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 陳雄
編輯 | 鹿鳴
1
練武不練功而到老一場空
我是按「學練了站樁、松腰、松胯、松肩、太極步等基本功才學練拳架」的路子來教學的。有不少師傅和拳館是傳架不傳功的,可能是師傅不懂不曉學練基本功之法,或者是師傅保守捨不得傳授。
學武習拳的有識之士都知道這樣的客觀事實: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學來的拳架沒有基本功和內涵技術的保障和支持,就是圈內人所說的「空架子」,這是難練出太極功夫的主要原因。
2
練功習拳的順序有講究
一般來說,練功習拳的順序是這樣的:熱身基本功、站樁功、松腰胯功、松身功、拳架、推樁守樁、推手、對練技擊功、對練接手、對練散手。
練功習拳前,身體的筋、骨、肉相對比較僵硬,所以要熱身準備活動,對手、肩、胯、腿等部位的關節、肌肉、韌帶進行放鬆、拉長、揉活練習,使身體變為松、柔、軟的狀態,練起拳來就會覺得順遂、流暢。這樣練法有利於人體血氣和順,亦能提高練拳的舒適度,可以避免或減少運動損傷。
3
宜掌握好熱身基本功的分寸
良好的伸筋拔骨,是太極拳運動的推進器,也是避免受傷的防護罩。拉長四肢是練習太極拳的熱身基本功,萬不可強化激烈進行,更需長久堅持,感覺疼痛的大小,掌握好分寸。
切記:「疼長,麻抽,酸別練。」 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痛」的感覺,濱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
在此提醒古稀之年的太極拳愛好者注意,為了確保在基本功鍛煉中身體各部位的安全,防止跌傷,穩健為重,應刪掉難度大的動作,如「涮腰」。或降低動作難度,如在做「前俯腰」時,腰只要彎過水平線就行了,不要像年輕時,把臉貼在小腿上,以免大量的血液湧向頭部,而誘發腦血管意外的病症。
4
理、法、竅、功的相互關係
明理不知法,一句空頭話,知法不懂竅,真功未學到,無竅想練功,到老一場空。學習太極拳,一是要明理,二是要得法,三是要用功。「理」不明則「法」不清,合「法」則可以省「功」,積「功」可以獲「技」,顯「技」則可彰「理」。
5
拳架是太極拳功夫的載體
拳架是太極拳功夫的載體,拳勢只要不違背拳理,拳架熟練後,就不應在架勢的高低、手的角度、步子的大小等等方而去糾纏。因實戰時對方是運動的,出手或起腳、身材高低和步子大小是因人而異的,只用同定的一成不變的動作去應對千變萬化的局面是難以取勝的。
拳架熟練後要多注重內里修鍊,拳諺曰「不在架勢,在氣勢」,就是這個道理。在練拳架時,不一定要架子多麼大,多麼低,開始時架子的大小高低要以自己身體骨骼肌肉的舒適度來定。
不宜專在筋骨肉體上去苦求,主要是練出身上、手上的拳意來,以找鬆柔、松沉、輕靈感為主,盡量讓這種感覺的練法充實起來,身上、手上如果未有鬆柔、松沉、輕靈感,則難以把太極拳功夫練上身。
學練拳架最少要經過三個階段:
一是學規矩定架子。二是循理法融架子。三是返自然空架子。
6
結合硬記和巧記有助於學習拳架
初練拳架的感覺之一是不好記牢動作名稱,如果記不住動作名稱,則制約初學拳架的進程。硬記就是看一遍不如讀一遍、讀一遍不如背一遍、背一遍不如默寫一遍的土法記憶,上了年紀的部分人還是管用的。
巧記就是根據拳架中動作的一些編排規律進行記憶,以楊氏太極拳115式大架為例說明,比如凡是「攬雀尾」接下去的就是「單鞭掌」了,又如凡是「白鶴亮翅」過後就是「右摟膝拗步掌」了,再如凡是「如封似閉」 過後就是「十字手」了。第三段的第82式「右倒攆猴」至第100式「高探馬」與第二段的第22式「右倒攆猴」至第40式「高探馬」是相同的,知道了這些規律就較好的記下了。另外,用自編口訣或順口溜去增強對動作的記憶也比較切合實際。
7
觀察老師示範是初學者學習拳架的重要途徑
觀察老師示範是初學者學習拳架的重要途徑。怎樣觀察示範呢?俗話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觀察不得法,可能只能看「熱鬧」。
觀察教師示範的方法主要有四種:
一、整體觀察,指對太極拳的完整動作進行全面觀察,了解動作的來龍去脈和基本運動過程。習練之初,首先應該對拳法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二、局部觀察,指對動作的某一部分進行觀察,了解其細節動作的健身作用以及動作要領和做法。
三、重點觀察,指對難點動作進行有目的的重複觀察,加深印象,強化正確動作概念。四、對比觀察,則是指在教師與學者之間、學者與學者之間、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之間進行對照觀察,找出差距,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8
網路教學有其特點
對於時間和經濟有實際問題的外地太極拳愛好者來說,做網路學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實話實說,網路學生的教學質量肯定比不上面授學生,更比不上拜師徒弟,現在沒有哪種教學形式可以超越言傳身教。但做網路學生比不做的要好,因為做明師的網路學生,拳理拳法的大方向是正確的,教材中的練功習拳之法經過了多年多人的實踐印證,練之有效。
通過網路教學可以解惑傳道、輔導答疑,總比沒有函授老師而單憑書本、影碟視頻的自學要好,少走較多彎路。也比跟一些不明拳理、不曉練法的名師學拳要好,功夫沒練出而腰或膝已傷痛的名師學生還大有人在。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小妙招體會「太極整勁」,不妨試一試!
※秋夜一套太極拳,驚艷了時光!
※如何把握太極拳動作的快與慢?
※習練傳統武術感悟三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