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生理性病害技術大講堂
什麼是生理性病害?
黃瓜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兩大類。
凡是由氣候影響和管理不當引起的癥狀均屬生理性病害範疇。在黃瓜生產中,生理性病害則往往難以識別。對生理性病害菜農則是認不準、分不清、胡亂猜、蒙著治,有的造成了重大損失。目前,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能佔總病害的50%以上。以下按癥狀表現具體分析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和預防措施,僅供大家參考。
黃瓜常見的生理性病害有哪些?
黃瓜幼苗異常、黃瓜莖葉異常、黃瓜花果異常、溫度異常對黃瓜的危害、藥害、肥害和缺素症、營養過剩、流膠病等
一
黃瓜幼苗異常
1、黃瓜苗「戴帽」
黃瓜苗「戴帽」
癥狀:
在黃瓜育苗出土時,經常遇到有種皮夾在子葉上而不脫落的情況,俗稱「戴帽」。發病時輕者造成幼苗生長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葉爛掉,幼苗因飢餓而死亡。
致病原因:
(1)種子質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時無力脫殼。
(2)苗床底水不足,種皮乾燥變硬,夾住子葉而不易脫落。
(3)種子豎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觸的土壤面積減少,種子出土過程中吸水不均勻。
(4)幼苗剛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種皮在脫落前變干,致使種皮不能順利脫落。
防治方法:
(1)精選種子,挑選粒大飽滿無蟲的種子。
(2)播前澆足底墒水,播後用潮濕土覆蓋。
(3)育苗床加蓋塑料薄膜或草簾進行保溫,使種子從發芽到出苗期間保持濕潤狀態。
(4)幼苗發生「戴帽」時,用噴壺先在幼苗上噴少許清水,在清晨種殼潮濕時人工輔助「摘帽」。
2、黃瓜幼苗子葉畸形
黃瓜幼苗子葉畸形
癥狀:
幼苗子葉畸形有多種表現形式,有的兩片子葉大小不一、不對稱,有的子葉展開方向不在同一條線上,有的子葉抱合在一起,有的子葉開裂,有的子葉粘連在一起。子葉是黃瓜幼苗生長初期的主要光合器官,子葉畸形會對幼苗生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例如:粘連在一起的子葉會影響真葉的伸展,減少黃瓜幼苗的光合面積。另外,子葉的質量是黃瓜種子質量和幼苗質量的標誌,子葉畸形,往往說明種子質量差,將來這樣的幼苗的產量和瓜的品質往往也較低。
致病原因:
子葉畸形主要是種子質量本身造成的,如種子不成熟,發育不完全,放置時間過長,留種時選擇母株不當,母株不夠健壯等。
防治方法:
栽培者自行留種時,要選擇植株中部大瓜留種,而不要用下部瓜,甚至根瓜留種,因為下部瓜發育時植株幼小,環境條件差,授粉不良,種子質量差,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清選或漂洗,剔除癟籽,殘破籽,小籽。
二
黃瓜莖葉異常
1、黃瓜的生理性萎蔫
黃瓜的生理性萎蔫
癥狀:
對產量影響較大。早春栽培的黃瓜從定植到結瓜生長發育一直正常,但有時在中午特別是晴天中午,葉片會出現萎蔫現象,初期只是植株中下部葉片在白天萎蔫,到夜間尚可恢復,到後期整個植株葉片萎蔫且不能恢復,生長勢減弱,結瓜能力降低,甚至整株枯死。
致病原因:
主要是由於種植黃瓜的地塊低洼,雨後地面長期積水,或長期進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過高,土壤缺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吸收功能降低所致,植株缺水,而葉片蒸騰量大,植株水分不能滿足蒸騰需要,就會發生萎蔫。土壤乾旱,也會出現生理性萎蔫現象,在土壤氧氣含量很低的情況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會產生有毒物質,使根系中毒,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露地栽培時,要選澤地勢高燥,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塊栽培黃瓜,切忌選擇低洼地。例如:栽培過水稻的地塊是不宜栽培黃瓜的,如果確實需要在低洼地種植黃瓜,則一定要採用高畦栽培的方式。雨後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雨後和澆水後要及時中耕鬆土,提高土壤透氣性。
2、黃瓜葉片邊枯
黃瓜葉片邊枯
癥狀:
枯邊葉又稱焦邊葉,多發生在植株中部葉片上。病葉葉緣發生乾枯,深達葉內3~5mm。
致病原因:
(1)鹽害,因大量施用化肥,土壤鹽漬化,土壤鹽濃度過高。失水,在棚室內高溫,高濕的情況下,突然放風,致使葉片急速失水量過多。衰老,植株下部葉片自然衰老。
(2)藥害,噴農藥時,因藥液濃度;偏高或藥液偏多,或藥液積存在葉緣而造成藥害,這類葉的壞死部分多呈白色。
防治方法:
(1)科學施肥,進行配方施肥,多施有機肥,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後再施用。追施化肥要適量,均勻,盡量少施硫酸銨等有副成分殘留的化肥,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洗鹽,對於土表有白色鹽類析出的鹽漬化土壤,可在夏季澆大水,連續泡田15~20d,使土壤中的鹽分隨水分淋溶到深層土壤中。
(2)科學放風,切記放風過急,過大,即使需要大放風,也要逐漸加大放風量。
三
黃瓜花果異常
1、黃瓜花打頂
黃瓜花打頂
癥狀:
在早春、秋延後或冬春茬栽培的黃瓜,苗期至結瓜初期常會出現植株頂端不形成心葉而是出現花抱頭現象,植株停止生長,影響黃瓜的產量和品質。
致病原因:
花打頂的成因大體有以下四種情況:
(1)定植時定植穴或溝內有機粗肥施用過量,定植後澆水不及時,土壤溶液濃度高,根系吸收困難,導致植株頂端發生花打頂。
(2)棚室地溫長期低於10℃,田間持水量又高於25%,使根系生長受到抑制形成漚根而出現花打頂。
(3)是夜間溫度偏低,白天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質在夜間轉運緩慢,時間長久致使葉片變為深綠色,植株變得矮小出現營養障礙而形成花打頂。
(4)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時植株根系受到傷害,養分吸收受抑而出現花打頂。
防治方法:
發生花打頂後,要針對各種成因採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1)燒根所引起的花打頂,應及時澆水,澆水後及時中耕,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復正常。
(2)漚根出現花打頂時要停止澆水,及時中耕,設法提高地溫達到10℃以上,等逐漸恢復正常發育後再轉為平常管理。
(3)夜溫過低時,要設法維持前半夜的室溫度在15℃左右,下半夜室溫降至10℃左右即可。
(4)採取地膜覆蓋,避免中耕傷根。追肥應採用施加液肥,避免挖坑引起傷根。
2、畸形瓜
(1)黃瓜尖嘴瓜
癥狀:瓜條未長成商品瓜,瓜的頂端停止生長,形成尖端細瘦。
病因:
(1)溫棚內北部光照不足,晝夜溫差小,密度過大,透光不良,瓜條膨大時肥水供應不足;
(2)植株長勢弱,葉片小,黃葉,生長點受抑,根系受到損傷;
(3)植株生長後期表現衰老,或感病蟲危害,或遇連陰天;一個葉節長出多條瓜,長勢弱的易出現尖嘴瓜。
防治方法:
(1)加強水肥管理,增施有機肥料,多施騾馬糞等熱性肥料,提高土壤的供水、供肥能力,防止植株早衰;
(2)合理建造溫棚,採用高光效無滴棚膜,增加透光度;
(3)合理密植,保證每個植株有充足的營養和生長空間;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植株遭受病蟲危害。
(2)黃瓜大肚瓜
癥狀:瓜條基部和中部生長正常,瓜的頂端肥大。
病因:
瓜條細胞膨大時,溫度高,水分大,根系吸收能力強,澆水過量,不均勻。
防治方法:
適時適量澆水,控制溫度,避免出現大的溫差。
(3)黃瓜細腰瓜(蜂腰瓜)
癥狀:
瓜條中腰部分細,兩端較肥大。
病因:
在溫室後排,白天光照弱,夜間溫度高,晝夜溫差小;鉀素供應不足;植株體內硼元素缺乏。
防治方法:
掛反光膜,增強光合作用,增加物質積累;增施微量元素肥料,畝施1公斤硼砂作基肥;畝施硫酸鉀15公斤或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重施腐熟有機肥料,畝施5000斤以上。
(4)黃瓜曲形瓜
癥狀:
在植株生長的過程中,瓜條逐漸呈彎曲狀態,在最初和最後的果穗發生較多。
病因:
光照不足,營養不良,溫度、水分管理不當。高溫、低溫、晝夜溫差過大或過小易發生。此外,幼果被架材及莖蔓遮陰或夾長也易形成曲形瓜。
防治方法:
做好溫度、濕度、光照及水肥管理,要避免溫度過高過低,溫差過大過小。
(5)黃瓜苦味瓜
癥狀:
苦味黃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觀一致,但生食時口感澀麻,有苦味,花頭和蒂頭的苦味重於中間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調料後,稍有苦味,熟食時與正常黃瓜沒明顯差別。
黃瓜苦味的原因
黃瓜苦味的發生,是由於瓜肉中積累了過多的苦味素所致。造成瓜肉中苦味素過多的原因分以下幾種:
(1)施磷鉀肥過少或施氮肥過多,易形成苦味瓜。
(2)低溫弱光照生長條件下,氮素化肥施量過多,結的嫩瓜不僅有苦味,而口感澀麻,因為大棚較低溫度條件細胞透過性較低,致使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
(3)大棚內高溫持續時間過長,使植株同化能力減弱,損耗增多,黃瓜果實中積累苦瓜素。
(4)濕度。苦瓜素是在乾燥條件下產生的,如大棚中空氣濕度較大,而土壤濕度較小,就會使植株發生「生理乾旱」。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苦瓜素會從莖葉轉移到果實中,產生苦味。
黃瓜苦味瓜的防治方法
(1)對多年種植黃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對土壤進行養分測定,然後按氮、磷、鉀,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
(2)苦味具有遺傳性,葉色深綠的苦味瓜多,因此對品種要有所選擇。
(3)注意溫度管理,當棚溫高於30℃時要及時放風,使地溫保持在13℃以上。
(4)葉面經常噴洒磷酸二氫鉀、綠風95等營養調節劑也以可減少苦味瓜的出現。
(6)黃瓜化瓜
瓜條長到2—5厘米長,停止生長,萎蔫。
黃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1)連陰天、光照弱、密度過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減弱、養分積累不足而化瓜;
(2)水肥不足、肥料配比不合理、植株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受阻,造成營養不良而化瓜;
(3)瓜條之間爭奪營養而造成營養不良產生化瓜;
(4)白天溫度高於32℃,夜溫高於18℃,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驟增,致營養不良;
(5)高溫或低溫下雌花發育不良。
黃瓜化瓜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總的來說是因為小瓜在生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停止發育。冬暖大棚育苗和生育前期晝夜溫差大,形成的雌花多而雄花少,不進行人工授粉,主要為單性結實,單性結實弱的品種就易化瓜。
黃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棚室內白天溫度高於32℃,夜間溫度高於18℃,黃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增加,從而導致營養不良而化瓜。
結瓜初期,莖葉生長迅速,瓜條生長緩慢,如果此時連續出現20℃以上的3高夜溫,養分就會大量向莖葉分配,造成瓜秧徒長而導致化瓜。栽植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造成鬱閉,小瓜長期不長,發生大量化瓜。
黃瓜生長期間遇低溫冷害,尤其是地溫過低,導致黃瓜根系發育不良,吸收能力降低,使瓜條營養供應不足而化瓜。噴葯時正處在花期以及有毒氣體的傷害等,也會引起化瓜。植株生長與結瓜推動失去平衡,下面瓜不及時採收,造成上部的瓜化掉。
低溫下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能力受到影響,造成營養不良而化瓜;
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影響光合作用造成化瓜;
夜溫高、濕度大,氮肥供應過多黃瓜徒長;
對植株下部瓜採收不及時,會大量吸收同化產物,而植株上部雌花養分供應不足;
病蟲害引起葉片壞死變黃而影響光合作用,使黃瓜生長不良造成化瓜。
化瓜的防治方法
(1)培育壯苗,適時定植,適當稀植,加強通風透光、培養壯根。施足基肥,及時追肥,進行二氧化碳施肥。均勻供水,避免土壤過干過濕。
(2)加強放風,防止白天溫度過高,適當降低夜間溫度,增加晝夜溫差,促進瓜條營養物質積累。
(3)增加光照,選用無滴膜,保持膜面清潔,盡量早揭、晚蓋草苫。
(4)早收根瓜。瓜碼過密,坐瓜太多,要及時疏花疏瓜,防止小瓜互相爭奪養分。
(5)注意保溫、短期加溫,提高棚溫,促進黃瓜生長和結果。
(6)注意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或糖尿液,可防止大量化瓜發生。
3、黃瓜皴皮
瓜把、瓜條長皴有區別:瓜把上長皴俗稱木栓果,屬於生理性缺硼造成的。菜農一般認為是冷風吹的有一定道理,這隻能加速木栓化,而不是長皴的根本原因。這種情況可以用含硼葉面肥解決。瓜條長皴多是藥害和放風不當引起的。藥害往往是藥液濃度過高,或者噴施了多種農藥發生了反應,也不排除劣質農藥或過敏農藥的作用,瓜條刺瘤一般消失。
4、有花無果
只開雄花不結果
發病原因:
由於黃瓜植株體內細胞分裂失調所致。黃瓜植株在生長過程中莖蔓失調瘋長,破壞黃瓜植株體的分枝能力,從而導致黃瓜植株只開雄花不開雌花,或只在蔓梢處開有限的幾朵雌花。這樣會嚴重影響黃瓜的產量和收益。
防治方法:
嚴格控制瓜蔓瘋長,保證黃瓜植株體生長健壯。採取化學調控措施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當黃瓜植株長出4片以上真葉、瓜蔓長30~40厘米時,每畝可用乙烯利200~500毫克/千克(稀釋濃度),或萘乙酸5~10克,或三十烷酵5~10克,或助長素10克,然後加水50~70千克,均勻噴施1~2次,即促進黃瓜植株細胞正常分裂,增強雌雄花同株並開的能力,有效解決黃瓜因只開雄花而引發的「不育症」。
四
異常溫度對黃瓜的危害
1、黃瓜高溫障礙
癥狀:
多發生在保護地栽培中,植株中上部葉片因受光照和水分等環境影響而產生。發病初期在葉脈之間出現退綠色水漬狀小斑點,形狀、大小不一,隨後逐漸發白,葉脈尚留有綠色,整張葉片成「麻花臉」。病斑表面不產生病原物,後斑塊不斷擴大,植株受害嚴重。
致病原因:
黃瓜的高溫障礙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多發生在保護地早春栽培的黃瓜生長中後期,高溫低濕是發病主要原因。由於連續陰雨季節過後天氣轉晴,氣溫回升快,光照強,植株中上部葉片,特別是日光棚頂膜,附近的葉片容易發生危害。在秋延後保護地黃瓜栽培中,由於光照強烈,加上澆水不當,也易造成高溫障礙。
黃瓜高溫障礙的應對對策:
(1)及時通風降溫。白天保持棚室內的溫度在30℃以下,地溫保持在25℃以下。如遇到強光照,棚室內外溫差大不便放風時,採用蓋葦席、遮陽網或採用反光幕;夜間溫度在18℃左右,地溫保持在15℃以上。這樣調溫還可以控制莖葉徒長。
(2)棚室底部溫度過高,濕度過低時應少量洒水或噴霧進行臨時降溫。這樣可以防止由於灌水降溫過快而導致的根活性受抑制。
黃瓜葉燒病
癥狀:
多發生在植株的中上部葉片,尤其是接近或觸及棚膜的葉片更為嚴重。葉燒初期葉綠素減少,葉片的一部分變成漂白色,後變成黃色,枯死。葉燒輕者葉緣燒傷,重者半個葉片整個葉片燒傷。
發病原因:
黃瓜對高溫的耐力較強,32~35℃不會對葉片造成危害,特別是在空氣相對濕度高,土壤水分充足時,容易維持植株體內的水分平衡,溫度即使達到42~45℃,短時間內也不會對葉片造成大的傷害。在空氣相對濕度低於80%時,遇到40℃的高溫就容易產生高溫傷害,尤其是在強光照的情況下更為嚴重。高溫悶棚控制霜霉病,處理不當極易燒傷葉片。
防治方法:
做好棚室的通風管理,避免長時間出現35℃以上的高溫。當陽光照射過強時,棚室內外的溫差過大,不便通風降溫或經過通風仍不能降低到所需的溫度時,可採用遮光辦法降溫。棚室內的溫度過高、相對濕度過低時,可噴冷水霧。高溫悶棚要嚴格掌握溫度和時間,以龍頭處的氣溫44~46℃,維持2小時安全有效。龍頭接觸棚頂時要彎下龍頭。高溫悶棚的前一天晚上一定要灌足水,提高植株的耐熱力。
黃瓜葉片捲曲
植株上部葉片多發生上卷,顏色呈褐色。
病因:
棚室內溫度過高,植株上部葉片遭受高溫燒傷。
防治方法:
發現癥狀後及時檢查棚室內溫度,通風降溫,把溫度控制在25℃左右。
2、黃瓜低溫障礙
低溫障礙前期
低溫障礙後期
癥狀:
0℃以上的低溫稱寒害,植株表現葉面黃白、斑點、皺縮、捲曲變小、萎蔫。0℃以下低溫稱凍害,植株萎蔫枯死。
病因:
低溫時,根細胞原生質流動緩慢,細胞滲透壓降低,造成水分供求不平衡,植株受到寒害。溫度降低到冰點以下時,細胞間隙的水分結冰,使細胞原生質的水分析出,冰塊逐漸加大;致細胞脫水或使細胞漲離而死亡,而使植株萎蔫死亡。
黃瓜低溫障礙防治方法:
選用耐低溫品種;低溫鍛煉,苗期經受一定的低溫可提高抗寒力;在棚室上加蓋雙層草簾;熏煙或臨時補溫;低溫後慢慢升溫,不可操之過急,嚴重者要重新栽培;噴施鏈黴素500ppm。
黃瓜漚根
主根腐爛變褐色,不及時管理易造成死秧。
病因:
連陰天地溫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高,長期密閉不通風,根部缺氧,根系損傷。
防治方法:
及時中耕鬆土,提高地溫並進行通風換氣,降低棚內濕度和土壤含水量。
五
黃瓜藥害
癥狀:
葉片出現五顏六色的斑點,局部組織焦枯,穿孔或脫落,或致葉黃化,退綠或變厚畸形。
病因:
藥劑微粒,直接阻塞葉表氣孔、水孔、或進入組織堵塞了細胞間隙,致作物正常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和同化作用受抑;藥劑進入植物組織或細胞後,與一些內含物發生化學反應,致正常生理機能被破壞而出現異常癥狀。
防治方法:
選擇對作物安全的農藥;盡量避開在作物耐藥力弱的時期噴葯,一般苗期、花期易產生藥害;正確掌握施藥技術,嚴格按照規定濃度、用量配藥;避免在炎熱中午施藥,因為此時植株耐藥力下降;加強管理,及時澆水、施肥、中耕,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恢復能力。
六
黃瓜肥害
肥害是施肥不當引起的黃瓜生理性病害。中上部葉緣呈整齊的「鑲金邊」,組織一般不壞死,上部葉驟然變小,部分葉片呈「降落傘」狀,生長點緊縮。多由於施肥過多,土壤溶液濃度過大而造成葉片鹽分積聚,取出根系可見根已變銹,根尖鈍;底部葉片邊緣或葉脈間仍為綠色,其餘部位變黃,病部和健部界限清晰,這是氨氣積累危害的表現。在瓜苗定植前施入未腐熟的雞糞,雞糞排出大量氨氣於已扣棚密閉的溫室中,最易產生瓜苗氨害。主根受肥燒則瓜苗表現心葉爛邊;缺鐵形成黃邊葉,葉片黃化;缺鋅上葉發黃,葉片變小;缺鈣葉皺縮爛邊;缺錳下部片似降落傘;缺硼上部葉片深綠,增厚捲縮,葉面積變小。
黃瓜二氧化硫氣害
棚室保護地亞硝酸氣害。施肥後10-15天後,中位葉初在葉緣或葉脈間出現水浸狀斑紋,之後向上下發展,受害部位變為白色,病部與健部分界明顯,從背部觀察下陷明顯。
病因:
當棚室中二氧化硫的濃度達到0.5~10mg/L時,就會對黃瓜造成危害,二氧化硫氣體首先由氣孔進入葉片,然後溶解浸潤到細胞壁的水分中,使葉肉組織失去膨壓而萎蔫,產生水浸狀斑,最後變成白色,在葉片上出現界限分明的點狀或塊狀壞死斑。嚴重時,斑點可連接成片。受害較輕時,斑點主要發生在氣孔較多的葉背面。
防治方法:
遭受二氧化硫為害及時噴洒碳酸鋇、石灰水、石硫合劑或0.5%合成洗滌劑溶液;需要生火補溫時,要嚴防煙氣泄漏到棚室內,一旦感到有煙味,就應立即開窗換氣,並適當澆水、追肥,以減輕危害。
黃瓜氨氣害
氨過剩幼苗葉色褪綠,葉緣呈燒焦狀,向內側捲曲;植株新葉葉脈間出現缺綠症導致心葉下2--3片葉褪色,葉緣呈燒焦狀。棚室保護地氨害多發生於施肥後3-5天,中部葉片正面出現大小不一的失綠斑塊或水浸斑塊,葉尖、葉緣乾枯下垂,且植株上部發病較重,發生比較突然。
受害的幼芽及嫩葉四周呈開水燙傷狀或水漬狀,輕者葉片出現不定形的塊狀枯斑,葉緣呈灼傷狀,重者植株根部由褐變黑色,喪失吸收肥水的功能,地上部分逐漸枯萎死亡,常被誤診為霜霉病或其他病症。對氨氣敏感的蔬菜有黃瓜、番茄、西葫蘆等。
氣體害防治方法
1、講究施肥技術。
棚栽蔬菜無論施用基肥還是追肥,都要注意如下要點:
一是無論施用什麼肥料,提倡以施用底肥為主、追肥為輔;
二是施用有機肥作底肥的一定要充分腐熟,倡導施用生物有機複合肥作基肥;
三是無論化肥或者有機肥只能深施,不能撒施在地面,施後要覆蓋細土;
四是底肥或者追肥一次不能過量施用,追肥更宜少量多次。追肥忌用碳酸氫銨,尿素以用水溶化後施用為好,但每畝每次用量不宜超過50斤;
五是適墒施肥,或施後灌水,使肥料能及時分解釋放。
2、經常檢測氨氣。
要經常在大棚內檢查氣體狀態,可選用醫藥公司出售的PH試紙,測定棚膜內水珠的PH值濃度,當PH在8.2以上,必須及時放風排氣。若稍遲緩,就會發生中毒現象。
責任編輯:溫澤澤
※九月伊始,埋下一些種子,讓希望叢生,復甦愛的感受
※君子蘭、吊蘭、蟹爪蘭等等這幾種「蘭」,該咋養?一文說透!
※催芽和不催芽,對菜菜生長的真實影響是這樣的…
※某廠家業務員在桂林的果園待了一年,發現了一個驚人事實
TAG:191農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