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放言》改變了詩風,感受不一樣的情懷
古代詩詞中對人生都有很多描述,很多人感慨人生如白駒過隙,也有很多人卻不在意人生的短長,立志長遠,活得精彩和出色。
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生於亂世,幸而父親把他寄放在鄉間,得意安靜地讀書,在宿州度過了美好的童年。
他憂民於疾苦,他的詩歌很多都表達了對百姓生活的關心,同時也抒發了自己豪邁不屈的精神。白居易的詩通常都接近生活,樸實平易,下面這首詩是作者《放言》系列的第五首,卻一改其直白的詩風,極具哲理,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01
原文:
《放言》 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譯文:泰山不能損壞毫髮,顏淵無意羨慕老聃和彭祖。松樹活了一千年終究要死,槿木僅開花一天也自覺榮耀。何必眷戀塵世常怕死,也不要嫌棄而厭惡生活。生與死都是一種幻覺,夢幻人的悲哀和歡樂又維繫人間情愛。
顏淵,即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十四歲就拜他為師,可惜四十歲就去世讚賞舜的無為而治,主張內修己德、外施愛民之政。白居易說,短命的顏淵也不要羨慕長壽的老聃和彭祖,意思為只要活得有意義,不一定要長壽。
02
莊子在其《秋水》篇里也說道: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
意思是說,按照物與物之間的差別來看,順著各種物體大的一面去觀察,便會認為物體是大的,那麼萬物就沒有什麼不是大的;順著各種物體小的一面去觀察,便會認為物體是小的,那麼萬物沒有什麼不是小的。
這段話體現了古代思想家一種樸素的辯證思維,而白居易的這首詩也是沿襲了這種思想。大和小,生與死,憂與樂,長壽和短命只是一種相對。就像陰與陽是針鋒相對的,但是卻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03
看問題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既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又看到不利的一面;對於事物的判斷,還要結合當時的客觀條件;對於人的評價,要看到其優點特長,還有看到其不足,以促其發揚長處,避其缺點。
自然界中的新陳代謝是自然現象,人生的衰老病死也是一種常態,何必每天悶悶不樂,為此寢食難安,輾轉反側。
詩人沒有像很多人一樣,去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也不妄圖製造什麼仙丹和靈藥。他清醒地認識到,生老病死都是每個人必須堅強面對的。
他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根本不在於財富的多少,壽命的長短,而在於他對社會和歷史的貢獻。與其庸庸碌碌地活著,不如轟轟烈烈地死去。
04
白居易也是用他的實踐,證明著自己的觀點。讀他的《琵琶行》,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讀他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只恨無三五好友在側,好立即放下紅木桌,尋一壇老酒,飲個酣暢再說。
讀他的《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感受在寒冷中的一位老者生活艱難的場景。讀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讓我們懂得珍惜美好,不輕言放棄;也使我們不得不由衷地讚美普通的小草那旺盛的生命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再讀原詩,我們不禁覺得詩人的那種豁達的情懷,也在深深地感染著我們,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這時候更覺得白居易彷彿就在眼前與我們親切地交談,跨越時空,不受任何年齡、性別、尊卑和貴賤等等的限制。
當你把整個宇宙都看得不大,把整個人類都看得簡單,一切就都可以看得微不足道,坦然面對所有,也無須患得患失了。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是我們小時候的口頭禪!
※被稱為「日本文化的恩人」,詩人白居易原來葬在這裡
※元稹:曾經滄海,他妻子死後,再美的女人也無法愛上了
※白居易治水患造福千年,成就一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白居易詩歌的思想內容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