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鵬:文物市場迎來了「複製品」時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書畫複製品能使珍稀的傳世經典藝術得以完美再現,這不僅為保護傳播藝術瑰寶提供了有效途徑,也讓深居博物館的藝術珍品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文物
市場迎來了「複製品」時代?
很多收藏愛好者面對自己心愛的藏品,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然而,他們卻往往在高昂的價格面前望而卻步。古往今來的藝術瑰寶,不僅是帝王將相們的鐘愛之物,它們同樣「宜乎眾矣」,為普通大眾所垂青。
然而,大多數的真跡要麼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要麼束之於博物館高閣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複製品卻能以近千元的價格走入尋常百姓家,讓很多工薪階層的收藏愛好者可以將這些「國寶」級的珍貴「文物」收入囊中。這不禁讓人們發出了「王謝堂前燕,飛入百姓家」的感嘆。
近年來,藝術品收藏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然而,無論是書畫還是瓷器,其價格都已飆升到了讓工薪階層難以承受的地步。很多人都想在欣賞作品和節約成本中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因此,複製品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就在前不久剛結束的故宮博物院「石渠寶笈特展」中,張擇端《明清上河圖》、唐寅《孟蜀宮妓圖》以及韓滉《五牛圖》等一大批稀世珍寶的複製品被精心推出,並出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火爆,這不僅成為了收藏界藝術圈的大事,更成為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熱點新聞。很多人不僅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文物市場迎來了「複製品」時代?
文物
複製品已納入「文創」產業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書畫複製品能使珍稀的傳世經典藝術得以完美再現,這不僅為保護傳播藝術瑰寶提供了有效途徑,也讓深居博物館的藝術珍品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歷朝歷代的名家書畫,不僅飽經滄桑,是歷史沉澱的產物,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我們的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東西。而我們所熟知的一些名家書畫,大多被各大博物館所館藏,留存在市場上的,真跡動輒千萬甚至上億,是屬於小眾高端社會精英們把玩的,難以真正實現大眾化。
如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卷》、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等經典傳世名作,過去只有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們才能看到,如今已經飛入了尋常百姓家。如果沒有書畫複製品,很多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這些名作的風采。
如今,文物藝術品複製已經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的一部分,其市場份額也在高速擴張中,此次故宮博物院石渠寶笈特展的火爆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在目前一些博物館、拍賣行、畫廊等機構的交易記錄中,高模擬書畫複製品的價格都在萬元左右,而且行情都非常好。
複製品
往往會被理解為贗品!
複製,本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個標識,在視覺上有很強的可塑性,在藝術手法上有很多的變奏。複製的本身可以再現收藏藝術品的風貌,但究其根本,複製依然是一種重複,而不是創造!這也是複製品最受人詬病的地方。
業內人士認為,複製其實指向了同一性。這種同一性很危險,因為它不利於藝術品的創新。不僅如此,他們還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這些印刷複製品看起來有「亂真」的感覺,可能會引發藝術品市場的混亂。
不過,也有人認為,大可不必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複製品,複製品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是為了填補空白,讓人們不至於因為無法見到真跡而遺憾終生。因此,拋開偏見,我們只需要看到複製品的實用價值就夠了。
※中國畫家幾十萬 江湖畫家為何大行其道?
※故宮文創賣了10個億 院長:做什麼都得努力啊
※抗戰時期中國古籍出國展覽 英國竟動用巡洋艦運送
※揭秘古代筆記中的那些離奇「痕迹」
TAG:深圳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