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深山有一神秘石碑,當地政府出百萬破譯碑文,至今無人能解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就曾創造出了許多領先於世界的文明。同時也留下了許多歷史未解之謎,吸引著無數的後來者前去探索。就比如武則天的無字天碑,關於它的緣由至今仍爭論不休。還有劉伯溫的《金陵塔碑文》,僅僅開頭幾句就預測出了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事情。而在貴州的深山中就曾發現過一塊石碑,關於上面的碑文至今無人能解,當地政府更是拿出了百萬懸賞破譯。
紅崖天書又名紅崖碑,是深藏貴州省安順市的一處神秘景觀,位於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約十五公里曬甲山半山。紅崖天書的發現源自明朝的一位詩人,明代嘉靖年間的黔籍文邵元善,遊山玩水之餘寫了一首《紅崖詩》,由此千古之謎的天書從平平淡淡中脫穎而出,也開啟了近百年來無數考古文化學者對這塊石碑的探索。
在近百年對天書的研究中外學者爭論不休都給出了自己認為的答案。
第一個發現紅岩天書的明代詩人邵文善,在《紅崖詩》中提出了這樣的猜測"諸葛曾為此駐兵,至今銅鼓有遺聲。即看壁上紛奇詭,圖譜渾領尚且盟。"他認為紅崖天書是當年諸葛亮與當地少數民族結盟紀念的一種圖譜,這種把紅崖天書說成是與諸葛亮有關的說法,在明代以後很多地方志中都有過描述,因此有人又把紅崖天書稱做諸葛碑。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紅崖天書是建文帝的「討燕檄詔」。據說在建文帝逃出京城後,在親信的保護下來到了貴州的山谷之間,並在此隱居。本來建文帝很不服氣,準備東山再起,奈何大勢已去。為了表達自己至死不渝地討賊決心,就讓人以金文的變體加上篆體、隸書、象形文字、草書以及圖畫的形義綜合成一種「雜體」,篆刻於紅崖之上,故被稱為「討燕檄詔」
到了近代,湘籍學者鄒漢勛先生首提異議,認為紅崖天書的內容「當為殷高宗伐鬼方 還經其地紀功之石」,士人以其在諸葛營旁,稱之為「諸葛碑」,非也!同時,鄒先生將天書之文訓釋為二十五字,並破譯其意為:殷高宗攻克鬼方,除暴安良,東還經鹵,這裡的郡長都歸順了。殷高宗又分兵東進義播,南去自由(指緬旬)。
關於紅崖天書的猜測至今仍在繼續,而除了國內學者的研究之外,很多海外的研究者也紛紛加入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破譯天書碑文,早在1999年當地政府曾懸賞百萬人民幣,可惜的是至今無人能夠的到這筆懸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