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秘宗拳

秘宗拳

秘宗拳屬少林派之一,其名不一,秘宗拳、謎蹤拳、獼猔拳皆指此拳。相傳其拳創於唐朝末年,至北宋年間有河北富戶盧俊義者,於少林寺學得此術,後傳於燕青,因此又名燕青拳、燕青架。至清朝康熙年間,又有山東人孫通亦於少林學得此藝,功秉上乘,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孫後隱居滄州授徒,因此,滄州此拳尤盛。孫晚年曾游東三省,返經天津授徒於靜海。近代大武術家霍元甲先生之曾祖就系孫通之高足。霍氏秘宗拳被世人譽為正宗。霍元甲先生博學多才,心胸坦蕩,功夫純臻,曾兩度擊敗外國拳手,名震武壇,並於上海創建精武會,後染疾就醫於日人醫院,竟被以藥物加害,實為可惜哉!

關於秘宗拳名稱,眾說紛紜。在滄州一帶其拳被稱為秘宗拳,是因為盧俊義和燕青後來均為梁山泊義軍首領,為避牽連,又恐無以示後,故曰秘宗,即秘其宗派之意也。天津靜海一帶則曰迷蹤,意為年代久遠、流傳蹤跡無從可考。又一說為當時燕青傭工於盧家,藝成而去,行時適雪,為不留蹤跡,乃以足退行,用兩手迷其足印,故曰迷蹤。此外,還有一稱獼猔拳。據傳說唐時有一少林僧人,訪道於巴蜀見有群猿曰獼猔者,戲斗于山麓林間,伸臂舒腿任其自然,彼來此往,靈活輕捷,剛柔相濟,神態自若,歸有所悟,而創獼猔拳。

秘宗拳內容浩繁豐富,既有徒手套路又有器械套路;既有單練,又有對打對練。僅徒手套路方面就有秘宗練手拳、秘宗架、秘宗豹拳、秘宗合戰,秘宗大五虎、秘宗小五虎、秘宗靠、八折、八打、十八勾、小進拳、綿掌拳等。器械有:秘宗大刀、秘宗單刀、燕青刀、雙刀、單拐、雙拐、二郎棍、三路條子、六路條子、秘宗大槍等等,不下數十種之多。

秘宗拳名為少林派拳術,而實為內功拳,其特點處處與太極、形意、八卦無不相合。近代武術家姜客先生所著之八卦掌,采式於秘宗拳甚多,實脫胎於秘宗拳矣(姜系家傳秘宗拳)。

秘宗拳對身各部的要求是:頭須往上頂勁,頸要挺,舌舐上齶,下頦內收;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丹田後吸,氣宜下沉,提肛斂臀,膝微屈。歌曰:

頭頂頸挺舌舐齶,

沉肩墜時胸宜含。

斂臀提肛膝微屈,

氣息相隨丹田趨。

秘宗拳一招一式處處要求連貫、圓和、自然,身動意行以意導動,雖不用力而處處有力,雖不蓄氣而周身氣行。最忌勞氣拙力,往往以培養內功為宗旨,求得剛柔之勁為上乘。

秘宗拳之手眼身法步也與太極、形意、八卦處處相合、勢勢相承。其手法有雲手、捛手、虞手、掤手、挑手、按手、劈手、推手等。拳法有崩拳、橫拳、直拳,握拳宜松,拳心涵定,順手自然。其眼法為:眼隨式行,手到眼到,以目傳神,分平視、俯視、仰視等,均根據拳式的變化而不同。全身動作以腰為軸,身動必先腰行,腰為一身之主宰。其步法多為半馬步、寒雞步、丁步、拗步、獨立步、坐盤步、馬步、錯宗八字步、過步等,步法要求輕靈自然,如貓行,如猿縱。

秘宗拳的技擊手法,以十六字訣為其之精華所在。其十六字訣為靠、抱、粘、拗、提、捲、彈、擄、拿、領、托、截、摔、擠、攔、胯。其十六字訣,在平時演練中需細細揣摸,刻苦鑽研,反覆實踐,融會貫通,則能舉一反三,生化不已,生則化,化則變,變化無窮,進退閃展,剛柔相濟,明虛暗實,無不得心應手,遇突變而化險為夷,勝敵於一瞬之間。至此方為悟秘宗拳之真諦而達臻境矣!

惜現代練此拳者乏人,能傳此藝者亦乏人,有急待繼承之必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術圈 的精彩文章:

內煉精氣神,外煉筋骨皮
哪種功夫更適合女性練習?
武者必備的5個心理素質
既得藝,必試敵?
大成拳梢節功

TAG:武術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