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五 觀耳根(十六)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五 觀耳根(十六)

子二、明十四無畏


三十二應身,蕅益大師說是偏重在與樂這一部份,給與眾生種種的安樂,十四無畏是偏重在拔除眾生身心的痛苦,拔苦這一部份。




分三:丑一、總明大用所起。丑二、別明施無畏相。丑三、結明福備眾生。




丑一、總明大用所起


說明十四無畏的妙用是由如來藏妙真如性所生起的。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觀世音菩薩又稱呼了一句:世尊!我又以聞熏,指稱性起修,修德;聞修是性德;以性修不二的修學,而成就不可破壞,三昧是不可破壞,因為它依不生滅心而起的,不可破壞的無作妙力,能夠下等同於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一個悲仰,跟眾生同一種的悲哀仰望,眾生心中有所痛苦感到悲哀,仰望佛菩薩來祈求,就觸動了菩薩的大悲,所以使令眾生跟我這普門示現的身心世界一接觸的時候,而產生十四種遠離怖畏,拔除苦惱的功德,無畏的功德,那麼這種功德都是因為真如三昧,依止法身而起,不是依止色身而起。




丑二、別明施無畏相


以下個別的說明,菩薩來布施十四種無所畏懼的種種相狀。





分五:寅一、總明脫苦無畏。寅二、別明七難無畏。寅三、別明三毒無畏。寅四、別明二求無畏。寅五、結明持明無畏。




寅一、總明脫苦無畏

先攏總的說明,菩薩使令眾生脫離身心的苦難而成就無所怖畏。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這一段是無所怖畏的總說,一個總綱,你這一段懂了後面整個就懂。




這一段有他自利的功德跟化他的功德。自利的功德是說明他所證的理性是什麼,說為什麼他有這種加持力呢?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




我指的是觀世音菩薩,不自觀音是說觀世音菩薩他在修學因地的時候,他不隨外在的聲塵所轉,他心中能生起迴光返照的智慧,反聞聞自性,所以叫不自觀音。




以觀觀者,前面是講能觀的智,這以下偏重他的所觀境,他以能觀的智慧來觀察,第一個觀是能觀的智,第二個觀是所觀境,依止這種反聞聞自性的智慧來迴光返照能聞是誰?



我們聽到聲音的時候,我們前面在耳根圓通的時候講過,出於聞中,入流亡所。入就是第一個你不要分別外面的聲塵;第二個你不要隨你內在的意識分別心而轉,就停留在根的部份,但聞而已。




但聞的時候你就迴光返照,為什麼我有這個聞的功能,然後你就順著這個因緣回家了,借假修真;又從聞的功能當中,然後找到我們的真如本性,迴光返照。依止不自觀音而去觀察我們能聞的是誰?因為這樣子迴光返照,而成就自利的功德,產生化他。所以能夠使令十方世界的苦惱眾生,他有種種痛苦,遇到種種的災難,菩薩皆能夠觀其音聲,使令他得到解脫。




這一段經文在古德的註解有二層的說明:



第一個,他說明菩薩是以自利為本而產生利他。菩薩的利他,他不是依止色身,他是要能夠找到真如本性,以真如本性無障礙大慈悲的拔苦與樂的力量發動出來,才能夠給眾生真實的利益,以自利為本。




第二個,蕅益大師說,這個地方觀世音菩薩的加被,都有事理二種的差別。




一、從事相上

來說,比方說我們遇到了災難,有鬼神來傷害我們,晚上睡覺做惡夢,那麼我們憶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憶念阿彌陀聖號,念念分明,感應道交,破除障礙,這叫做事持。事持就是你的心,完全去注意佛菩薩的聖號,你心中住在佛菩薩的聖號,反正我就是把自己放下,通身靠倒,即眾生心,投大覺海。事持能夠破除事相上的障礙,也就是能破除你一時的災難。當然破除後就沒有了,你又恢復原狀,這叫做事持。



二、理持。

你在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念阿彌陀聖號的時候,你念念迴光返照,能聞是誰?那個真正覺悟,能念所念惟是一心,能念所念那種對立完全破壞了,回歸到一心真如,這時候破除理上的障礙,這時候就不是消除災難,就是轉凡成聖。




所以他說這以下的七種無所畏,種種的遠離怖畏都要俱足事理二種的修學。




事相上我們真的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理上也是因為我們反聞聞自性,所以把這個災難究竟破除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唯讓父母徹底離苦得樂才是真實的孝道
念經持咒與念佛是否衝突
邊地疑城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凈土五經是哪幾部經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五 觀耳根(十五)

TAG:小和尚 |