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之路,惟信念堅定與砥礪前行

科學之路,惟信念堅定與砥礪前行

截至10月5日,2017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均已揭曉,9位科學家摘得桂冠。

2日晚,作為第一個被公布的獲獎項目,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將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3名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3日晚,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獲得物理學獎,其成就是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項目和發現引力波方面的貢獻;4日晚公布的化學獎,由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獲得,他們研發出能對生命分子進行三維成像的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

三項成果,無不成就於數十年的努力,而今諾獎的垂青,是對艱難科學道路上砥礪前行、信念堅定之人的最佳鼓勵。

生物節律:生命時鐘的「滴答」

人類心中有兩種看似衝突的原始衝動,一種要將事物簡化到最基本要素,另一種又要通過這些基本要素摸索出更重要的意義。

探究生物鐘的奧秘,是前者;而利用生物節律的分子機制改善人類健康,則是後者。

生物鐘這個辭彙,人們其實相當熟悉。這部體內的時鐘,可以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時段,對我們的生理功能進行著非常精準的調節,有助於為日常的生理機能做好準備,但是,它的運作機制卻一直成謎。

其實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物學家們已經開始了生物鐘相關基因的研究。直到80年代中期,三位美國科學家才打破傳統,從果蠅中分離出一種能夠控制晝夜節律的基因,以大膽的實驗揭開了與生物鐘有關基因的產生、運作機制,並於後來30多年裡,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越鑽越深。

這項研究成果的最大價值在於,該調控機制也同樣適用於人類。而能夠從基因變異角度研究哺乳動物的生物節律,亦為後來的科學家們進一步治療遺傳性疾病鋪平了道路。

對生物鐘基因密碼的求索,最終為促進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份價值,不管有沒有諾貝爾獎,它都在那裡。

引力波:一場寰宇有聲電影

引力波獲獎,其實是40多年的努力成果。

LIGO天文台如一面巨大的豎琴,以激光為弦,但只有宇宙中高度動態的事件才有本事撥弦。弦多年未響,LIGO潛伏時空蛛網一角,等待捕捉獵物。

以當年的眼光來看,同樣的建設資金放到大型望遠鏡上才是正途,投在LIGO上等同冒險。這個項目可以依靠的,只有「愛因斯坦的名聲」以及數位科學家們的堅持。

但堅持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LIGO找到了要找的東西。

正是這次收穫,讓天文學迎來了一次革命——從16世紀伽利略的望遠鏡發現原本一片黑暗的天空竟蘊藏著豐富細節,到全球聯網的射電望遠鏡群向遮蔽我們視野的天幕發起挑戰,人類從未放棄對星空的展望。但此前的成果,呈現給人們只是一部默片,引力波卻可以讓我們聆聽到宇宙的隱匿之音,領略一場寰宇有聲電影。

可見光、無線電波、紅外線……這些都是由單個原子或電子發出的,只帶有天體的單一特性。但引力波迥然不同,它能告訴我們大質量天體運行的全部信息——這是一個400年來探測太空最根本、卻最先進的器具。

捕捉宇宙時空里捉摸不定的漣漪,這個項目在最初被嘲諷為「妄想」。但科學家們的信念一步步把我們引向檢驗它的邊緣,更見證它成為事實。

冷凍電鏡:借雙「上帝之眼」

自2013年以來,一項技術——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開始成熟並得到大量應用,是以在2013年之前和之後,分子結構顯像效果有了鮮明對照。這一點,諾獎評委會特意於發布會上呈現給世人。

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之間,3位科學家分別開發出了圖像合成演算法,將電子顯微鏡模糊的二維圖像合成清晰的三維圖像;改進了傳統電子顯微鏡,獲得了原子級解析度的圖像;以及研發了將液體水迅速冷凍成玻璃態,從而使生物分子保持自然形態的技術。正是這些發明,讓冷凍電鏡的各個部件都得到優化,才奠定了近年來眾多科學家所稱的「生物化學革命」。

因為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的出現,我們能看到的微觀世界從圖片左側的樣子,變成了右側這樣。圖片來源: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工具的創新,產生了比發明本身更了不起的影響。憑藉「上帝之眼」,此往不為人知的分子生命狀態被揭露,結構生物學翻天覆地。而對於人類來說,理解生命機理、研究開發新葯,自此不可同日而語。

正如評選委員會所說,科學發現常建立於「對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真實顯像」這一基礎之上,可惜在漫長一段時間裡,舊顯微技術只適用於「無生命」樣品,無法充分展示分子生命周期全過程,生物化學圖譜上因此有了「留白」。而冷凍電鏡的出現,終將整個領域推入了全新紀元。

本文分享自

國際新科技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因為這個新發現,40年無抗結核新葯的局面有望被打破……
您的長假餘額已不足2天,點此充值,滿血復活!
又搞事情!馬斯克造了一架史上最大飛機,還要在萬米高空發射火箭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寫的科幻小說,是村上春樹最喜歡的作品
60年前的今天,人類首顆人造衛星發射,開啟了傳奇的92天太空之旅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