噴的原因,只是這幾年國產電影娛樂化水平的進步,即娛樂功能的勝利——大咖大場面、狗血段子手、雞湯熬得久、緋聞不怕糗;而非電影藝術的勝利——創作才情、挑戰權威、尖銳的態度,以及對禁忌的大膽審視。

最後,請原諒我在上述文字中絕口不提《小時代》,畢竟它太爛了。

THE END

(註:以上圖片和部分歷史內容選自網路)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豹風迷城 的精彩文章:

TAG:豹風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