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一八《縫紉機樂隊》究竟用了什麼搖滾符號?

八一八《縫紉機樂隊》究竟用了什麼搖滾符號?

文丨女神夏懋懋

跑很遠去看《縫紉機樂隊》點映,最後大合唱《不再猶豫》的時候,左邊的陌生人問我:這是誰?為什麼大家這麼亢奮?

我說,Beyond雙子啊。

然後陌生人就轉頭去給女朋友科普了。

如果沒有這段對白,估計我看著滿場的架子鼓、吉他、貝斯會徹底飆出淚來,因為這首歌詞帶著Beyond「打不死」的精神感染了好多代人,也是電影ending部分最恰切的表達。

因為廣泛的宣傳期路演,大鵬讀書時組樂隊的故事已經變得家喻戶曉了,為了拍這部電影,身為導演和主演的大鵬則生生組了兩支搖滾樂隊,讓人懷疑他到底是不是在組樂隊的間歇隨手拍了部電影。

第一支樂隊——破吉他,是全片的理想模型,主要成員來自劉老根大舞台,雖然四位「大夫」的原生角色打上了深深的鄉村兒烙印,這次穿上鉚釘皮衣仍舊開啟了搖滾天團的氣場,成為集安市的精神象徵,而我們的樂隊主唱則是為了保護紀念他們的大吉他雕塑才撿起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作為前輩,破吉他樂隊代表了搖滾初入中國的音樂形象:一頭長髮配上鉚釘皮夾克,吉他上的solo,貝斯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節奏,那種不屈不撓向世界吶喊的瘋狂,就是上世界無數少男少女為之瘋狂的搖滾。

而我們的主角——新時代的縫紉機樂隊則全面拆解了這些傳統意義上的符號表達,他們開著被改造過的消防車在搖滾之城——集安瘋狂巡演,一切開始於主唱保護大吉他雕塑的決心,又完滿於每個音樂愛好者對搖滾的熱愛。

簡略了必要的著裝和樂器符號後,式微的搖滾精神成為一種呼喚與追求,恰好實現了從一個人到一對人再到結尾一個群體的狂歡式吶喊。

至於大鵬導演在《縫紉機樂隊》中致敬搖滾的符號堆砌,簡直多到說不完,除了常見的手勢、歌曲,片中很多鏡頭也直指搖滾精神的核心意志:

比如啟用消防車偷渡鍵盤手背後的自主意識,比如打群架時定格幾秒鐘的招貼畫直指愛與和平。不過,我覺得這次《縫紉機樂隊》最有創意的,還是這批致敬經典海報,且以它們為線索,聊聊每個有趣的劇情和角色。

提搖滾不能不說Beatles,提Beatles不能不提John Winston Lennon。所以,我完全理解大鵬這張海報的意義,向經典致敬,向經典的鼻祖致敬。

大鵬在《縫紉機樂隊》中塑造的人物——經紀人程宮也是一個典型的小人物模版,曾經懷揣夢想,在現實中一步步屈服,卻因為某些外界因素重新燃起追求夢想的悸動。這樣的人,必然會犯錯,但故事裡的他,也註定會改過自新,重新找到自己的初心。

就像他給樂隊寫的這首《都選C》:

為夢想灼傷了自己

也不要平庸的喘息

我要的並不在這裡

你給的答案沒意義

此刻我怎麼可以輸給你

所以我每一個都選c

就用最輕輕鬆鬆的一筆

毀掉你所有的問題

都選c

搖滾,是一種能讓人如夢初醒的神奇力量。

主唱胡亮(喬杉飾)的idea則來自涅槃樂隊的《Nevermind》,作為Grunge Rock的代表人物,他們用音樂的震撼力令全世界成千上萬人為之傾倒。

原片靈感來自「母親的水中生產」,被譽為經典唱片封面,嬰兒的臉龐被換成了喬杉,倒是充滿了笑點。

儘管經紀人才是樂隊的召集人,但實際上胡亮的堅持和意志是一切故事的起點,也是因為他的堅持和努力,最終感動了程宮。這個看起來有些傻的汽車修理工,竟然懷抱著唱出一片天的搖滾夢想,不正是搖滾無國界無等級的音樂態度嗎?

古力娜扎這張模仿朋克教母Patti Smith的黑白照片則是另一個經典了,敏感頹廢的藝術家性格讓她引人注目,神經質的表達方式令人感受到支離破碎的吶喊和憤怒。

不過我們的美艷小花一出場就帶著個「丁建國」的響亮名號,本以為會是一個個性十足的叛逆少女,但還是差不多表情度極低地完成了「高冷美麗女主角」的設定,也算是大鵬作品裡標籤化的一種女性角色,在一票大咖的海洋里,沒有太高的角色個性和演技發揮度。

因此,這張圖貌似只做到了形似而非神似,看來朋克教母的氣質仍然高不可攀啊。

至於來集安尋找周冬雨的台灣小帥哥鼓手炸藥(李鴻其飾)則還原了滾石樂隊的經典唱片《Love you live》,超過五十年的英國藍調搖滾樂隊,只能自覺起立鼓掌致敬。

看起來一盤散沙的樂隊成員就跟路邊隨便撿回來的一樣,然而從鼓手翹出節奏開始,一切都變得不同,炸藥既能鬧出烏龍,也帶著搞笑和精湛的演奏能力,雖然不是大咖,卻是個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縫紉機樂隊最」不成器」的一點,就是跨越了豐富的年齡層和職業範圍,垃圾經紀人程宮、修車工胡亮、富家女丁建國、無業游民炸彈,甚至還帶上了老中醫楊雙樹(韓童生飾)和小學生希希(曲雋希飾)。

韓童生老先生cos貓王:

希希致敬追求人權的U2樂隊:

甚至還用贊助商品牌cue了一下Bon Jovi樂隊:

朋克、藍調、邋遢、金屬、電子,可以說大鵬用這幾個角色和海報展現了他自己對搖滾的熱愛和了解,也讓這部表面上熱鬧搞笑的「夢想電影」多了幾分音樂歷史的厚重感。

儘管這部電影存在很重的網大痕迹和大鵬慣用符號,卻還是能表現出夢想的感人力量、團隊的互助溫暖和人心的靈動脆弱,甚至會讓人邊用紙巾擦眼淚還邊被段子搞得破涕而笑。

當然,作為一個標準的八零後,Beyond情節成為大鵬的落點,也就有了本文開篇那一幕,《不再猶豫》圈出玻璃心的眼淚和同感。

喜劇當然還是要熱熱鬧鬧的,但不代表熱熱鬧鬧的電影不能成為好作品。

沒有炒冷飯的音樂複製,沒有強行開掛的主角光環,這部《縫紉機樂隊》長著一張也許不被看好的娛樂面孔,事實上卻能夠給每位觀眾帶來笑容混雜淚水的觀影感受,我覺得,作為一部娛樂片,做到這樣已經足夠了。

一條電影課 |為什麼《縫紉機樂隊》讓我為它瘋狂打call,但開心麻花卻喜歡不起來?

推薦 |「文慧園路三號」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慧園路三號 的精彩文章:

吳京贏了,鹿晗笑了,李晨哭了,影向標斷檔了
這部高智商懸疑電影為什麼風靡全亞洲,看完我徹底服氣
影帝卡西真能演好我最鍾愛的《斯通納》嗎?
一場因批評爛片而引發的軒然大波

TAG:文慧園路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