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多「甘」少「辣」防秋燥 足部要保暖
圖片來自網路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今天,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寒露是天氣轉冷的象徵,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我們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飲食篇
寒露多「甘」少「辣」防秋燥
寒露節氣前後,空氣較為乾燥,「秋燥」易傷人。保健專家提醒說,公眾在飲食調理上應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少吃或不吃辛辣燒烤食品。
「如調養不當,人體會常常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躁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說。
如何遠離「秋燥」困擾?保健專家建議,要多喝水,尤其是蜜水,同時,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提子、石榴、香蕉等水果,既能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又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此外,還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強體質。
寒露過後 手腳發涼可喝三紅湯
天氣寒冷,很多女性朋友手腳冰涼的毛病又犯了。我們給大家推薦一款由紅豆、紅糖和紅棗一起煮成的三紅暖身湯。
紅豆性平,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女性尤其適合吃紅豆,因為其富含鐵質,有補血的作用。紅糖性溫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 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紅棗富含鈣和鐵,是補鐵補血的不錯選擇。這三類食物相互配合,能增加鐵的攝入,提高身體耐寒能力。
具體做法是,紅豆250克,紅棗15~20枚,紅糖適量。把紅豆洗凈,挑出雜質,浸泡兩小時。紅棗洗凈,去核。鍋中放入紅棗、紅豆,加入600 毫升左右水,倒入紅糖。大火煮開,保持沸騰狀態約半分鐘左右,香味散出開小火。燜到紅豆熟爛,就可以喝了。 需要提醒的是,三紅湯含糖量較高,不適合有糖尿病的女性朋友喝,腹脹、體質燥熱的人也不適合。
寒露宜潤肺 「二冬」益處多
中醫認為「肺為嬌臟」,因此要在寒露時節好好呵護肺臟;又因乾燥,令口、唇、舌、咽不適,需以滋養陰液的方法來調理,所以在此節令「滋陰潤肺」是中醫養生的核心。常用的食物有梨、雪耳、百合、甜杏仁(南杏)、白蘿蔔、蓮藕和馬蹄,葯食兼用的有麥冬、天冬、北沙參、玉竹和石斛等。
兩款時令養生美食
二冬燉乳鴿
材料:麥冬和天冬各6克,蜜棗一顆,乳鴿一隻(兩人分量)。
做法:乳鴿,去毛和內臟後洗凈;將各食材放入燉盅內,加水500毫升,微火燉90分鐘,用鹽調味即可。麥冬和天冬是養陰清熱、潤燥生津、清心潤肺的最佳古方。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本方還有降血糖、保護免疫器官的功能,對呼吸道有抗炎和袪痰的作用。白鴿肉所含的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均高於其他禽畜肉,而且所含的脂肪量少,易於消化和吸收。
雜錦炒肉丁
材料:蓮藕、馬蹄、西芹和鮮百合各50克,南杏30克,豬瘦肉150克,生粉、花生油和鹽各少許(3人分量)。
做法:蓮藕、西芹切粒,馬蹄去皮切粒,豬瘦肉切成細粒;南杏用沸水浸30分鐘後去衣;瘦肉粒用油、鹽和生粉拌勻,入鍋炒至剛熟鏟起;將各食材入鍋炒熟,加鹽適量,再倒入已炒熟的瘦肉粒,翻炒幾下即可上碟。
寒露補肝益腎茶
大棗蓮子銀杏茶。紅棗5顆,蓮子10克,銀杏茶5克。將蓮子用清水浸泡2~3小時,紅棗去核撕成塊,將它們一起放入鍋中,加入1000毫升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至蓮子熟透。銀杏茶置於杯中,沖入煮好的湯水及果肉,加蓋悶3~5分鐘即可。此茶具有養陰補肺、益氣養血、清熱潤燥、止咳平喘、健脾和胃、降壓、調理五臟等多種功效。
桂圓茶。桂圓肉(干)15克,加800~1000毫升水,煮開後轉小火繼續煮至桂圓的色香味都釋出,具有養血健脾、補心安神、補虛之功效。
蓮子茶。茶葉10克,蓮子30克,冰糖20克,將茶葉用開水沖泡後取汁。另將蓮子用溫水浸泡2小時後,加冰糖燉爛,倒入茶汁拌勻即可。此茶具有健脾益腎的功效。
養生篇
寒露到!怎麼擁有一個不感冒的秋天
寒露腳不露
「寒露腳不露」告誡人們寒露過後,要特別注重腳部的保暖,切勿赤腳,以防「寒從足生」。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庄乾竹表示,因為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因此,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寒露過後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練「彈指功」提陽氣
很多朋友冬天怕冷,容易手腳冰涼,中華養生瑜伽協會會長迷羅表示,如果在寒露之後開始練練「彈指功」,可以讓這些狀況會得到改善。
「彈指功」非常簡單,可以每天中午用雙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彈出去,反覆一百遍。當然,可以不必局限於一百次這個數目,次數越多越好,有空就彈彈。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經的起點,而心包經是心臟的保護牆,寒露之後,人體的氣血開始流注心包經,所以常彈中指,能夠促進氣血循環,提高人體的禦寒能力,也就不容易手腳冰涼、畏寒了。
適當食補不能少
寒露後也可以適當食補,這裡推薦一道菜,即山藥胡蘿蔔燉羊肉,這道湯具有補體健腎,提升元氣的作用。怕吃羊肉上火的朋友,可以配著喝些菊花茶,菊花是清熱去火的,還可以潤肺補腎。如果不喜歡吃羊肉,可大椎穴以喝五豆粥,即用小米配上紅、黃、黑、綠、蠶豆五種豆子,熬粥喝,它能調和五臟,濡養腸胃,提升機體的免疫力。為了增強進補的效果,閑暇還可以多敲敲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以提升脾胃運化功能。
注意事項
寒露到 氣溫降 秋冬疾病起徵兆
少吃生冷 避免急性胃腸炎
寒露後,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相對減弱。如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或直接食用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和食物,就可能發生腹瀉、痢疾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容易上火的食物盡量少吃,飲食結構要以清淡為主;在吃海鮮和燒烤時,一定要注意新鮮度。烹飪時一定要加入生薑、料酒以祛寒解毒;秋天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預防心腦血管病
秋季冷暖多變,寒而復暖,暖後又寒,使人防不勝防。在晚秋時節,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明顯提高,高血壓病人在秋冬之交,血壓往往要較夏季的血壓增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心腦血管血液循環的障礙。因此,預防秋季感冒對心腦血管病患者而言相當重要。
做好保暖預防哮喘與過敏
據臨床統計,天氣變化占哮喘病發作原因的四分之三以上,其次為疲勞、過敏、飲食不當等因素。從時間上看,每年的十月是哮喘病的高發季節,氣溫的降低直接對哮喘有誘發作用。中醫理論認為,哮喘一病,宿根為「痰飲伏於內,膠結不去」。一旦氣候變化,就容易引動發病。所以,大家應當非常注意這個時節的天氣變化,當有冷空氣過境時,要提早預防,做到有備無患。深秋時要及時增加衣被,早晚出門最好能戴上口罩,以減少冷空氣的直接刺激。
過敏性哮喘除了天氣變換引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過敏原。秋季的溫度和濕度都明顯低於夏季,空氣中的浮塵增多,塵蟎也在家裡到處滋生,花草樹木開始了新一輪的新陳代謝,家中的寵物也開始換毛,這些都是非常容易過敏的物質。少數秋季常吃的食品同樣也會引起過敏癥狀,如:螃蟹、桃子、羊肉、雞蛋、牛奶等。
痛風患者少食肥膩
深秋天氣轉冷,人體進食中樞受到寒冷刺激,引起食慾增加,飯量增大,若多食肥甘厚味,則體內血尿酸產生過多,容易發生痛風。在當前季節,應多飲水,以促進尿酸排出,防止結石形成。為防止夜間尿液濃縮,可在臨睡前或半夜增加飲水量。並要維持正常標準的體重,若體重過重應慢慢減重,減重以每月減輕一公斤以內為宜,不宜快速減肥和斷食(會使細胞崩解產生大量尿酸),以免引起痛風發作。
嘌呤攝取量每日應在100—150㎎以下,尤其應該限制攝取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肝、腎、腦等)、海產(鮑魚、蟹、龍蝦、三文魚、沙丁魚等)、貝殼食物等,勿食用魚的外皮(魚皮也含豐富嘌呤)。
做好保濕預防皮膚瘙癢
老年皮膚瘙癢是常見疾病,通常以軀幹為主,大腿內側和小腿屈側、關節周圍也常見。癢為陣發性,輕重和持續時間不一,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溫度升高時易誘發或加重。在這個季節,沐浴不宜過勤,不用鹼性大的肥皂,可用香皂或硫磺皂,或用些潤膚露濕潤肌膚;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致敏物質,避免誘發瘙癢。
來源:新華社 成都日報
編輯:阮思喻
※舌尖上的中秋!這些中秋美食,你家準備好了嗎?
※不管是「宅在家」還是「玩在外」,專家教你長假「睡出健康」
※你喝的可能是假紅酒!教你一招判定真假
※1500億!伊利強勢登頂「中國乳業第一股」
※陝西省食藥局抽檢4批次食品不合格,炒貨、飲料問題多
TAG:中國食品安全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