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皇帝為何要給建文帝君臣平反?大臣王祖嫡的奏摺說明了一切!

萬曆皇帝為何要給建文帝君臣平反?大臣王祖嫡的奏摺說明了一切!

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得皇位之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革除建文帝年號,將建文元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二年,相當於是將已經死去的朱元璋又從陰曹地府給拉了上來,再次「執政」了四年。

打這之後,朱棣一脈的明朝皇帝就徹底將建文帝年號從官方記錄中給抹去了,一直到萬曆執政期間才得以恢復。

那麼作為朱棣子孫的萬曆皇帝,為何要違背祖訓,辦這麼一件事情呢?

公元1582年,年僅10歲的萬曆皇帝登基僅一個多月就發布了詔書,公開褒獎了建文朝忠臣節士的忠義,要求全國各地的官員查清出建文忠臣的出生地,為他們建造忠節祠以表紀念。

沒多久,萬曆皇帝又再次下旨,宣布對建文忠臣的家屬及後代實行「推恩」政策,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得以享受祖上「福蔭」。

少年時的萬曆皇帝對建文之事十分感興趣,然而滿朝的文武大臣,尤其是張居正,除了講官史中記載的一些關於建文帝之事外,其餘的則閉口不談。由於張居正的不提倡,萬曆初年,明朝官方對建文帝那段歷史依舊保持著很大的拘謹。

一直到張居正死後,這所有的一切才發生徹底的改變。

《明實錄》記載:萬曆十三年三月壬辰日「釋革除年坐忠臣方孝孺等謫庶者,浙江713人,江西371人,福建244人,四川41人,廣東34人」。

三年後,大臣王祖嫡第一個提出要為建文帝正名,恢復建文紀年以及補寫建文朝歷史的建議。他認為有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自古以來,只聽說過改朝換代的,還從來沒聽過能夠革除其紀年的。朱棣起兵,明擺著不是復仇,哪能就將海內外都奉為正統的建文給革除呢?

二、靖難的功臣當初十分起勁,不斷構陷建文帝的過失,無非就是想表明自己的功勞,這本就不是朱棣的想法。朱棣延續洪武紀年,實際上是受到奸臣的蠱惑。

三、歷史上從來都有兩種版本的歷史存在,一是正史,二是野史。然而大家往往都相信野史而懷疑有所避諱的正史,可民間那麼多書寫建文朝歷史的,謬誤百出,正史有這一段缺失的歷史,難道是小事嗎?

四、當年革除建文年號的人,無非就是想要後人不再知道有建文這檔子事,可真的就能以洪武虛年來代替建文的實際存在?與其這樣遮遮掩掩,倒不如大方如實撰寫建文歷史。

王祖嫡這份奏章喊出了無數個正直之人的心聲:恢復建文紀年和建文帝號,補修建文朝歷史。

王祖嫡上奏這一年,萬曆皇帝26歲,雖比剛上位成熟穩重了不少,但作為朱棣子孫,若全面為祖宗的政敵正名,那將會意味著什麼?於是,他當場批示:等一等再說吧。

然而這一等就是七年。七年後的一天,一位名叫楊天民的大臣再次給萬曆皇帝上書,再次要求恢復建文年號,這次萬曆皇帝有些讓步了。他正式下詔說,恢復建文年號,但同時要求編寫國史時,將建文朝的事迹附在朱元璋之後,而並沒答應為其單獨立個本紀。

再後來,陸陸續續依舊有人上書要求恢復建文帝正統,可惜最終都不了了之。一直到了南明時期,建文帝的廟號才最終被確定下來。

至於建文帝的謚號,則一直到了清朝乾隆時期才正式定下來,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簡稱惠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這首詩中有兩個故事傳說,大多數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北宋時期一異人,狂得沒邊,一生熱衷宮廷政變,曾兩次被全國通緝
此人是明朝最會作死的人,從皇位候選人作成了囚犯,連死都很奇葩
這是中國文人最痛苦的時期,同時也產生了很多響噹噹的「臭老九」
劉邦除了「大風起兮雲飛揚」的情懷外,同樣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幽默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