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為科考出考題,一考生不作答交白卷,為何還成了狀元
在中國古時,科舉是有著非一般的意義,從所有的秀才中,通過分科取士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這是古時所有人的一個追求,科舉考試每隔三年就會舉辦一次,所以每一次都會造成各個地區的人都會赴京考試。
科舉考試為廣大的普通者提供了一個可以加官進爵的道路,要說科舉制度,涉及到的就很遠了,早在漢朝時就有,真正的創建在隋朝,完整的確立制度是在唐朝,經歷了中間朝代的愈發完善,於清朝末年廢除,整整言語了1300多年,就是到如今,我們其實也在繼承著這一文明,影響甚遠,這麼長的時間裡面也有不少的狀元郎在此過程中誕生,從此邁入身份顯貴之列。
今天我和大家講的是一個在最後殿試的過程中,主動放棄題目的一味狀元,此事發生在乾隆年間,這個時候正是清王朝發展到的一個頂峰,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喜歡遊戲民間,同時他本人也喜歡作詩,對對子。
在當時的一次科舉之中,就有一位非常有才華的才子,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到最後的殿試,到了最後,始終都沒有分出勝負,這對乾隆皇帝也是非常難為情的事情,要說當時在皇帝身邊的和珅不愧一直陪在皇帝身邊,就跳出來給皇帝出主意,讓皇帝出一對子來考兩位的才華,對出下聯者即為狀元,就這樣皇帝出了上聯「煙鎖池塘柳」,兩位考生看到這個題目之後,一位竟然直接放棄然而另一位沉思許久,也未能完成完美的一聯,結束之後,乾隆皇帝欽點放棄者為狀元,這一舉動引起另一位考生不滿,問起原因,乾隆說這乃是絕對,能夠在瞬間判定這個上聯不易對出,就可以看出此人才華絕非必定是可以的,所以最後蔡會欽點此人為狀元。
這個對聯雖然看似簡單,實際上確是暗藏玄機,因為上聯的這五個字,每個字的偏旁部首,都是以五行為主,並且很有意境,描述了一個綠柳環繞,幽靜的池塘,所以,對出合乎五行並且很有意境相互符合的實屬不易。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竊聽中國部隊機密,為何聽完後全蒙了,原因很簡單
※蘇聯的落敗這是必然,美國全方位的碾壓它,蘇聯輸的不冤
※林彪都包圍不住的國軍悍將,外號「光頭」,深受蔣介石信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如果美國沒有參戰,最終結果會如何?
※這個只有4萬人的隊伍,血洗20萬日軍,還讓日軍發生人吃人場面
TAG:瘋狂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