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點或刻意?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科學家也會過度解讀研究成果
【Technews科技新報】1990 年代末期,米高·J·福克斯(Michael J. Fox)主演的電視喜劇《政界小人物》(Spin City)中,福克斯飾演的副市長角色必須憑著八面玲瓏的智慧將事實加以潤飾,為他的老闆──也就是劇中的紐約市長打造圓滿的施政形象。
大家對於這樣的題材應該都不陌生,但其實這樣的情形並不只在特定領域發生,近期發佈於科學期刊《PLoS Biology》的一篇論文就指出,就連有些科學家也會做類似的事。
最常運用煽情誇張的手法來呈現科學內容的人主要有以下幾種身份:一種是大學學術單位出版中心,另一種則是對科學知識一知半解的媒體界人士,他們因為無法掌握專業內容卻必須設法報導,最後經常只能逐字逐句將新聞「抄」下來,再加上自己並不專業的解讀與誇飾來吸引讀者的注意。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環境保護主義者,他們為了要提高人們對特定議題的重視程度,也會對科學研究多加解讀。
但這篇文章討論的並非以上幾種常見類型,相反的,探討的對象是研究者本身。作者發現科學家自己雖然不屬於上述幾種身份,但也會誇飾研究數據讓成果看起來更有價值。
來自澳洲悉尼大學的研究團隊以 35 篇研究論文進行系統性分析,其中 7 篇進行夠嚴謹的量化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一般來說,「過度解讀」(spin)的意思是在沒有足夠的真實數據支持的情況下做出的不恰當結論,特別是對該作者有利的研究結論。而在這篇研究中,作者將不恰當的因果關係暗示與推論都視為「過度解讀」。
作者發現在不同領域的研究,不管是診斷準確度研究、觀測研究或者臨床試驗,都有過度解讀的現象。甚至在有些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及統合分析研究也無法倖免,就算這類型研究在研究設計上本來理應要剔除過度解讀。在這項研究中,大約有 30% 至 60% 的研究被過度解讀。作者甚至特別提到這些論文樣本中和去顫器(defibrilator)臨床試驗相關的 10 篇研究全部都有過度解讀的問題,也就是說在這少少的樣本數中,過度解讀的比例是百分之百。
有趣的是,作者還發現在這些研究論文中,企業資助的研究成果過度解讀的情形並不會比不受企業資助的研究來得高。和一般想像的不一樣,過度解讀的現象和受到特定資金資助並沒有明顯的關聯性。
這項研究提出科學研究中較不常提及的現象,儘管如此,這項發現仍有值得討論的地方。首先,由於「過度解讀」在各項研究的定義不同,即便先前提到的系統性文獻回顧或統合分析研究,不同類型的研究對過度解讀的認定標準並不一致。也就是說,這項研究提出的「過度解讀」認定方式仍偏向主觀指標。
再者,這項研究的作者並沒有探討科學論文過度解讀數據的根本原因。「過度解讀」的現象可能只是被數據誤導的結果,而非研究者有意誇大或欺騙。確實,科學家並非統計學家,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經常無法確實避免從實驗結果導出沒有根據的結論,因為他們不太習慣注意應用的統計測試中的細微差異。因此,判斷一個科學家是否故意將研究成果導向特定結論,每個人心裡的標準不同,某些人認為是有意為之,在他人眼中可能只是受到誤導。
雖然這項研究仍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但這些資訊足以提醒我們科學家一樣會有思考盲點,科學論文呈現的結果與結論是否就是正確答案,一直都是值得多方討論的問題。
(首圖來源:pixabay)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Technews科技新報
一直是學生,所以也一直在學習。喜歡世上所有美的事物,但審美觀一直很隨興。思考時總是瑣碎而紛雜的,喜歡東摸西摸到處看看寫寫。還在學著能夠溫柔而勇敢的凝視世界,哪怕逝者如斯,且共從容。
Latest posts by 黃 斯沛未經許可,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違者必究。
※20 年後終於不敵潮流變遷,AIM 正式結束營運
※一個人不可恥,韓國獨居經濟崛起
※波音資金支持,Zunum 首台混合動力電動飛機 2022 年啟航
※微軟 CEO 的成功之鑰,同理心比商業策略更重要
TAG: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