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關於「做印」

關於「做印」

為求得篆刻線條不同的審美質感,而採用不同的技巧,其中刀法與做印法常常是糅合在一起的。「快刀挑剔」、「鈍刀滑溜」,可以歸入刀法之中,但在石上磨,以各種異物擦印面的特技,分明做印法無疑。刀法與做印法只是概念區分,在篆刻創作的具體操作中,常常是相互滲透交織,其區分是模糊的。

篆法、章法、刀法三者構成了篆刻藝術的三要素,而對於採用做印法,歷來頗有爭議,篆刻家各依自己的審美態度而選定自己的創作技法。從傳統的文人審美觀出發,有許多印人反對篆刻刀法之外的做印法。書法中,孫過庭在《書譜》中就反對筆法之外的巧飾:

復有龍蛇雲露之流,龜鶴花英之類,乍圖真於率爾,或寫瑞於當年,巧涉丹青,工虧翰墨,異夫楷式……

對於那些畫字、做字而不是寫字,孫過庭認為是左道旁門,是不屑論及的。甘在《印章集說》中說:

古之印,未必不欲整齊,而豈故作破碎?但世久風煙剝蝕,以致損缺模糊者有之,若作意破碎,以仿古印,但文法、章法不古,寧不反害乎古耶?

顯然,他反對刻意追求古印剝蝕斑駁而失去字法之古,延伸論之,他也是在反對製造印面剝蝕斑駁效果的做印法。楊世修《印母》中一段:

犯造之法,惟飾為易。刀筆之下,天然成章,乃非法增添,無端潤色,畢竟翦花綴木,生氣何有?

他反對刀筆之外的做印手段,反對印面「翦花綴木」的裝飾效果。清人桂馥《續三十五舉》中也有同樣觀點:

《考餘事》曰:「今之鍥家,以漢篆刀筆自負,將字畫殘缺,刻損邊旁,謂有古意,不知顧氏所集四千餘印內,無十數損傷,即有傷痕,乃入土久遠,水銹剝蝕,或貫泥沙,剔洗損傷,非古文有此。欲求古意,何不求其篆法、刀法,而竊其損傷形似乎?」

張舍人塤曰:「漢印多拔蠟,故文深字湛,其有剝爛,則是入土之物。今人仿漢印,有意脫落,字無完膚,此畫捧心之西子,而不知其平日眉目,固朗朗然姣好也。豈不甚愚也哉?」

這種反對以非刀法的做印手段去製造印面剝蝕斑爛的觀念,被趙之謙運用於創作實踐中,他認為篆刻的古厚之氣要以自然爽健的刀法表現,而不在於製作斑爛的印面效果,他在「何傳洙印」邊款中說:

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渾厚,學渾厚則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處,應手輒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貌……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圈 的精彩文章:

這位與張大千齊名的書畫大師差點當上皇帝,他是誰?
她是亂世名妓,張大千稱其畫「神韻高古,直逼唐人」!
印石挑選攻略大全,收藏帖!
中秋快樂,一首《明月千里寄相思》送給親朋好友!
中秋節賞王獻之《中秋帖》

TAG:書法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