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育兒:小兒發燒的全面調護,6種方法簡單易學

中醫育兒:小兒發燒的全面調護,6種方法簡單易學

小兒發燒的原因

1、外感六淫之氣:風寒暑濕燥火,過與不及,均為六淫,侵犯小兒機體,引起發熱;

2、疫癧之氣:西醫認為是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傳染病,具有發病急,體溫高,病情重,傳染性強的特點;

3、內傷:乳食所傷,郁久化熱;

4、陰陽虛衰,氣血虛損:陰虛內熱;

陰陽失調是發熱的最基本病理。

小兒發熱的預防和養護

發熱是指體溫的異常增高,是小兒的一種常見病,很多急性和慢性病都可出現發熱。正常小兒每日體溫可有波動,當超過基礎體溫1℃時,可認為發熱(測體溫應在活動後半小時,進食後1小時為準)。

目前臨床常採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退熱葯以及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小兒接受程度較低。如僅為單純性發熱(體溫<38.5℃),或者結合藥物治療時,家長可採用以下保健操作手法進行退熱治療。

1推拿保健常規推拿法(1) 開天門:開天門50次,用雙手拇指螺紋面,自小兒眉心交替向上推至前髮際邊緣。

(2)清天河水:清天河水300次,用拇指螺紋面或食、中指螺紋面著力,自小兒腕橫紋推向肘橫紋。

對症治療(1)小兒有明顯怕冷,但不出汗。揉二扇門:揉二扇門50次,用食、中指螺紋面按揉掌背食指與中指,以及中指與無名指指根交接處。

(2)小兒舌紅咽痛,高熱不退。推六腑:推六腑300次,用拇指螺紋面或食、中指螺紋面著力,自小兒的肘橫紋內側端沿前臂推向腕橫紋尺側端。

介 質可採用蔥姜水或者清水。療 程若小兒高熱不退,每日推拿2~3次方可見效。

2其他保健灸 法

取穴:大椎、肺俞、神闕。

方法:用艾條或灸盒做溫和灸,艾條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每穴5~10分鐘,每日艾灸1~2次。治療2次後觀察療效(手持艾條時,務必注意防止艾灰掉落燙傷小兒皮膚)。

功效:發汗退熱。

穴位敷貼取穴:湧泉(雙側)、曲池(雙側)。方法:附子粉或吳茱萸粉加薑汁調成餅狀敷貼,每日1~2次,每次20分鐘。治療5次後觀察療效。功效:溫中散寒,引熱下行。

耳穴貼壓取穴:耳尖、熱穴、皮質下。方法:王不留行子貼於一側耳穴,按壓至發熱為度,每日按壓2次,雙耳交替,每2日換藥1次。功效:輔助退熱,鞏固療效。

3家庭養護

(1) 溫水擦浴:水溫32~34℃,擦拭時間10分鐘以上,重點擦拭皮膚褶皺處,如頸部、腋下、肘部等。

(2)將患兒置於陰涼處,居室通風,保持乾爽。

(3) 忌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以免引起小兒腸道菌群紊亂。(4)增強小兒體質,注意防暑降溫。

4飲食調護

(1)多飲溫水,以助發汗,並防止脫水。

(2)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水果以西瓜汁、橙汁等為主,不宜食用滋膩厚味及熱性水果。

(3)食療輔助治療。雙花飲組成:金銀花10克,菊花10克。製作:加水煮15分鐘,取汁當茶飲。功效:清熱解毒。

冬瓜荷葉湯組成:冬瓜250克,荷葉1張。製作:冬瓜連皮切塊,荷葉切碎,加水煮湯。功效:清熱解毒,消渴除煩。

生薑紅糖粥組成:生薑3片,紅糖12克,粳米50克。製作:粳米加水煮成粥,加入紅糖、薑末略煮即可。功效:發汗祛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