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當攝影師走進廚房,原來創作名畫只用瓜果蔬菜就夠了!

當攝影師走進廚房,原來創作名畫只用瓜果蔬菜就夠了!

正常情況下,一個文藝青年瞻仰藝術的方式應該是這樣的:去看藝術家的作品展、臨摹大師作品、或是仔細拜讀藝術家大作……

但是,有個俄羅斯攝影師,把對大師級藝術的熱愛與敬仰,通過食材完整地表現出來。簡而言之,就是用食材作畫,作名畫。

↑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星夜》(1889年)

比如這張照片,大家肯定一眼就看出來了,這不是梵高的名畫《星夜》嘛。沒錯,不過當你放大圖片看的時候,就會發現,這浪漫的夜空是用黑豆和藍莓做的,迷人的螺旋竟是細碎的穀物顆粒……

這些名畫系列作品的創作者是俄羅斯食品造型師和攝影師塔蒂亞娜·沙肯迪納,現居莫斯科。入行超過十年的他,對食物和攝影始終充滿了超乎常人的熱情。

在創作作品時,沙肯迪納首先會在紙上勾勒出草稿,然後根據原畫和不同食材的不同質地、顏色確定在最終作品中的組合搭配。

↑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向日葵》(1888年)

名畫系列的靈感來自於梵高的《向日葵》。沙肯迪納素來喜歡花園和大自然中的植物,當她第一次看到《向日葵》時,被作品中花朵顏色、形狀、位置的完美處理還有整體上無法言明的藝術魅力折服,進而開始了自己的創作。

創作出一件讓自己滿意的作品並不容易,每件作品從畫草稿、布置、拍攝完成一般要花費1.5-4.5小時,那幅具有豐富細節和動態感的《星夜》時間稍微長一些,用了近5個小時才完成。

也正是因為沙肯迪納對作品精益求精的態度,才使我們觀賞到了這些大師級畫作另一種形神兼備的呈現方式——用食材致敬藝術。

↑巴勃羅·畢加索(PabloPicasso),《和平鴿》(1961年)

↑雷內·馬格利特(RenéMagritte),《人類之子》(1964年)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Dali),《記憶的永恆》,(1931年)

↑葛飾北齋(KatsushikaHokusai),《紅富士山》(1831年)

↑安迪·沃霍爾(AndyWarhol),《美元符號》(1982年)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圓之舞》(1926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eKlimt),《生命之樹》(1905-1909年)

↑亨利·盧梭(HenriRousseau)《森林中的紅衣女人》(1907年)

↑卡濟米爾·馬列維奇(CasimirMalevich),《黑方塊》(1923年)

↑皮埃特·蒙德里安(PietModrian),《紅黃藍的構圖》(1921年)

看了這麼有意思的食物畫,各位熱愛美食的大小「吃貨」們,是不是也可以用食物來創作出點藝術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攝影 的精彩文章:

馬格南攝影師鏡頭中的世界是怎樣的
8幅難得一見的罕世歷史照片,圖8攝影師能吹一輩子
水之攝影(八)

TAG:美篇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