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互肝補脾,常用藥對大總結
願關注我們的人都能找到
屬於自己的皮球
小編導讀
名中醫謝晶日教授發現,肝脾兩個藏象系統之間,具有「互用相榮」的生理關係。肝脾經氣相通、升降協調、功能互用,所以在臨床治療時,也應該「肝脾同治」。
今天,小
編就為大家整理了謝晶日教授肝脾同治的常用藥對,快拿小本本記下來!
一、黃連與吳茱萸
黃連,味苦,性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吳茱萸,味辛、苦,性大熱,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二葯伍用,有辛開苦降,反佐之妙用,共奏清瀉肝火、降逆止呃、和胃制酸之功。謝晶日教授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寒熱錯雜諸症的治療。
二、黃芩與梔子
黃芩,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梔子味苦,性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兩者配伍,共奏清熱燥濕、瀉火除煩之功。謝晶日教授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因濕鬱積熱引起的胃脘部痞悶不舒以及濕熱黃疸等諸症的治療。
三、黃芪與澤蘭
澤蘭,辛散微溫,善入肝脾,能和氣血、利水濕、破宿血、消癥瘕、通肝脾之血、利營衛之氣、行而不峻,與補氣昇陽、健脾磨積的黃芪相配,則消中有補,不損正氣。謝晶日教授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肝硬化腹水證屬血臌及慢性肝病肝脾大等症的治療。
四、柴胡與芍藥
柴胡,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舉陽氣;芍藥苦酸甘,斂陰、養血、柔肝。兩者相用,一疏一斂,疏則治肝氣鬱滯,斂則護陰氣內守,相互為用,則疏肝而不傷陰血,斂肝而不郁滯氣機。又芍藥緩急止痛,瀉肝利膽;柴胡清膽疏肝,調理氣機;兩者合用,既能清膽,又能清肝,更能調理肝膽氣機,可治療肝膽氣機郁滯證。謝晶日教授在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陽郁厥逆之手足不溫、脈弦,以及肝脾氣鬱之脘腹疼痛諸症的治療。
五、當歸與川芎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滑腸。川芎辛溫香竄,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為血中氣葯,上行頭目,下入血海。當歸以養血為主,川芎以行氣為要,二葯伍用,互相制約其短而共展其長,氣血兼顧,養血調經、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之力較單一藥物更強。謝晶日教授在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月經量少、閉經、痛經等諸症的治療。
六、蒼朮與薏苡仁
蒼朮,味辛、苦,性溫,辛溫升散,苦溫燥濕,又可芳香化濁、燥濕健脾。薏苡仁,味甘,性淡,微寒,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是健脾補肺之要葯,甘淡滲利,善治脾濕。薏苡仁健脾,配以蒼朮共奏燥濕健脾之功。謝晶日教授在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食欲不振、噁心欲吐、大便溏瀉等症的治療。
七、砂仁與白豆蔻
砂仁,辛、溫,功專於中、下二焦,偏於燥濕散寒,以醒脾寬中為要。白豆蔻性溫、味辛,功專於中、上二焦,偏於條暢胃氣,以止嘔止痛為長。二者均為辛溫芳香之品入脾胃經,相須為用共奏開胸順氣、行氣止痛、芳香化濁、醒脾開胃、和中消食之功。謝晶日教授在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脾胃虛寒、濕濁內蘊、氣機不暢所致的納呆食少、食積不消、胸悶不舒、脘腹脹痛、反胃、嘔吐等症的治療。
八、石斛與北沙參
石斛,味甘微寒,養陰清熱,益胃生津。北沙參滋陰生津,清熱涼血,善養肺胃之陰。兩者相伍,共奏養胃陰、生津液、清虛熱之功。謝晶日教授在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胃陰不足以及氣陰兩虛或陰傷引起的津枯液燥的治療。
九、茵陳與赤小豆
茵陳,味苦性寒,氣香主散,外達皮毛散鬱熱,內泄濕熱而濁致新,能清肝膽、瀉脾胃、消壅滯、調氣機、利水濕、祛瘀熱,為除濕退黃之要葯。赤小豆味甘微酸,性平,能除水濕、通小便、消腫滿,兼有益脾胃之力;入血分,行血中瘀滯,清血中熱毒,補利兼滲濕。兩葯相配,共奏利水濕、退黃疸之功。謝晶日教授在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各型病毒性肝炎以及肝功能失常的治療。
十、川棟子與延胡索
川棟子,性味苦寒,善入肝經,疏肝泄熱,解郁止痛,並能清導濕熱,殺蟲療癬。延胡索,辛苦性溫,歸肝、心、胃經,辛散苦泄溫通,活血行氣,長於止痛。兩葯配伍,一溫一寒,寒溫並用,一疏氣分之郁,一行血中之滯,氣血並行,脈絡暢通,通則不痛,為行氣活血止痛的常用藥對。謝晶日教授臨床上常將兩者配伍用於因肝經鬱熱、胃氣不和而致的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等引起的胸腹脅肋疼痛等症的治療。
好書推薦
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輯選
本書介紹了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選錄了謝晶日教授從醫幾十年來的臨床治病經驗,包括疾病概論、學術爭鳴、經驗發揮、辨證治法、臨證思維、結語等內容。此外,還介紹了謝晶日教授的方葯心得、驗案擷英精選、治學經驗等。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選自《
謝晶日教授「肝脾論」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輯選
》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劉朝霞,王靜濱主編)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
(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買!
※世界需識中醫術,萬古長青全球傳
※互肝補脾,常用藥對大總結
※《金匱》妊娠病的這幾首方,胡希恕不只用於婦科
※天冷別忘泡泡腳、捏捏腳,這些穴位你要知道
※文兵奇縱真厲害,字里藏醫中醫來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