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二十四節氣--寒露

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

三候

鴻雁來賓: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

雀入大水為蛤: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菊有黃花: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飲食:

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水果有梨、柿、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寒露衣食住行:

諺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

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時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盡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農曆九月事宜

《孝經緯》曰:「秋分後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謂露冷寒而將欲凝結矣。後十五日,斗指戌,為霜降,氣肅露凝結而為霜矣。故云『駟見而隕霜』。 【 駟,房星也。】 律無射,射者,出也,言陽氣上升,萬物收藏,無復出也。然隨陽而終,當隨陰而起,無終已也。辰為戌,戌者,滅也,謂時物皆衰滅也。」《夏小正》曰:「九月納火。大火,心星也,故九月授衣。」《提要》曰:「九月為霜月、菊月、暮秋、末秋,暮商、季商、眇秋、霜辰、授衣。」

「是月也,天道南行,作事出行俱宜向南,吉。不宜用戌日,犯月建,不吉。」

《風土記》曰:「是月九日,採茱萸插頭鬢,避惡氣而禦初寒。」

「是月二十日,宜齋戒沐浴,其日雞鳴時沐浴,令人辟兵。二十一日,取枸杞煎湯沐浴,令人光澤不老。二十八日宜沐浴。」

「二十一日天倉開,宜入山修道。」

《千金月令》曰:「宜進地黃湯。其法取地黃洗凈,以竹刀切薄曬乾。用時,火焙為末,碾細,沖湯服,煎如茶法。」

《四時纂》曰:「取枸杞子浸酒飲,令人耐老。」

《病仙方》云:「修長生者,保命莫切於豨簽草,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治。方具五月條內。」

《聖惠方》曰:「甘菊花曬乾三升,入糯米一斗,蒸熟,菊花搜拌,如常造酒法,多用細麵曲,候酒熟,飲一小杯,治頭風旋暈等疾。」

《雲笈七簽》曰:「是月採白朮,蒸曝九次,曬乾為末,日服三次,不飢,延年益壽。」

《食療本草》曰:「此月後宜食野鴨。多年小熱瘡不癒,食多即瘥。」

「九日採甘菊、茯苓、松柏脂,丸服,令人不老。」

《纂要》曰:「是月宜合三勒漿,過此月則不佳矣。用訶梨勒、毘梨勒、庵摩勒三味和核,搗如麻豆大。用三兩,次用蜜一斗,以新汲水二斗調勻,傾瓮中,即下三勒熟攪,密封三四日後開。又攪之,以乾凈布拭去汗,候發定密封,共三十日方成。味甚美,飲之消食下氣。」

《西京記》曰:「九日佩茱萸,餌糕,飲菊花酒,令人壽長。」

《本草》曰:「採太乙餘糧,久服不飢,輕身,耐寒暑。」

《呂公記》曰:「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作三聲。」

又曰:「九日造迎涼脯、羊肝餅,佩癭木符。」

《千金方》曰:「是月內於戌地開坎,深二三尺,埋炭五斤,土覆。戌為火之墓地,以禳火災。炭多可加。」

《真誥》曰:「十六日宜拔白,永不生。」

農曆九月事忌

《千金月令》曰:「是月勿食脾,季月土旺在脾也。」

《雲笈七簽》曰:「季秋節約生冷以防痢疾。勿食新薑,食之成痼疾。勿食小蒜,傷神損壽,魂魄不安。勿食蓼子。勿以豬肝同飴食,冬成嗽病,經年不瘥。勿食雉肉,損人神氣。勿多食雞,令人魂魄不安。九日勿起動床席,當修延算齋。」

《月忌》曰:「勿食犬肉,傷人神氣。勿食霜下瓜,冬發翻胃。勿食葵菜,令食不消化。」

《雲笈七簽》曰:「是月十八日忌遠行。」

《楊公忌》曰:「二十七日不宜問疾。」

農曆九月修養法

季秋之月,草木零落,眾物伏蟄,氣清,風暴為朗,無犯朗風,節約生冷,以防癘病。二十八日,陽氣未伏,陰氣既衰,宜進補養之藥以生氣。卦剝,剝,落也。陰道將旺,陽道衰弱,當固精斂神。生氣在申,坐臥宜向西南。

孫真人曰:「是月陽氣已衰,陰氣大盛,暴風時起,切忌賊邪之風以傷孔隙。勿冒風邪,無恣醉飽。宜減苦增甘,補肝益腎,助脾胃,養元和。」

本文轉自:少林藥局

編輯:近蘭寒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秋心澄澈,一箋心語,對秋訴說
一個院子一杯茶,浮生半日一場秋
讀懂《左傳》10句話,學會做人做事
《漢魏六朝詩選》第四十一首《雜詩》
懂你,是最美麗的緣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