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學權威也會有失誤

科學權威也會有失誤

在我們許多普通人看來,科學大師總被一層神秘和崇高的光環籠罩者,他們總是目光敏銳、高瞻遠矚,他們的話往往代表著一種權威甚至是真理,他們對未來的一些預測也就往往近乎一種神示。實際上都是如此嗎?

正如俗語所說,就是上帝也會犯錯,更何況同為凡夫俗子的科學家們呢。通過以下的一些歷史上的事例,我們知道了一些大科學家和權威們是如何出錯的——當然,我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嘲笑他們,而是想讓大家明白,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的權威,誰都可能犯錯,即使是最權威、站在科技最前沿的科學家也不能完全正確、永遠正確。

1875年:汽車

如今,全世界許多人都在享受著汽車給我們帶來的快捷和便利,幾乎每天都離不開汽車這種交通工具,所以,有人也把現代社會和文明形容為「坐在汽車輪子上前進」。可是,就在100多年前的1875年,美國議會在關於汽車發展的討論時,卻有著如下記錄:「唯利是圖者們手中所掌握的汽車,可造成最嚴重的火災和爆炸危害。靠汽油驅動的無馬馬車,排除了對馬的使用,其結果將造成我國農業的毀滅……」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評論完全是出自一些當時著名的科學家之口。

看來,在那個年代裡,對新技術的抵制和恐懼,並不只是中國那個閉關自守、坐井觀天的西太后和她的孤陋寡聞、保守排外的子民們,就連美國這樣一個最不因循守舊、最富創新精神的國度,也有這樣一些排斥新生事物的老古董。

1880年:電燈

1880年1月6日,《紐約時報》上發表了這麼一篇社論,主要內容是:「愛迪生的電燈,絕對不是氣燈的競爭對手,因為每點8盞電燈,就要配一台發電機。所以,整個紐約起碼要配25萬台發電機,而1台發電機的費用為3000美元,25萬台總共需要7.5億美元的巨額投資!」7.5億美元就是放在現在也絕對不是個小數目,而在當時來說那更是個令人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所以電燈的普及似乎真是不可能的。該報還引用了一位著名的電氣學家的權威性意見:「電燈可能會熱鬧一時,但這只不過是曇花一現,過不了多久,愛迪生的名字將同他的電燈一起銷聲匿跡,很快被人們所遺忘。」

然而,翌年秋天,愛迪生的發電廠就建造起來,並開始正常運轉,源源不絕地為整個紐約和附近的費城提供了電力,而且發電廠的造價也不過千萬美元。到如今,明亮的電燈幾乎閃爍在世界每一個角落,而愛迪生的名字也和電燈的光輝一樣,永遠照耀在每個人的心田。倒是那位「著名電氣學家」,一時成了人們譏笑的對象,然後就很快被人們遺忘了。

1882年:交流電

愛迪生髮明了電燈後,又創造了直流電線路和輸電系統。1882年,倫敦和紐約相繼使用了直流電,但輸電距離不過3千米長。美國工程師威斯汀不滿意那種現狀,他認為應該用交流電代替直流電,以增加輸電距離。但發明了直流電的愛迪生這時卻固執地認為,交流電不如直流電,他還用高壓交流電電擊死一條獵犬,來證明交流電的不安全性。但愛迪生的固執,並沒不能阻撓和改變交流電被廣泛應用的進程。

這回,輪到傑出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自己成為被嘲笑的對象了。這也說明,任何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也都會有局限性的,他們如果不與時俱進,就可能落後於時代。

1889年:電磁波

1886年,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實驗室里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但高興和激動之後,他卻接著說出了這樣一句泄氣的話:「電磁波不會有什麼用途。」就好像他費盡千辛萬苦地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只是鬧著玩似的。1889年,一位工程師問赫茲:「電磁波能否用來進行通訊聯繫?」他答道:「如果要利用電磁波來進行通訊聯繫,那非得有一個和歐洲大陸面積差不多的巨型裝置才行。」然而,就在赫茲說這番話的同時,就有人「不信邪」,偏偏致力於電磁波的應用研究,他就是俄國科學家波波夫。6年後,波波夫終於運用電磁波,拍發出了「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這樣一串字母,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無線電報。而且,拍發出電報的裝置的體積離「歐洲大陸的面積」相差甚遠,還沒有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屋子大。

不知道這個首先發現電磁波的人,在收到寫有自己名字的電報時,會作何感想?

1895年:X光和無線電

1895年,當X光技術出現後,英國科學界公認的領袖、英國皇家學會會長開爾文勛爵便評價說:「不久後,人們便會明白,X光不過是一個童話。」數年之後,他又聲稱:「無線電這東西沒有什麼用途。」

如果是在X光和無線電已經非常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的今天,聽到一個地位如此顯赫的老科學家說出這樣的話,我們肯定會認為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就是這位可敬的老先生大腦出了問題。

1902年:飛機

飛機確實是能夠證明人類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大奇蹟。如今的人們對於這麼笨重的「大鳥」能夠在天空中那麼輕盈地翱翔早已見慣不驚。然而,在1902年,美國科學界泰斗、數學家、海軍科學顧問西蒙紐科姆卻這樣諄諄告誡人們:「依靠比空氣重的機械飛行,是不現實的,進行這方面的嘗試毫無意義。」在塞繆爾?蘭利教授的動力飛機試驗失敗後,當時的《紐約時報》也馬上提出「及時、善意」的「忠告」:「但願蘭利教授不會因為繼續耗費時間和金錢進行飛機的試驗,而使自己作為科學家所具有的偉大形象受到損害」。具有戲劇性意味的是,僅僅7天之後,同蘭利教授關係密切、走火入魔地從事飛機研究的萊特兄弟,成功地進行了處女飛行。

當我們乘坐著飛機在高高的雲端上一日千里的時候,我們心裡自然明白,到底是誰的形象受到了損害。

1920年:火箭技術

如果說像鳥兒一樣在空中飛行是人類的願望,那麼,在宇宙中遨遊則更是人們自古以來就有的最強烈、最大膽的夢想。但是,即使是在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的1920年,美國的報紙還引用了一個據說是物理學權威的一段話,嘲笑美國火箭技術開拓者們所做出的努力,說「該火箭在脫離了地球的大氣層以後,本應開始漫長的旅行,但此時它已既不能靠內部裝葯的爆炸燃燒加速,也不能保持飛行了……這是因為,戈達德教授沒有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不知道要讓它起作用。也就是說,他的做法是愚蠢的。如果不能說他現在欠缺美國高等院校所傳授的知識,那麼,他這樣的錯誤,只能使人們認為他是故意這樣做的。」

如果今天的人聽到這樣狂妄無知的話,一定會建議說這些話的人再到高等院校去進修一下這方面的知識的。

1923:核能利用

核能已經成為人類開發和應用新能源的主要目標。但是,在20世紀初的20~30年代,就連最偉大的科學家都沒有料到核能時代已近在咫尺。1923年,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密利根曾說:「無法想像人類能夠開發原子能。那完全是一種不科學的空想,是欺騙孩子的謊言。自然界使幾乎所有的元素都形成了連傻瓜都能明白的、簡單的組合,這些元素使世界的大部分有了形狀。這裡不存在著什麼使元素解體的能量。」最先敲開原子大門的盧瑟福,在1933年的一次演說中也這樣聲稱:「一般說來,我們不能指望通過這種途徑來取得能量,這種生產能量的方法是極端可憐的,效率也是極低的。把原子量嬗變看成是一種動力來源,只不過是紙上談兵。」愛因斯坦也作如是觀,不過他的回答很婉轉、含蓄,當記者問他原子能是否可能被實際利用時,他說:「那就像夜裡在鳥類稀少的野外捕鳥一樣。」另一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歐內斯特?拉瑟福德也反覆說:「那些企圖從原子轉換中取得某種能源的人,不過是痴人說夢。」

若不是身處這個時代,親眼目睹了核能的開發利用,聽到這麼多重量級的物理學大師的話,我們每個人也都可能對原子能的前景產生懷疑。

1945年:原子彈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創立了狹義相對論,為原子彈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然而,也是同一個愛因斯坦,卻認為人類要成功製造出原子彈,還是很遙遠的事情,在20世紀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到了1945年,原子彈快製造成功的前夕,羅斯福總統的海軍顧問威廉?萊西上將還堅持認為:「我作為爆炸物的專家,要說:原子彈之類的東西決不可能製造成功,就是製造成功了,它的威力也決不會像有些人所形容的那麼大」。

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知道,當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的蘑菇雲升起的時候,愛因斯坦和萊西將軍的內心裡會有怎樣的感想?

1956年:航天技術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委員查德?伍利勛爵關於宇宙航行有一段妙論,他說:「那些宇航之類的主張,純屬痴人說夢。」僅一年之後,蘇聯就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同時也標誌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進步。

這個時候,真不知道誰才是痴人?

1961年,美國聯邦通訊部門的專員克雷文還說:「實際上,還看不出通信衛星會為改善電話、電報和電視廣播服務提供機會。」次年,第一顆電視轉播衛星成功發射升空。消息見報的當天,就有記者去訪問了克雷文,故意讓他對此發表感想。

克雷文當時是什麼樣的尷尬表情,隔了這麼多年,我們一定也可以想像得出。

1964年:計算機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曾說過:「世界市場對計算機的需求大約只有6部。」美國的一家大公司的一位計算機專家在1964年也談到,沒有必要研製微機,像美國有十幾台大型計算機就足夠了。

到目前為止,全球的計算機到底有多少台,恐怕誰也統計不出來,反正起碼是個天文數字,6台或十幾台的無數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擺脫英特爾,蘋果或研發 ARM 架構筆記本 CPU
三星、小米、華為都參與的這個「聯盟」,會如何改變安卓生態?
華為手環 B3 青春版圖賞:499 元,依舊是手環 + 藍牙耳機兩種模式
華為手環 B3 青春版圖賞:499 元,依舊是手環 藍牙耳機兩種模式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