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憲庭:真正的藝術家永遠叛逆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永遠堅持你個人的感覺,永遠不被體制操控。有過20多年當代之術的經歷之後,我越來越對現代藝術史中,杜桑和博伊斯提過的兩個口號深有感觸,一個是生活就是藝術,一個是人人都是藝術家。它的革命性在於,使藝術從繁難的技藝、從象牙塔中解放出來。
就是說一個農民在鋤地的時候,哼哼小調,他娛樂了,這就是藝術啊。藝術本來就是這樣一個自我拯救的途徑。但是直到現在,所有的藝術體制、藝術博物館、藝術批評家、收藏家、藝術經紀人等等,又都在挑選藝術家,那麼挑選本身,使一些人成功了,這在事實上否定了現代藝術這兩個原則,把所有不成功的藝術家排斥在藝術體制之外。
我在TOM網上公開聊天時,一個人問你怎麼看一位著名藝術家現在的作品?我說了一句話,成功的藝術家已經不在我的視野之內了,也就是說,我關注的是藝術的鮮活狀態,他一旦成功就變成品牌,變成品牌以後就有一個製造問題,就是在體制之內不斷複製的危險性。
當然事實上這是一個悖論,社會一定會挑選藝術家,我們的難度是如何面對挑選。我喜歡這樣來理解「大浪淘沙」這個詞,人們喜歡看到被大浪淘洗出的金子,我更看重大浪裹挾著沙子和金子的那種瞬間。如果沒有大浪,沒有大浪裹挾著大量的沙子,金子怎樣能產生出來的?事實上還有一種危險,當大浪淘沙過後,金子被留在了歷史中,所有的後人,就被這金子的歷史所教育,形成一種看藝術的經驗,開始以「看金子」一樣的眼光,挑剔今天的藝術。
事實上,今天的金子不但被裹挾在沙子里不容易被看見,金子也不是昨天的金子,所有今天發生的藝術,都不是以往經驗所能把握的。所以,只看「金子」眼光的本身,就形成了阻礙藝術發展的社會保守力量。我以為大浪淘沙的瞬間往往是一個新藝術將要產生的鮮活狀態。
體制永遠會有。一旦被西方接納的時候,你當時很興奮,突然發現背後那個網可能更牢固,可能更大。我想這正是考驗一個藝術家的時候。這裡邊有太多的現實問題,身價越炒越高,名氣越來越大,尤其是美國式的消費文化,所謂明星操作模式,在很年輕時就看到自己的輝煌,本身就有吸引力,巨大的誘惑,幾乎是無法抗拒的。
(本文首載於2014年11月藝術家 ID:gblysj)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裝置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平沙落雁》 古琴演奏: 郭關
※宋代假期最多一年超過百天 「黃金周」每年有5個
※少有奇才,文章冠世
※郭關作品再受市場追捧
※漢簡不簡
※道文化與中秋節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