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百年糧倉——探尋豐圖糧倉的歷史滄桑!
一、簡介
豐圖義倉,是始建於1882年(清光緒八年)的一座民辦倉庫,位於陝西省大荔縣的朝邑鎮(1958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庫撤消朝邑縣,併入大荔縣)。它是中國所存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
該倉由晚清朝邑趙渡人,清朝著名理財家「救時宰相」閻敬銘倡議修建,歷時四年建成,於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正式投入使用,開始存糧。被慈禧太后硃批為「天下第一倉」。
解放後一直由大荔縣朝邑糧站使用。2006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論從建倉規模,還是從儲糧歷史,或者是從古倉今用方面講,都無愧於「天下第一倉」的稱號。
二、設計靈魂
倉牆合一的建築魅力
遠眺豐圖義倉,倉城巍然獨立於黃河西岸老崖上,地勢險要。豐圖義倉建築格局為城中城,分內城和外城。外城坐東朝西,依山就勢,夯土築城;外城是義倉防禦的第一道防線,由於年久失修,外城土牆已經頹敗不整了。內城以倉牆合一的建築形式構築,兼具防禦和倉儲雙重功能。垣內周列倉廒58洞,牆內為倉,相隔排列;牆內有磚瓦結構廊檐,由木柱支撐,相互貫通,形成環形迴廊。廊檐既可防雨防潮,也可臨時堆儲糧食,方便晾曬。
倉城坐北向南,東西長133米,南北寬83米,牆寬4米,牆上砌垛口,守衛人員可以在城牆上巡邏。倉城開二門,名東倉門、西倉門。東西倉門前各有一對石獅,倉門正上方嵌楷書「豐圖義倉」石刻大字。
倉房為磚窯式,對糧倉的防火、防盜、防入侵等都有獨特作用。每倉進深11米、寬4米、儲糧90餘噸,全倉共可儲糧5220噸。倉房地面由松木板鋪成,離地下40厘米,木板下牆體四周有4個排氣孔,利於空氣流通和潮氣排出。這種倉形因小而獨立,便於將稻、麥、豆、谷等糧食按種類、乾濕分門別類儲存管理。
令人嘆為觀止的防水設計
防雨防潮是糧倉設計構築的關鍵環節。豐圖義倉的設計構造簡單而科學,設計理念值得現代建築工程借鑒。豐圖義倉牆頂平面由青磚鋪成,採取分段四周高、中間低的結構,巧妙地將雨水匯於中間部位,再下落水槽向院內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積水、滲水或滲蝕牆體。倉院場地也是四周高、中間低,水可以很快集中排出牆外。每至雨天,從倉牆到院內,排水通順流暢,雨停牆院即干。
豐圖義倉經百年滄桑,一直沿用,牆體院基少有裂縫破損,糧食不易霉變生蟲,與其科學的建築設計和完備的排水系統有直接關係。
傳統的殺蟲方式
在對49號倉房進行防蟲處理時,按倉儲每噸糧食5~10片投放比例,工作人員張永寧等先將磷化鋁片劑用韌性好的麻紙分包好,捆紮上麻繩,然後放置在倉房的角落,讓其自行揮發。結束倉房片劑投放工作,工作人員還要對倉房門窗的縫隙進行密封處理,工作人員將浸泡過漿糊的棉布條一條條貼在門窗縫隙處,不讓揮發的磷化氫外散。據工作人員介紹,每次熏蒸大約要持續1周時間,等熏蒸結束後,要開倉暢曬,徹底將殘餘的磷化氫氣體揮發,確保糧食安全。磷化氫氣體在空氣中極易擴散,熏蒸後的倉庫,一般在24~28小時就可以散完,不影響糧食的色、味和食品衛生。熏蒸過的種子,在規定劑量和密閉天數以內,發芽率不受影響。
以糧養倉保護文物
豐圖義倉倉牆厚達1米左右,寬大厚重的磚牆體使倉內一年四季保持在十七八攝氏度的相對恆溫狀態,符合糧食低溫、低濕、低氧「三低」倉儲條件的要求。隨著糧食倉儲條件的現代化,已經走過百餘年的豐圖義倉在大荔縣15個糧食儲備庫中,它的倉儲條件已經略顯落後。隨著糧食市場化改革,豐圖義倉面臨著無糧可儲的窘地。2005年年底,朝邑鎮糧站響應國家號召,根據自身狀況減員增效,採取多種形式分流人員;原先的三十多名職工都買斷了工齡,和糧站解除了勞動關係,昔日名重一時的豐圖義倉偌大的倉城頓時空寂了許多。
糧站副主任張建軍介紹說,朝邑糧站仍倉儲國家儲備糧1000萬斤和500萬斤商品周轉糧,糧站返聘的8名職工擔負起看護儲糧的重任。國家糧食儲備要將儲備糧存放進豐圖義倉,歸功於豐圖義倉百餘年來儲糧的功績和所承載的歷史意義。為了保護好這珍貴的文物,國家儲備糧庫特別調撥儲備,希望每年的保管費能積極地維護和保護好豐圖義倉。2006年6月份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中,大荔豐圖義倉榜上有名,豐圖義倉從省級保護文物成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保護工作也隨之更加完善。
三、歷史沿革
豐圖義倉坐落在大荔縣朝邑鎮仰聖堡(南寨子)村內,巍然屹立於黃河西岸老崖上,是一座貯藏糧食的民辦倉庫,佔地面積約20餘畝,倉外築外城,高7.7米,西有城門,東開小門。城外築城挖壕,固若金湯。倉庫像一座壁壘森嚴、歷經滄桑的軍事古城堡,坐北向南,高14.89米,東西長133米,南北寬83米。倉壁用大磚環砌周垣,南面洞開東倉、西倉兩門,中部照壁上鑲有「豐圖義倉」四個石刻大字。
1877年(清光緒三年)關中大旱,餓死多人,朝邑尤其嚴重。1882年(光緒八年)由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軍機大臣朝邑人閻敬銘倡議修建,1885年(光緒十一年)竣工,動支白銀三萬餘兩,竣工後繪製詳細圖樣報聞朝廷,慈禧太后硃批為「天下第一倉」,此倉建成後十多年,就遇上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的關中大災荒,豐圖義倉開賑放糧,活人無數,閻敬銘被人們尊稱為「救時宰相」。
豐圖義倉為中國古代倉廒的樣板工程,也是中國僅有的一座仍在使用的古代糧倉。該倉自建起,一直用作糧站,為大荔縣朝邑糧站。朝代更替,多少風雲人物化作雲煙,豐圖義倉依然不朽。
四、文化
倉儲
中國的倉儲文化由來久遠,豐年置倉積穀,災年開倉賑民。義倉也稱社倉,是民間自築的公共糧倉。公元585年,隋文帝楊堅採納大臣的建議,初置義倉。官倉防大災,義倉防小災。義倉設在鄉間,不讓州官管理,開倉方便,一遇災荒,隨時可以開倉,就地賑濟。
大荔朝邑鎮的豐圖義倉不僅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而且經歷百餘年風雨後至今仍在使用。1958年,國家興建三門峽水電站,實施移民工程,豐圖義倉所在的朝邑老縣城合併到現陝西大荔縣,朝邑成為大荔的一個古鎮,豐圖義倉改為朝邑鎮糧站,成為當地重要的儲糧基地。
代表性
原中國國內貿易部副部長、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白美清在1997年6月考察豐圖義倉後指出:「豐圖義倉是我國古代糧倉至現在唯一還在使用的糧倉,它無論是在儲糧功能還是在旅遊、軍事、古代糧倉建築藝術等方面的研究價值都是最具代表性的」。該倉建造在關中平原東部黃河岸邊老崖上,地處黃河、洛河、渭河金三角地區。東接黃河灘萬頃良田。西連八百里秦川。北與岱祠岑樓(宋)、金龍高塔(唐)遙相呼應。南臨五嶽之一華山。所處地勢高峻險要、通風乾燥,四周風景美麗如畫。的確是集儲存糧食、軍事要塞、觀光聖地為一體的絕佳境地。
五、建築特點
豐圖義倉的主體建築是一座以磚結構為主的窯群式倉城,外觀酷似一座古城。倉庫建於倉城牆體之內,環內城一周排列窯洞58面,每窯可儲糧90噸。共可儲糧5200噸。倉城外又圍有土築寨牆,牆外有城壕。倉寨佔地4.5萬平方米。北倉城上中部建有倉樓一座,為紫陽倉祖朱文公祠。城內所有建築均為清光緒年間所建。
六、功能
豐圖義倉是一座以儲糧為主要功能的建築,又具有堅固的安全防禦系統,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具有防禦性質的軍事建築。在利用地形和倉城建築設計方面,確有許多獨到之處:將倉置於城牆牆體之中是倉庫建築上的創新,既利用了城牆牆體的厚實,便於恆定糧溫,又節約了建築材料。豐圖義倉的高厚寨牆在保證儲存糧食安全的同時,又理所當然的成為地處該倉東面崖下朝邑城的衛城。因為其北與東嶽廟相對,共同扼守南、北兩個寨子之間的歷史著名驛道----「朝坂古道」。體現了儲糧和安全防禦的雙重功能。就這一點而言,在中國古代糧倉建築史上,確是綜合功能利用較好的典型建築之一。
七、經濟建設
豐圖義倉在解放後一直由朝邑糧站使用,盡其職能,為國儲糧,為民分憂。為緩解大荔當地的存糧難和保證部隊及居民的糧食供應,促進區域糧食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朝邑糧站有在冊職工31人,其中在崗22人。朝邑糧站在充分利用豐圖義倉儲存糧食的基礎上,又新建現代化糧倉一幢。現有總倉容10000噸,年均儲存調銷糧食8000餘噸。該倉連續40多年被鑒定為無鼠雀、無霉變、無蟲害、無事故的四無糧倉。
隨著西部開發進程的加快,陝西在西部甚至全國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陝西作為十三朝王都的所在地,作為一個旅遊大省,有著深遠廣闊的旅遊業發展前景。旅遊業收入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帶動、拉動作用,已經為各級領導所重視。陝西省已經把開發潼關至韓城的沿黃旅遊通道納入正式規劃。豐圖義倉位居通道中段,恰是一個頗具特色的旅遊景點。
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朝邑糧站在搞好糧食經營的同時。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充分利用豐圖義倉這一歷史資源,積極開發旅遊項目。還把該倉作為縣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青少年參觀學習,讓中國下一代從這裡學習和繼承中華民族的艱苦奮鬥精神和聰明才智,樹立為復興中華息息不止的進取精神。先後接待各地遊客和中小學生百萬人次。原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原國內貿易部副部長、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白美清,軍委常委、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李濟耐,著名作家賈平凹等曾到豐圖義倉參觀指導。
不論在歷史文化內涵、還是風景配套方面都很符合21世紀人們的旅遊觀念,遊客逐年增多。有關方面領導參觀後多次指示應儘快開發豐圖義倉旅遊資源,陝西省前省長賈治幫同志參觀該倉後,題詞「管好豐圖義倉,造福大荔人民」。中、省、市、縣糧食及文物管理和旅遊部門亦擬將豐圖義倉作為國家糧食博物館來開發。
八、景區廣場
2012年10月30日上午,大荔縣豐圖義倉景區廣場開工奠基儀式,在朝邑鎮南寨子村豐圖一倉西側舉行。渭南市文物旅遊局有關領導、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領導、各鎮、縣委辦、政府辦、宣傳部、監察局、文體廣電局、財政局、審計局、質監局、環保局、林業局、安監局、土地局、住建局、電力局、經發局、交通局、公安局、消防隊、廣電局、糧食局、文物旅遊局、農墾三團、交警大隊、朝邑鎮有關領導及群眾代表100餘人參加了奠基儀式。
大荔縣豐圖義倉景區廣場建設項目是縣委、縣政府2012年重點建設工程之一,也是大荔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該項目規劃佔地約63畝,廣場建成後東西長174米,南北寬242米,建設面積42108平方米,總投資1900多萬元。該工程2012年10月開工,預計工期10個月。
九、意義
豐圖義倉的完好保存和繼續儲糧,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倉政、倉儲歷史、倉儲文化、糧倉建築藝術提供了翔實的歷史資料,同時對研究封建社會後期關中東部的經濟發展、軍事攻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十、影響
歲月流轉,滄桑巨變。豐圖義倉自1885年竣工至2012年,歷經一百多年風風雨雨和戰火洗禮的考驗,仍然保存完好,雄風長存。並一直儲藏著糧食,有意義的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為民儲糧,安定一方的保障作用。對當地的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豐圖義倉志記載:「回憶辛丑賑濟,全活無算,無不歸功斯倉」。足見該倉不論是在清朝晚期,還是民國時期,都在儲存糧食和解決糧食危機,救助災民於水火方面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特別是在支援解放戰爭中發揮了保障軍需的重要作用。
※眼力考驗:眼力好一眼看出,眼力不好一輩子也不行
※眼力到底好不好,只有挑戰了才知道哦!
※你的智商有多高?讓人崩潰的10張圖,眼腦並用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TAG:教育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