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聖-陸羽 名人與茶

茶聖-陸羽 名人與茶

前言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上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不管朝代變更,外族入侵,茶文化都不曾斷失。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與瓷器一樣在世界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但現今茶界,由於商人們的鼓吹與追捧,日本茶術,韓國茶術之流盛行,並有喧賓奪主之勢。無可否認,日本、韓國的確在唐代學得我國茶道的一部分,並結合其民族本質而發展出各自的茶文化,並保留至今。唐朝是我國文化輝煌的一個朝代,但並不是我們文化的全部。茶貫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其中一個朝代的飲茶習慣又怎能代表整個茶文化呢?

術與道的最大差別在於內在的精神。形式可以被偷學,但精神是寄托在靈魂中通過血肉一代代地傳承。

本系列文章是介紹我們各朝各代有代表性的茶人,讓今人了解我們先輩為茶作出的貢獻,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並重新認識我們茶道的精神。

茶道,我們曾經輝煌過,以後定必也輝煌。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道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陸羽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原是一個被遺棄的孤兒,被籠蓋寺和尚積公大師所收養。積公為唐代名僧,陸羽自幼得其教誨。積公好茶,所以陸羽很小便得茶藝之術。不過晨鐘暮鼓對一個孩子來說畢竟過於枯燥,況且陸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於儒學研究,故在其十一二歲時終於逃離寺院。此後曾在一個戲班子學戲。陸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經常扮演戲中丑角,正好掩蓋了生理上的缺陷。陸羽還會寫劇本,曾作「詼諧數千言」。

天寶五載,李齊物到竟陵為太守,成為陸羽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在一次宴會中陸羽隨伶人作戲,為李齊物賞識,遂助其離戲班,到竟陵城外火門山從鄒夫子讀書,研習儒學。禮部員外崔國輔和李齊物一樣十分愛惜人才,與陸羽結為忘年之交,並贈以「白顱烏」(白頭黑身的大牛)和「文愧書函」。崔國輔擅長於無言小詩,並與杜甫相善。陸羽得名人指點,學問又大增一步。

22歲時陸羽離家遠遊,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錦囊滿獲。他遊歷了宏偉壯麗的長江三峽,輾轉大巴山,一口氣踏訪了彭州、錦州、蜀州、雅州、邛州等八大州。唐上元初年(760年),遊覽了湘、皖、蘇、浙等十數郡後,於次年到達盛產名茶的湖州,在風景秀麗的苕溪結廬隱居,潛心研究茶事,闔家著述《茶經》。

陸羽的《茶經》一問世,即為歷代人所喜歡,盛讚他為茶業的開創之功。宋陳師道為《茶經》作序:「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陸羽除在《茶經》中全面敘述茶區的分布和對茶葉品質高下的品價外,有許多名茶首先為他所發現。如浙江長城(今長興縣)的顧渚紫筍茶,經陸羽品為上品,後列為貢茶,義興郡(今江蘇宜興)的陽羨茶,則是陸羽直接推舉入貢的。不少典籍中還記載了陸羽品茶鑒水的神奇傳說,如《新唐書·列傳》中有《陸羽傳》,就記載了陸羽品茶等故事。

唐大曆八年(773年),顏真卿出任湖州刺史。經皎然薦引,陸羽拜見顏公之後,即城刺史的座上客。顏真卿看到江南人才眾多,於是就發起重修《新唐鏡源》的盛舉,約4陸羽等數十人共同編纂。陸羽接受邀請,參與編輯,趁機搜集歷代茶事,又補充《七之事》,從而完成《茶經》全部著作任務,前後歷時十幾年。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在封建社會,研究經學文典被視為士人正途,而像學茶、茶藝這類學問,只是被認為難入正統的「雜學」。陸羽與其他士人一樣,對中國儒家學說悉心鑽研,深有造詣,但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學說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學術原理溶於茶這種物質生活之中,從而創造了茶文化。

陸羽所著《茶經》三卷十章七千餘字,分別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是唐代和唐以前有關茶葉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是陸羽躬身實踐,篤行不倦,取得茶葉生產和製作的第一手資料後,又遍稽群書,廣采博收茶家採制經驗的結晶。《茶經》一問世,即風行天下,為時人學習和珍藏。 在《茶經》中,陸羽除全面敘述茶區分布、茶葉的生長、種植、採摘、製造、品鑒外,有許多名茶首先為他所發現。如浙江長城(今長興縣)的顧渚紫筍茶,經陸羽評為上品,後列為貢茶;義興郡(令江蘇宜興)的陽羨茶,則是陸羽直接推舉入貢的。(義興縣重修茶舍記)載:「御史大夫李棲筠實典是邦,山俗有獻佳茗者.會客嘗之,野人陸羽以為芬香甘辣,冠於他境,可以薦於上。棲筠從之,始進萬兩,此其濫觴也。」《茶經》共十章,七千餘言,分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一之源,概述中國茶的主要產地及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講當時製作、加工茶葉的工具;三之造,講茶的製作過程;四之器,講煮茶、飲茶器皿;五之煮,講煮茶的過程、技藝;六之飲,講飲茶

茶經

的方法、茶品鑒賞;七之事,講中國飲茶的歷史;八之出,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產茶盛地,並品評其高下,記載了全國四十餘州產茶情形,對於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個州的產茶之地亦如實注出;九之略,是講飲茶器具何種情況應十分完備,何種情況省略何種:野外採薪煮茶,火爐、交床等不必講究;臨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門」,「二十四器缺一則茶廢矣。」

最後,陸羽還主張要把以上各項內容用圖繪成畫幅,張陳於座隅,茶人們喝著茶,看著圖,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悅,這與端來一瓢一碗,幾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陸羽的《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 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 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儉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普通人如何選購祁門紅茶?祁門紅茶有哪些被玩壞了的概念?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喝茶
喝茶真的是一種優雅的生活,半壁房檐待月明,一盞香茗酬知音!
金秋十月,茶香四溢,送你一份廣東茶園的地圖,採茶品茶約起!
紫砂壺是不挑茶葉的,但有「更合適」一說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