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花那麼久學英文,為啥一份簡歷都寫不好?
作者介紹:英國外交部志奮領學者。28歲獲英國記者協會紀實報道獎,32歲任華爾街投行項目經理。本科復旦,碩士英國,工作生活了3個國家6座城市,一路探索,一路成長。
學了那麼多年英文,它給你帶來財富了嗎?
我給一個留學生小弟弟改英文簡歷,他本科英文,碩士經濟學,想留在英國工作。
每年畢業季,會有朋友或朋友的小孩請我幫忙看看英文簡歷,特別是去競爭激烈名企的。但是,每年情況差不多:我幾乎要重新寫一遍。。。
很普遍的一個現象:為什麼英語專業八級,或者托福雅思考分很高的人,寫不好一份英文簡歷呢!
有的孩子,簡歷寫得挺好,可是面試交流時,卻很遺憾。比如有一次,一位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小妹妹,面試陳述之後,我們反問了她一個問題,她的回答是:」哦對不起,可能我的英文不大好,沒說清楚。」
就這一句回答,很可惜,她出局了。
而同樣參與競爭的印度裔、新加坡裔、馬來裔的學生,卻可以操著根本不標準的英文,維護自己的立場,自圓其說,把自己很成功的」賣「出去。
每次見到這樣的場景,作為中國籍員工,我心裡是有遺憾的。
想起,在西方,學校檢驗教育成功的一個核心原則是: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
而成年人適應社會,第一步要養活自己啊!也就是說,憑藉工作或者投資,為個人和家庭創造財富。
所以可以理解:如果一門課程學了十幾年,上萬小時,卻不能獲得等值或超值回報,幫助一個人獲得滿意的工作、高值的合作,它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我不是英文教育專家。只是,回顧自己的英文學習和進階路,從大半天寫500字的英語新聞,到作為項目經理,一晚上給英語為母語的分析師,修改萬字的分析報告;經歷了英文對工資的10倍升級,以及在倫敦與200多位世界各地職場精英競爭一個管理崗位後勝出,
想跟大家探討三個問題:
我們有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學習英文嗎?除了考試留學,它有什麼意義?
英文的邏輯與中文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用英文實現增值(包括贏得面試、工作、國際合作),你必須解決邏輯問題?
如何進入英文的邏輯思考?
1. 我們為什麼花那麼多時間學英文?
有人說,中國強大了,以後老外都要學中文。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不是以後,人家現在就在學!
沒有出國前,我以為,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意味著西方人一生會一種語言就夠了,比我們輕鬆多了。
但後來我發現,實際上,西方的精英階層,從來沒有放棄第二,甚至第三種語言的學習。
因為,世界是多變的,沒人可以確保一個行業在某個國家裡,長盛不衰。
所以,多一門語言,多一條路,多一份創造財富的機會。
這是他們在多年發展中總結的經驗。
以我的英國老闆為例,他可以講八種語言,包括亞洲新興市場的語言。而我身邊的西方同事,為了拓展新的市場(比如中國),雖然人到中年了,仍然堅持學習另一門語言,每周固定上課。
理由很簡單。在發達國家市場增速普遍放緩的情況下,亞洲中東拉美的新興市場(比如印尼、緬甸、中國),卻可以支撐公司的利潤。如果你投入這些市場,至少可以盡量避免被裁掉。
相比西方精英們學習語言的熱情,中國人學習語言的動力,並不高,反而太低了。
為什麼呢?我覺得還是缺乏足夠的動力,看不清回報。
雖然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理財顧問教育我們,財富的管理啊,不要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市場裡面,風險太高。
但沒有人告訴我們,其實,語言的管理,也是財富管理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一生只會說一種語言,等於把自己的風險提高,收益渠道變窄,經受不起行業或者國家的變動。
要記得,長期增速不放緩的市場,是不存在的。所以,即使頂尖的大企業,也要為了生存,不斷開拓新的市場。
那麼,為什麼拓展新的市場,需要掌握一些語言技能?
如果研究語言的形成,你會發現,每一種語言,都是一種思維邏輯,它包含了民族的文化和溝通的方式。
對於個人來說,無論是申請學校、找工作,還是發展客戶,要想在社會上勝出,實現財富增值,那些掌握對方的邏輯,用對方熟悉的方式溝通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而基於語言的溝通,智能翻譯是做不到的。至少未來幾十年,相信無論多聰明的機器人,也無法依據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溝通方式,主動形成語言運用的邏輯思考。
而學習英文的好處在於,它作為世界通用語的地位,至少在未來二三十年,還不太可能改變。它可以為你帶來巨大的市場和財富機會。
2. 學了十幾年英文,為什麼沒看到拓展市場、增值財富的希望?
我的答案是,邏輯。語言是一種邏輯。我們缺乏英語邏輯的訓練。
而無論寫作英文簡歷、還是面試答題,都需要用英文的邏輯,成功的把自己「賣掉」。
中國的孩子,為什麼運用英文時會存在邏輯障礙呢?
問題的根源,還不僅僅是教育的缺陷。
研究語言學的人發現,世界上很多語言跟英文是很像的,它們都是用字母拼寫,主謂賓結構完整。然而中文卻是一種格外智慧,十分不同的語言!
比如,英文必須說:你是誰?而中文卻可以把主語省略,高度概括的直接問:是誰?
英文是一種邏輯性的語言,推理層次極強。它由字母組成,每一句話通過一系列名詞、助詞、連接詞連接,一層層推進。
而中文是一種意向性的語言,它形散,但神不散。句子和句子之間,不常有緊密的連接詞串聯。
范曾先生也曾談過這個問題。他說,英文通過假設或者結論呈現一個事情,接下來,需要證明觀點,一層層推理演繹,邏輯很嚴密;但是,中文就不一樣。中文是高度概括的,感悟性的,就像我們的水墨畫一樣,了了幾筆,勾勒出豐富的意境。
所言極是!舉個例子吧:
在中文寫作里,我們可以說,」這個地方很大(交代個人感悟)。大家都喜歡到這來(呈現一個現象)。」
但是在英文里,這種表述就不行,缺乏邏輯。
英文里,你需要說:」這個地方很大(提出觀點),它相當於紐約的三倍(證明觀點),而且非常有活力(繼續延伸觀點),所以,大家都喜歡到這裡來(最後得出結論)。」
很容易對嗎?
可是,讀到碩士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在僅僅一頁紙的簡歷里,卻無法恰當運用英文的邏輯打動別人。
那麼,用英文邏輯推銷自己,應該怎樣呢?
比如,當你提到自己領導力很強,那麼,你至少需要準備三五個例子,證明你的觀點。而每個例子,最好可以邏輯清晰的突出自己做了什麼,創造性解決了什麼問題,取得了哪些很棒的成績。
而中國的孩子在面試時,如果別人不追問,我們往往不擅長主動的,一個例子接著一個例子,有邏輯有例證的講故事。通常,我們更擅長交代結論。比如,我們會告知面試官自己獲了什麼獎,卻想不到用一系列假設和事實證明這有多厲害,包括:
這個獎是什麼地位的?
有多少人競爭?
你做了什麼事?為什麼你獲這個獎,不是別人?
每次跟中國的孩子們溝通,他們常說,這還用說啊!我都已經獲獎了!
但是,在英文的邏輯里,如果你無法通過語言告訴人家為什麼你值得這個獎,那麼,你等於白說了。
老外常說,中國人很害羞,缺乏自信,不擅長推銷自己。
同樣作為中國人,我知道,這不完全是自信的問題。而是,我們中文的邏輯不需要在陳述一個觀點之後,用一系列假設、推論、例子來證明它。
中文,強調的是個人感受和他人的體會。」言簡意賅「,」此時無聲勝有聲「,不需要什麼都解釋給你聽。
但到了西方社會,甚至中國現代社會快節奏的溝通中,這個邏輯會遇到很多問題。
如果你沒法在短時間內,邏輯嚴謹的打動別人,很少有人有時間進一步了解你。
而個人求職或晉陞等等,往往止步於此。
3. 說半天,英文的邏輯,到底該怎麼學?
我們學習中文,會從各種渠道接收中文信息,比如談話、微信、書籍、電視等等。
但是,對於英文學習,我們卻關閉了很多渠道,只保留了與考試相關的書籍和聽力。
當孩子完成了英文讀物的進階閱讀,閱讀理解題目做對了,往往一項學習就結束了。
但是,如果我們想想,自己是如何掌握母語的表達邏輯的?
你會發現,以書本和答題為主的學習方式,是遠遠不夠的。
一門語言,真正成為價值創造的一部分,一定要經歷持續性的」輸入「和」輸出「兩個過程。
閱讀是輸入,交談和寫作是輸出。
我們運用中文時,會持續性的閱讀,發表看法,寫作,哪怕是微信看一看,發一發,評論一下朋友圈這樣的閱讀和寫作。
但是,學習英文,我們的閱讀和寫作,常常只是呈現給老師看的。
老師會從語言的角度,幫忙糾錯,這很重要。但是,他不大會從邏輯角度,與你爭辯一個觀點。
然而,我的經驗是,要想徹底升級一門語言的思維和邏輯,一定要持續性閱讀與當下世界有關的英文報道,比如,矽谷的孩子學習些什麼,為什麼有人反對英國脫歐,並且參與西方同齡人的討論(可以通過網路論壇),熟悉他們討論問題的邏輯,也就是運用語言的邏輯。
你也可以嘗試開通英文博客,紀錄你在中國的故事,吸引西方朋友們來留言,討論。
總之,要盡量在中國人圈子外,建立一個西方朋友的圈子,在互動中讓語言的邏輯流動起來。
一門語言,只有在持續的輸入和反覆輸出中,才能形成邏輯,並不斷的檢驗、修正、升級這種邏輯。
中文和英文的邏輯太不同了!
如果你想通過學習英文,獲得人生經驗和財富的增值,請一定別偷懶,要多聽多看多寫哦!
其實,學習最大的快樂,不在於考試,而在於讓自己和他人擁有更大的世界,更好的生活。加油吧!:)
p.s. 關於英語的邏輯升級,一篇文章肯定不夠。我在想通過分級課程的形式,重點講英語思維訓練,以及簡歷、自薦信等應用性文書的寫作。
文章來源:成長無國界
///
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們開通了微信私校教育群。想入群的請加居哥微信:propertyuk。
點擊關鍵詞閱讀往期精彩
凱特最愛
英國私校
倫敦豪宅
投資置業
英國旅行
自駕路線
活力鄉村
下午茶
女王種草
小眾潮牌
大牌折扣店
中餐館
媽媽幫、置業群
教育群、海淘群
吃喝玩樂群、簽證群
入群請加居哥微信號:propertyuk
註明群名
※玩樂 | 黃金周過半,英國都有哪些好玩的活動?
※中秋 | 宇宙級大牌推出的月餅,你喜歡哪一款?
※小心!中國留學生在考文垂遭搶劫並被性侵!暴徒專挑學生下手!
※你造嗎?生物系在英國超火!不是學霸根本進不去!
TAG:悅居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