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剛到家就被「召回」搶救生命假期不中斷

剛到家就被「召回」搶救生命假期不中斷

國慶中秋雙節,對大部分人來說,意味著家人團聚和外出遊玩,但對醫生而言,生命接力不會因假期而中斷。10月2日,剛回到四川老家的北京友誼醫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朱志軍慶幸自己搶到了飛機票,當天又馬不停蹄飛回北京,開始了長達十多個小時的兩台肝移植手術。

返京連夜操作2台手術

「從2號下午開始的連續兩台肝移植手術。第一例病人肝功能衰竭,肝昏迷行人工肝治療,急症手術,可見病肝萎縮變形。第二例病人因消化道出血行TIPS治療,支架植入後繼續反覆發作,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大量腹水,腹膜炎,術中見門靜脈血栓形成……」

10月3日早上6時,朱志軍發出一條朋友圈消息。

朱志軍的微信朋友圈就像是一本優等生的課堂筆記,經常能見到大型手術後的回顧及總結,唯一不同的是,發出這條消息的朱志軍,原本應該在四川老家,和親人享受國慶假期。

10月2日下午1時許,在北京一家軍隊醫院,一位器官捐獻者達到死亡標準,隨後,捐獻者的肝臟被送往友誼醫院。與此同時,當天上午剛剛回到四川老家的朱志軍,馬不停蹄地飛回北京,站在了手術室中準備進行器官移植手術。

接受手術的是位50多歲的外地患者,5年前進行過肝移植,但出現了膽道併發症,肝臟功能越來越差。2周前,患者來到友誼醫院就診,5天前病情突然加重,陷入深度昏迷狀態,轉入重症監護室治療。

隨著捐獻器官的出現,患者迎來了這場生命接力。參與手術的主要醫護人員共有5位,除了朱志軍,還有一位也是從外地被臨時召回,他們通過長達6個多小時的手術為患者植入了健康的肝臟。

當天晚上,休息幾個小時後,朱志軍又開始了第二台高難度手術。這位外地男性患者今年40多歲,已經在醫院等待半年多,前陣子出現消化道大出血狀況。這台移植手術通宵完成,持續到10月3日早上9點才結束,彼時,接受第一台手術的患者已從昏迷中蘇醒。

「緊急召回」屬家常便飯

對於返鄉當天就被緊急召回的情況,朱志軍說他早就習慣了。想要進行移植手術,患者必須等待到合適的捐獻器官,除非是親屬之間捐獻器官活體移植,否則,器官的移植捐獻都是「臨時事件」。捐獻者去世前,醫生們只知道其處於危重狀態,無法判斷何時達到死亡標準,因此手術無法計劃。

對醫生來說,出現適配器官就意味著患者有了珍貴的康復機會,一旦錯過,可能再也等不到下一次,患者就會在某次急性併發症中死亡。而相比腎移植、心臟移植,肝移植由於沒有體外循環等替代性措施,是最急迫的器官移植手術,想要爭分奪秒地挽救患者,為了放假而將手術延後,是絕不可能的事。

今年8月,朱志軍在英國留學的女兒畢業了,朱志軍原本和女兒約定好,會參加她的畢業典禮,但由於一場臨時增加的移植手術,參加畢業典禮的事情不了了之,第二天一場重要的國際會議也被錯過。「當然會有遺憾,畢竟一輩子就這麼一次,」朱志軍說:「但她也習慣了,從小到大,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前年的國慶節,朱志軍的一位同事開車回東北老家,走到一半,因為突發的手術又臨時折返,由於老婆不會開車,於是老婆孩子也一起被拉回北京。

「當醫生就是這樣。」朱志軍說,今年,友誼醫院預計能做200台肝移植手術,其中一半是家屬捐獻器官,這意味著要進行兩台手術。巨大的工作量,讓節假日加班加點成為常態。

新京報記者 戴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在人的脆弱中,看見高山與深淵
「B超神探」39年接診33萬多患兒
喜迎十九大 團圓慶中秋
哈勒普 迎第6次登頂良機
「月餅大師」的傳承與創新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