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日享菊香芝麻糕,夜嘗梨貝養脾胃

日享菊香芝麻糕,夜嘗梨貝養脾胃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7個節氣,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而東北和西北地區即將進入冬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是寒露之名的由來,也意指寒露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有描述水汽凝結現象的意境,而寒露則意味著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編輯/三木)

2017年

10月8日

八月十九 寒露

丁酉[雞]年 庚戌月 戊辰日 周日 第41周

節氣養生

寒露過後已經進入秋收的尾聲,氣溫下降很快,低溫與冷風往往會對田間最後的收成產生影響,也很容易造成風寒侵體,這便是俗語所謂的「寒露風」。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寒露時也依舊順應節氣,按照秋季養生的方法要盡量做到「早睡早起」。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因此,寒露以後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節氣飲食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悅的「涼燥」癥狀,即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寒露時節養生與秋分不同,寒露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可以的話不妨喝熱的食膳粥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粥中粳米、糯米均有很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視情況適當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等。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

時食:菊花、菊花茶、柿子、柿餅、板栗、紅薯等。寒露之後,群芳凋落,秋菊卻正當好處,真·秀色可餐,是不輸時令果蔬的美好食材。

風俗小食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也沾了九九登高,還要吃糕的習俗。「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風俗食物——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進入深秋養生重點是在滋陰潤燥。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少食辛辣之物。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寒露時的衣食住行

衣:寒露後注意腳部保暖,以防「寒從足生」。

食:增加甘淡滋潤之品,即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住:睡眠充足緩解秋乏,「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鴻俱興」。

行:積極外出鍛煉防病。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保持良好心態,培養豁達快樂之心。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七寶美髯丹,如何讓男性年輕10歲?
「國慶金秋養生大放送」贈書活動今日截止,參加活動的朋友們抓緊啦!
產後乳汁少,推拿有妙招
一道甜湯,止咳潤肺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