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怕,做好安全宣洩
原標題:遇到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怕,做好安全宣洩
隨著語言能力的飛速發展,2歲孩子開始熱切地嘗試表達。這個時候,父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尊重孩子的情緒體驗,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情緒,健康安全地抒發情緒。
2歲孩子開始專註於體驗越來越多的情緒。
2歲的牛牛在地上玩積木,手裡那塊積木總是是壘不上去。見牛牛著急,媽媽就幫他壘了一塊上去,這下牛牛大喊:「不要!不要!」生氣地把積木推到一邊。媽媽連哄帶勸,牛牛也不聽,繼續大喊大叫,爸爸從書房出來沖著牛牛大吼一聲:「不許叫!你煩死了!」牛牛坐在地上大哭,邊哭邊扔積木。爸爸火了:「不許哭!再哭我要打了!」說著衝上前來,拽住牛牛,揚手做打的樣子。牛牛終於被嚇住了,大哭變成了抽噎。
媽媽說2歲以前牛牛很聽話很好帶,不吵不鬧。2歲以後,就像這樣子每天要發好幾次牛脾氣,全家只有爸爸能搞定他。爸爸不在的時候,媽媽,奶奶,阿姨誰也搞不定。
一個錯誤的示範:孩子的情緒被壓制
2歲是一個特別的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孩子嘗試著用「不」「不要」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不再一味順從成人的意志,換句話說,也就是成人開始搞不定孩子了,於是人們管這個時期叫「Terrible Two」。
牛牛搭不上積木,產生焦躁的情緒;媽媽擅自出手幫忙,令牛牛產生了生氣的情緒。先是焦躁,而後生氣,這是牛牛先後體驗到的兩個情緒。很可惜,媽媽不了解孩子的情緒,所以沒有幫孩子表達這兩個情緒,媽媽的擅自幫忙和連哄帶勸,都是因為下意識地想要阻斷孩子的情緒,看不得孩子生氣發脾氣。很多成人都接受不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潛意識裡對此感到害怕或厭惡,這種感受成人自己往往沒有意識到。
如果只有無助的媽媽在,孩子的情緒可能通過大喊大叫,也就得到一定程度的抒發,可是爸爸的一聲大吼加上粗暴的威脅,足以把孩子生氣的情緒迅速壓回去,轉變為深層的恐懼。這樣的情緒體驗,對孩子來說就是噩夢。很快孩子就會經驗到在爸爸媽媽面前抒發情緒是不安全的,是不被接受的,漸漸地孩子就會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
比媽媽更糟糕的是,爸爸完全沒有意願去了解孩子是怎麼回事,任由自己情緒失控,用自己的情緒壓制了孩子的情緒。把孩子的情緒體驗攪得一片混亂,只留下恐懼的陰影。爸爸暴怒的情緒背後是什麼原因,是童年的投射,還是深層的恐懼,都值得爸爸自己覺察和自省。
好方法:給情緒命名,安全宣洩情緒
2歲孩子開始專註於體驗越來越多的情緒:生氣、悲傷、害羞、興奮、失望……
隨著語言能力的飛速發展,2歲孩子開始熱切地嘗試表達。如果父母能從孩子角度出發,尊重孩子的情緒體驗,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情緒,健康安全地抒發自己的情緒。那麼2歲可真是一個黃金期,應該被稱為「Wonderful Two」。
父母應該如何更好地應對孩子的情緒衝突呢。我們來看看這個案例。
3歲多的齊齊放學後,跟媽媽回家,路上在超市買了包餅乾拽在手裡,回到小區,幾個正在玩滑板車的大孩子湊上來:「齊齊,你手裡是什麼呀?吃的嗎?」齊齊下意識地捂住餅乾袋子,大孩子們嚷嚷著:「齊齊,小氣鬼!不給我們吃,就是小氣鬼!」齊齊還沒回過神來,大孩子們已經鬧哄哄地騎著滑板車走了。齊齊氣鼓鼓地回到家,媽媽讓齊齊換鞋,齊齊生氣地喊:「討厭!」把鞋子狠狠地扔在地板上。「齊齊,你那麼生氣呀!來,扔這個吧!」媽媽說著,遞給齊齊幾個海綿球,齊齊使勁地扔著,邊扔邊叫:「討厭!討厭!討厭!」扔了一會兒,齊齊開開心心地去洗手吃餅乾了。
齊齊顯然是因為被大孩子說成小氣鬼而生氣。齊齊媽媽的一句話,表達了兩層意思,給予了孩子兩個支持。第一是替孩子表達了「生氣」的情緒,第二是引導孩子安全地把情緒抒發出來。在孩子情緒爆發的當下,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這兩件事。
孩子正在體驗「生氣」的情緒,父母幫孩子用語言命名這個情緒叫「生氣」,孩子就會把體驗到的情緒感受跟情緒的名字對應起來,幾次以後,當他再度生氣的時候,就能正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表達情緒這件事對孩子很重要,對成人更是如此。當我們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我們就不會被情緒左右,就能有意識地去調整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有很多成人,一輩子都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原本只是為某個人的一句話或者一件事而生氣,當下通常不會表達,轉了幾個彎,會在別的人別的事情上過不去,原本只是簡單的一個生氣的情緒,結果卻派生出許多複雜的情緒。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回到剛才的案例中,齊齊媽媽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給了孩子幾個海綿球,孩子通過扔球的過程將情緒抒發了出來。在兒童情緒發展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充分體驗不同的情緒給自己帶來的感受,也需要體會當情緒得到抒發之後的愉悅感受。所以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如何讓自己的情緒得以抒發。跺跺腳,跑一跑,捶捶枕頭,叫一叫喊一喊,大哭出來等等,這些方式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健康的宣洩情緒的好方法。
在小寶寶爆發情緒的當下,父母只要記住做好這兩件事:一是命名情緒,二是讓孩子安全地宣洩,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的情緒健康發展。面對兩歲的生氣寶寶,爸爸媽媽試試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