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捂秋凍」,一定要遠離這些誤區!

「春捂秋凍」,一定要遠離這些誤區!

俗話說得好: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隨著秋季到來,氣溫逐漸下降,很多人遵從「春捂秋凍」的做法卻被凍出了疾病。

適當凍一凍,激發身體逐漸適應寒冷,預防冬季多種疾病的能力有一定道理,但卻不是一凍到底。要想發揮「秋凍」的養生效果,一定要遠離幾個誤區哦!

怎樣科學理解「秋凍」

「秋凍」有助於鍛煉耐寒能力,在溫度逐漸降低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產熱效率,提高對低溫的適應能力。另外,秋季天氣轉涼後,時而出現氣溫回升的現象,俗稱「秋老虎」。因此,過多過早地增加衣物,一旦遇到氣溫回升,出汗著風,很容易因熱傷風而感冒。

眼下正值寒露時節,是典型的秋季氣候,養生可以遵循「春捂秋凍」的原則。為什麼要「秋凍」呢?

那是因為天氣明顯變涼,晝夜溫差很大,人的毛孔需要閉合起來以防著涼,如果過早就把厚的衣服穿上,毛孔就會因為受熱而開放,那突然的降溫帶來的寒氣就容易透過毛孔來傷人,而且過早地穿上棉衣會使身體缺失對冷空氣的逐漸適應過程,導致抗寒能力降低,從而使人體在低溫環境下的主動調節功能降低。所以,在秋季人就需要適當的凍一凍。但「秋凍」也是有講究的,不能隨便凍。

秋季7個部位千萬不要凍

1、頭部

頭為「諸陽之匯」,若頭部受寒,體內陽氣會散失大部,神經血管供血受影響,引起頭痛,如女性經期神經性頭痛便是氣血不足加上受寒所致。

2、脖子

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3、肩膀

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有肩頸疼痛者,在天氣變冷時更要注意肩部保暖,最好圍個披肩睡覺。

4、腹部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平日應做足腹部保暖,睡覺時用毛巾蓋著腹部。

5、背部

背部是人體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

6、膝關節

如果膝蓋受到風寒侵襲,會出現麻木、酸痛等癥狀,長此以往還會引發關節炎。建議外出時最好不要再穿著短褲。

7、雙腳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而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秋凍」並不是盲目受凍

1、首先一定要把握好「度」。「秋凍」是為了鍛煉自身的耐寒能力,增強身體調節能力和免疫力,但如果氣溫已經比較低了,還穿的過於單薄,就容易受涼感冒,不利於免疫力的提高,因此,要根據天氣變化、自身健康情況等多方面因素,適當增減衣服,循序漸進地「凍」。

2、「秋凍」是因人而異的,並非人人適宜,老人、小孩、常年多病或者體質較弱的人等,本身抵抗力就比較差,如果再進行寒冷刺激,容易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這幾類人千萬不要凍

1、慢性肺病患者

一般情況下,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可適當減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時,就要及時添衣。

對於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凍」。這類病人,身體虛弱,寒邪易乘虛而入,造成氣管、支氣管等痙攣,從而誘發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的發作或加重。

2、心血管疾病患者

患心血管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這裡主要涉及到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

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其體質虛弱,不應「秋凍」。

3、胃腸病患者

對於胃腸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性潰瘍等,應小心對待秋凍。

胃是多氣多血之腑,寒則收引,受涼後氣血運行不暢,則會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脹或痛。所以若遇秋風瑟瑟,還是應該及時添加衣物的,不能過分「秋凍」。

4、關節病患者

「秋凍」要適度,不能隨便凍,尤其是對人體重要部位加強保護,如頭、腹、足、肩、腰、膝關節等。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凍」

因為「秋凍」容易感冒

長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體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所以季節交替、忽冷忽熱時容易感冒。

以防患者血管痙攣

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氣刺激時,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減少,導致微循環障礙,容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

「秋凍」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要顧及人體的承受能力。

對秋凍的理解不應局限於天氣寒冷而不急於增衣保暖,還應加強體育鍛煉。要想增強機體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強鍛煉。 健康人群在進行「秋凍」的同時,還要適當加強室外鍛煉,注意飲食。

夏季人們流汗較多,傷陽氣,身體虛弱,因此秋季應該適當進行散步、慢跑等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加禦寒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本宣科 的精彩文章:

秋分養生:貴在平,重在潤!
昨日,東科教授給醫藥界的精英講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講座!
微軟副總裁的死亡學分:就算給你整個世界,又如何?

TAG:趙本宣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