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細讀《資治通鑒》:魏文候納賢與吳起休妻

細讀《資治通鑒》:魏文候納賢與吳起休妻

《資治通鑒》是寫給管理者看的書,他和下令編寫這本書的皇帝都希望後來的皇帝或者管理者以此書為「鑒」,鑒的本義是鏡子,當動詞用時也指照鏡子的動作,引申為觀察、審查,又再擴展至可以使人警惕或引為教訓的事情。因此,後世的管理者,上到集團總裁,下到小公司的各類CEO無不以這本書為管理學教材,商學院的學生,更是都拿來研究它,把它當作進入中國社會各類管理層的必讀書目。

《資治通鑒》的優點在於,除了司馬光時不時的說兩句題外話外,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講故事為主的,這跟《史記》的體例近似,因此,這本書讀來並不枯燥,其實還是有相當的可讀性的,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三家分晉」中的一家——「魏」——國早期的一些名人故事。可以說,魏國之所以在某個階段那樣牛,是跟這些名人緊密相關的。

(連環畫《魏文侯》的封面,魏文侯就是魏斯)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每過段干木之廬必式。四方賢士多歸之。

魏國國君魏斯,曾經敦請卜子夏、田子方作他的教師,而且他每次經過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車上俯首行禮。四方賢才德士很多前來歸附他。這顯然跟周公的「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史記》)是一樣的,只是周公的更加形象化,洗一次頭,聽說有名士來投,握起頭髮來迎接三次,吃一次飯,要三次把吃到嘴裡的飯吐出來迎接名士,何待禮賢下士,因此,大部分成功的管理者都是渴望人才的。相類似的典故還有《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里記載的一段事:「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為了迎接一個比自己年輕的多的才子,蔡邕倒穿著鞋子就跑出去迎接了,也蠻形象,相比之下,魏斯只不過是在車上行禮罷了。

在路過名士家門口的時候,在車上行禮這種做法如果不是出自誠心,就一定是因為要做出禮賢下士的樣子,魏斯要管理一個國家,這樣的行為是有價值的。但如果放在人際交往上,似乎並不甚妥。

(魏文侯納賢)

文侯與群臣飲酒,樂,而天雨,命駕將適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君將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無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

魏斯在跟自己的高級官員正在飲酒作樂時,天降大雨,魏斯於是命人備馬說要出去到郊區去,左右都上前勸,這天氣出去幹啥,魏斯回答,我跟虞人(他的農業部部長)約好今天去打獵,但現在顯然去不成了,怎麼能不去見一面呢。雙方約好的事情,有變化了,魏斯的做法是,去當面通知對方,改變計劃。這其實是為了「誠信」做出的動作。

韓借師於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趙借師於魏以伐韓,文侯應之亦然。二國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講於己也,皆朝於魏。魏於是始大於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

(魏國強大時的出擊方向示意圖)

韓國向魏國借兵攻打趙國,魏斯說,我跟趙國是兄弟,不能這樣做;趙國向魏國借兵攻韓國,魏斯的回答也一樣,結果是二個國家都惱怒著離開了,但後來聽說,魏斯對他們的感情時,都十分感動,於是都向魏國朝覲,自此,魏國成為三晉地區最強大的國家,其他封國就不能再跟它爭鋒了。這是不爭是爭的典型,所謂「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是典型的「以德服人」。

其實對於管理者來說,《資治通鑒》里的這一條,顯然很有意義:

文侯與田子方飲,文侯曰:「鐘聲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聞之,君明樂官,不明樂音。今君審於音,臣恐其聾於官也。」文侯曰:「善。」

魏斯跟田子方一起喝酒,宮廷音樂在一邊伴奏,魏斯忽然說:「聲音有點不調和,似乎鐘聲有點偏高。」田子方笑而不語,魏斯就問他為啥笑,田子方回答他說:「我聽說作為一個君主,只要了解管理音樂的官員(樂官)就夠了,不必了解音樂。而現在你了解音樂,恐怕忽略去了解管理音樂的官員。」魏斯一聽恍然大悟,點頭稱「是」。作為一個管理者,應當關心什麼呢?

整整這一節,大部分講的都是魏斯及魏斯家族對於管理的名人軼事,對於後世的管理者的確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司馬光並沒有多話,就是平平淡淡的把這些名人軼事講完,實在是高明的敘事者。或者司馬光認為,這些是管理者最普通的管理原理,根本不需要多加解釋。

這一節還提到一個名人,就是吳起,我們知道吳起大多源於吳起變法,其實,他也是個能打仗的將領,他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吳起畫像)

吳起者,衛人,仕於魯。齊人伐魯,魯人慾以為將,起取齊女為妻,魯人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大破齊師。或譖之魯侯曰:「起始事曾參,母死不奔喪,曾參絕之;今又殺妻以求為君將。起,殘忍薄行人也!且以魯國區區而有勝敵之名,則諸侯圖魯矣。」起恐得罪,聞魏文侯賢,乃往歸之。文侯問諸李克,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弗能過也。」於是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

吳起,衛國人,在魯國任官。齊國攻打魯國,魯國想任用吳起為將,但吳起娶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猜疑吳起。於是,吳起殺死了自己的妻子,求得大將,大破齊國軍隊。有人在魯國國君面前攻擊他說:「吳起當初曾師事曾參,母親死了也不回去治喪,曾參與他斷絕關係。現在他又殺死妻子來求得您的大將職位。吳起,真是一個殘忍缺德的人!況且,以我們小小的魯國能有戰勝齊國的名氣,各個國家都要來算計魯國了。」吳起恐怕魯國治他的罪,又聽說魏文侯賢明,於是就前去投奔。魏文侯徵求李克的意見,李克說:「吳起為人貪婪而好色,然而他的用兵之道,連齊國的名將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於是魏斯任命吳起為大將,攻擊秦國,攻佔五座城。魏斯用人之長,這是他的高明處。但吳起母喪不治,殺妻求官,其實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也是一個大節有虧的人,不過,他所處的時代,儒家思想還不是主流,各種文化並行,大家各自奉行不同的做事準則。魏斯知人善任,你能打仗,我就不管你其他方面的問題,我用你就是為了讓你來打仗的,於是就讓你當將領,結果吳起不負魏斯,攻秦,得五座城池。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疽,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吳起帶兵確有一套,恐怕他是最早的「官兵平等」實行者,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食物,睡覺時也睡在地上,不另外設床,行軍時也不騎馬,有個士兵患了毒瘡,吳起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卻痛哭。有人奇怪地問:「你的兒子是個士兵,而吳起將軍親自為他吸吮毒瘡,你為什麼哭?」士兵母親答道:「不是這樣啊!當年吳將軍為孩子的父親吸過毒瘡,他父親作戰從不後退,就戰死在敵陣中了。吳將軍現在又為我兒子吸毒瘡,我不知道他該死在哪裡了,所以哭他。」

吳起其實還有一則比較有名的故事,就是他休妻的故事,傳說是這樣的:吳起把織好的絲帶拿給他妻子,讓她織條一模一樣的,等到絲帶織成後一經比較,新織的那條明顯特別好。吳起就說:「讓你織條絲帶,要求像那條一樣。這條織得特別好,是什麼原因?」他妻子說;「用的材料是一樣的,只是我多下了些工夫,所以織的更好。」吳起說:「這不合於我的要求啊」,於是讓妻子穿好衣服,把她休回了娘家。她的父親前去求情,吳起說:「我不說空話,說了話就算話。」休妻堅決。

(吳起縣的長征勝利紀念碑)

不過,這位吳起後來並沒有在魏國一直效忠下去,他最終還是投奔了楚國,成了著名的改革家,後面還會提及。吳起是位名人,歷史上紀念他的方法,較為有名的是現在的吳起縣,吳起縣清代設立,吳起縣之所有有名,是因為在1935年10月19日那天,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在此會師,結束了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征」。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細讀《資治通鑒》:「聖人」「君子」「愚人」和「小人」如何界定
名聯掌故:那些跟名人有關的對聯
名聯掌故:「言天言地言風月」對個下聯
「秋分日秋分兩半」誰能對個下聯?
名聯掌故「四詩風雅頌」對個下聯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