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太極拳(6)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 沈行佐 沈行佑
編輯 | 鹿鳴
武術的過去,現在
武術曾經作為社會的一極,在過去社會裡極為活躍。武師,尤其一些著名的武術家在這當中,作為一種職業開山收徒,設武館與各地,教拳於市井。形成了一塊塊的屬地,領域,建立了幫派,設立了門戶。遊走于軍閥,政客,商賈之間。維持著各自的治安,以及名望,這是中國武術的鼎盛時期。
其積極作用與消極作用並存。積極方面,它架起了官與民,富與窮的一座座橋樑。伸張道德,禮儀,廉恥。曾幾何時他們又成為幫凶,蠶食著社會,侵害著社會肌體,上演了一場場人間悲劇……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歷代王朝更迭,各地軍閥割據都有武術及武術家的影子,甚至是主要作用。
文武之道構成了中國社會的基本面。齊家平國治天下,無不浸濡在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演生出中國封建社會一幕幕社會舞台劇。構成了中國的歷史。王朝在此興起,旺盛,再走向衰敗。又一王朝更迭替換……說穿了人類的歷史就是文武戲的歷史。你方唱罷我登場,經年累月,大塊,小塊,大地方,小地方無不如此。
解放後作為執政的共產黨,積累了革命經驗,給武術有了一次顛覆性的革命,這是切斷舊勢力,鞏固政權的需要。亦體現了廣大人民的願望與要求。
然而作為深深根植於民間的武術文化仍保留了下來。武術不再是統治階級的御用工具了,以中華文化一種表現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一項體育活動表演於人們面前,深受廣大群眾接受喜愛並為之發揚光大。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中國影響在世界上不斷擴大,作為中國文化的獨特點——中華武術又一次被高高舉起,作為文化使者,作為體育項目受到關注。
武術作為一張世界名片,表達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在世界範圍內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這給今天發展武術運動提供了廣闊天地。
這表明了在改革開放的旗幟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向世界舞台的決心和力量,是逐步建立中華思想體系的一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體制保障,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具體體現。
作為一名武術愛好者,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有其維繫的責任與擔當。
這次武術專業委員會首輪培訓班上王培琨老師提出的大武術的概念,確實對整個民間開展的各種類似於術,舞,操等項目有了一個定位。容納和創新各類鍛煉項目就是對傳統武術的挖掘,提高,創新,普及。作為技擊運動其內涵得到大大的擴展,延伸,融合。容術、舞、操為一身的各項體育鍛煉運動必將在中國大地蓬勃開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這也是一種包容式的融合,給中國武術找到了一條發展道路.我們應該鼓與呼。
解放以後傳統武術被改變,拋棄了門戶,一直以表演形式開展,突出了觀賞性,融入了高、精、難的動作,這不能不是一個發展方向。
改革開放後逐漸開放的武術運動和拳擊、跆拳道、柔道、自由搏擊等運動展現在中國舞台上,使武術有了進一步和世界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並從中映射出中國武術的局限性,這種局限不僅體現在搏擊內容上,也體現在訓練方法和規程制定上,更表現在體制運作上。
過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以計劃制定為標準已行不通。
現在走向市場,但不符合市場規律,不尊循市場運作的內生力,出現了短期商業行為,不具有持續性,和可操作性。我們有了數次這樣的經歷。究其原因是缺乏市場化的整體規劃,和基本操作經驗,缺少調查研究和整合手段,說穿了是吸引力問題.怎樣吸引贊助商,廣告媒體,人力資本等問題。
夯實群眾基礎做好精品功夫,是當前武術必行之道,唯有這樣才能發揚中華武術之優勢使其成為中華思想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說白了,我們這批人士處於專業隊伍和大規模的術、舞、操的中間地帶,是民間傳統武術的繼承和傳播者,背後有廣大的武術愛好者和傳統文化愛好人士,前面又有武術專業運動員隊伍。既得不到體制優勢,又缺少賴以生存的地位和保障,舉步維艱,境況尷尬。
靠誠信,篤教為立身之本,還是靠虛假蒙人成為一個社會風氣的標杆,他又維繫著國內廣泛人士和國外民間交流的重任。中國武術怎樣狀況將在這批人士中間充分反映出來。
他們是中國武術事業的中堅,沒有這批人的堅持,中國武術會變成怎樣可想而知。
中國的武術事業具有它獨立的人格,不依附於某種勢力,才能得以健康發展。武術內涵才能得以健康延伸。
中華武術走普及性、專業化、傳統化相結合的道路,決定了中華武術的趨向。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武術隊伍普遍存在著老化、虛化和神化問題,令人擔憂。和我們老師這一代以武術功底為標準的武術越來越少見了。也應該說沒有市場了,因為他們生存不了。
以國家套路為標準的專業隊伍,在體制的保障下,也往往畫地為牢,難以突破自己,恕我直言。
以商業為目的武術未見其獨特魅力,還在探索中,和世界著名的拳擊賽事等不可同日而語,和影視中宣傳的中國武功相去甚遠。
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真有中國功夫嗎?是傳說,是現實,是神人,還是凡人。
這個問題該有傳統武術人來回答了,怎麼回答,我不敢說,也說不好,門派,師承等等,同時挑戰了規則的制定。
中國的武術之路不輕鬆,實踐,摸索,借鑒,提高,訓練方法,格鬥理念都考驗著我們改革的決心和實踐能力。
太極感悟
太極何許也,眾說紛壇,引得眾多人,研究探索。從不同角度,不同感受,不同領域來探究它。
作為一位習練太極拳多年的實踐者,面對日益增多的前師後學,一直想用簡單明潦的現代語言,表達清楚,以解已惑,以達其意。
寫了若干文章,總覺有些言不達意,意不入神,神非直言。是太極拳太深奧?還是自已語言太貧乏?是歷史沉痼太深重?還是對古代語言理解方面差異?尤其被問到怎樣才能練成太極拳?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每每和太極同道討論,往往也會出現方向,理念,拳種不同,感受各異,使問題含混不清,給後學帶來迷惑。
在現代網路上,大都是筆談,尤其是一些想尋找所謂武術秘笈的人士,越虛,越玄,越起勁,給一些弄虛作假人士有可乘之機,於是太極拳中謬論,奇象層出不窮。有什麼,丹田之氣有多深,功夫就有多高。還要向我求證,實在無語。更有一些人士自已剛學會一套拳,居然敢教人。自已架子尚在幼稚中。
自己的拳,在一拳病,拳拳病,一身不正,身身歪的狀態下,藉助神玄,播撒神玄,往往振振有詞,美名創新,誤人,誤已,誤武事。騙人,騙錢,騙自已。那些真正的老師,因為嘗過深淺,知其利,害,往往出口謹慎,而非正道者,口無遮攔。使太極園地,看上去一片繁花似錦,實際上雜草叢生。使真正愛好者,無論是學拳的,還是教拳的,都受到傷害。
著名的閆芳事件,在前幾年武術界,弄得紛紛楊楊,幸虧在其同門師兄,武術同道揭露下,才得以止沸。其對中國武術的影響,對中國武術在國際上的聲譽,在武術體肓的傳播上,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所謂凌空勁,在六十年代,國家和政府部門就列入禁地,居然會在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得以不可思議的傳播,其害人,害已程度著實不淺,甚至現在仍有一些人在追求,以上這些都有感於昨天參加的上海市武術專業輔導員學習班。接下來談談自己斟誤的感想,還望有識之士勘正,按我對太極拳的理解,
太極拳是一個矛盾體,因為,它闡述的是:
陰——陽,虛——實,含——拔,松——沉,上——下,左——右,進——退,開——合,呼——吸,吐——納,動——靜,等等。
每練一式一勢我會找它的反向,雖然用詞不同,但內容是矛盾體,在內涵中取得統一。反映到一致勁,一個感覺,一個意境,一方神往。
比方說,松腰沉胯,假如松腰松胯,那是什麼感覺,力點,支點,怎麼解釋,上沉則下松,下沉則上松,當然也指,上,下身。
找不到反證,我一般不練下去,這似乎,不是太極,不符合太極,不順乎自然,有悖於法則。
可能有偏頗,但我確實是這樣想的。今發於群里,聽取大家意見,或存,或廢,或修改,萬望賜教。
太極拳的開與闔
繼昨天夜裡一樣,一到凌晨3點就難以入眠了,因此成就了一篇《太極感悟》,今夜失眠又如期而至,反覆思慮太極的開與闔,在拳架上,在器械上,在推手上,在活步推手,大履上,在散手上。
從陳家溝帶出來的太極拳,其架子越打越小,楊式比陳式小,吳式比楊式小,孫式不比吳式大,武式又小於吳,孫,為何?
曾請教於各位武術同道,答案各異。有從風格上講,有從發勁角度講,有從大圈小圈上講,有從技擊角度上講,還有從訓練角度講,亦有從更適應老年人,體弱者的適應性上講,林林總總。
二天前和弟同參加上海市武術專業輔導員學習班,中飯際,談及各自的感悟,弟的一席話,使我豁然開朗。他的原話已攏不上來了。意思卻清楚,拳越打越小,架子越練越闔,太極無手。幾十年的共同習拳經歷己使我們談太極拳感悟,到一點即透,一語就的的境界。我十分重視他的感悟,能接受他的頓悟,是啊,我們倆兄弟的切磋,已到意境相連,心領神會的程度。
我們倆兄弟,較之其他兄弟又是不同,一母同胞,一奶同哺,一師同投,一脈相承,不分仲伯。
表面看起來,倆人拳架極似,神韻彼此,然而內里許多不同。一般人看不出來,我們相互清楚,但這種清楚,不俱有常有的比試性,競賽型的,而是互補型的。更為可貴的是具有反證性,能把太極上的矛盾顯現出來,反證出去,真正體現出了太極拳的奇妙。
比如前段時間,關於拳架子起伏問題,我認為拳架子應該有適當的起伏,體現圓潤飽滿,千年鼓盪。弟則認為拳架不應起伏,體現平展,舒緩,內勁藹含。
又比如,在推手中,我主張,主動喂勁,然後引勁落空。弟則認為,靜待對方進攻,引化而後擊。
弟喜長勁,我擅短勁。
這裡不僅體現了倆兄弟的性格,秉性,習拳理念,技擊風格,慣勁方向,更體現的是開——闔。
中國武術講究開——闔,不僅在於拳架上,風格上,技擊理念上,更在於心靈上。
這裡面沒有優,劣,沒有上,下,沒有前,後,只有左,右,誠如我倆兄弟名字一樣,僅有方向,方位上的差異而已。這就使我們通達了,並驗證出彼此方向沒有錯。
太極拳有越打越小的理由:
理由1,短小精悍,不事張楊。
理由2,小圈別大圈,小園制大園。
理由3,以逸待勞,短距反擊。
理由4,防守反擊,制勝法寶。
理由5,便於發揮,人不動,已不動,人若動,己先動的優勢。
有小的理由,就有大的理由:
理由1,開合有度,舒展大方。
理由2,大圈帶小圈,大園套小圓。
理由3,捨己從人,不畏艱險。
理由4,攻中有守,守中帶攻。
理由5,提高綜合能力,掌握致勝法寶。
粗粗寫了以上內容,突出一個觀點:
練拳在身手,開合由心靈。
謹此奉獻給各位太極愛好者,一管之見,多提寶貴意見。
水中葫蘆與太極拳
壓了葫蘆又起瓢,是描寫水中葫蘆的特點。他的形象正好符合太極拳的本來面貌,對揭示太極拳特徵有很好的示範效應。
把太極拳比作「水中葫蘆」是形象的。
太極在中國符號中本是一球,飄在水中依託水的浮力支撐球體,這在太極拳中是一個「棚」意寓處處有棚,棚在處處。
柔順,圓滑是太極拳的要求,無死點,無稜角,吃不到重心,受不住力,滑溜,在太極推手中碰到這樣對手是棘手的,這就是鬆柔所致。
滑溜好比太極拳里履勁,具有飄的特徵。仰之彌高,探之愈深,不丟不頂是標準的太極拳行為。
隨曲就伸,是太極拳的精華,按水中葫蘆的感覺應該是比較形象的,具有粘連相隨,不丟不頂,綿綿不斷的特點。
隨是太極拳的獨特點,是分寸的掌握,是對圓順的實際體感,水中葫蘆真有這樣的風格和特點。
這裡的圓順是整體的圓順,具有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無有不動的太極意味。
從水中葫蘆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太極拳對於柔的解讀和運用。柔,首先不是柔軟塌卸的意味,是貫徹處處有棚的柔。也由此可以看到柔在太極拳里總的特徵,似水柔情,無形勝於有形的啟迪。
水中葫蘆的被動作用,在人的作用下增加了能動性和主動性。這樣就使太極拳具有更高的層次,具有反擊能力,這就是太極拳的防守反擊。
把太極拳看作非攻擊性是對太極拳的片面理解, 實際的太極拳應該把它練成化後即打,化即是打,這樣一種「體用拳」它具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立統一的擊打實際。
那種把太極拳一味柔化,不為進攻的方式是限制太極拳的發揮和運用的障礙,化打結合,才是太極拳真諦所在。
具體練習中太極拳應該得機得勢地運用內勁化解對方來勢,順勢還擊對方,整合自身能力出擊對方,發揮後發制人的特點效果。
大道之簡是事物的正確理解和處理的有效方法,目前太極園地里過分強調,意、氣、神、骨、肉、皮等的傾向是無益的。太極拳不是機器零件,需要嚴格安裝,而是隨曲就伸,得機得勢而來的,隨著練拳的深入,體悟、感悟會如影相隨出現。而且在不同階段,不斷修正,提煉、整合、提高,一成不變不符合太極拳,也練不好太極拳。
過分強調太極拳的內勁,內功,內法只會使初學者摸不著頭腦,反而有礙練習,甚至誤入歧途。
把練太極拳作為一項長期工程,循序漸進,對提高體質,增強抵抗力減少基礎性疾病是有效果的,作為技打效果則比較慢,也不是有明顯秘籍可遵循的。
那種把太極拳看作神功的企圖是不存在的,它基本要求還是現代體育的特徵:力量——平衡——柔韌。對肢體的鍛煉也基於這三點,不可能練出超自然的特質的。
幾十年的太極拳習練,使我認識到太極拳會象其他體育項目一樣會回歸它的科學道路,摸索出它科學訓練方法的。就像私塾必定會被替代一樣,納入中國現代教學的範圍內。那樣會使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對此我們深信不疑。
※記住這些,保全家健康!
※靜靜練拳,慢享人生!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我眼中的太極拳,美出內涵,美出氣質,美出境界!
※小妙招體會「太極整勁」,不妨試一試!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